沈知秋心中也明白,南平侯府的问题并非一日之寒,侯夫人此举,不过是替罪羊罢了。
她轻声安慰沈夫人,“母亲,这些事自有朝廷去查办,我们不必过于忧心。”
沈夫人叹了口气,点点头,不再多言。
她怕是怕是南平侯府出事,会牵连到沈知秋。
沈知闲看出母亲的忧虑,温声道:“母亲放心,妹妹与南平侯府虽有姻亲,但从未参与过他们的勾当。”
沈太傅捋须沉吟:“知秋行事向来稳妥,南平侯府一团乱,知秋回到这里,就算将来出了事,我们也能保下她。”
夜色渐深,沈府的书房里,烛火摇曳。
沈太傅端坐在案前,眉头微皱,看向沈知闲:“今日殿上之事,你可知有多凶险?”
沈太傅怎么说也算是有权有势,对大殿上发生的事情,自然也清楚。
他倒没想到自家儿子居然如此大胆,当着陛下的面说出那样一番话。
幸好陛下没有怪罪,否则,整个沈家都要被牵连。
沈夫人也忧心忡忡:“你父亲回来时,脸色都变了。”
“陛下最忌讳前朝之事,你怎敢在殿上公然提及?”
沈知闲垂眸,指尖轻轻摩挲着茶盏边缘,沉默片刻才道:“父亲,母亲,儿子并非莽撞行事。”
他抬眼看向坐在一旁的沈知秋,眸色微深。
“只是有些事,不得不做。”
沈太傅何等敏锐,立刻察觉到兄妹二人之间微妙的氛围,沉声问道:“到底怎么回事?”
沈知秋抿了抿唇,指尖无意识地抚过腕上的翡翠镯子。
沈知闲见状,终于缓缓开口:“秦之洵曾以一首诗威胁妹妹,若她执意和离,便要将那诗公之于众,污我沈家与前朝有染。“
“什么?!”
沈夫人惊得站起身沈知秋,“他竟敢如此威胁知秋?”
沈太傅脸色骤沉,目光锐利地看向沈知秋,“此事为何不早说?”
怪不得!那段时间沈知秋明明非常坚决的想要和离。
可是突然间转变了态度,他还以为女儿是真的变了呢。
毕竟,以沈知秋从前的性格,认定的事情绝对会去办到。
可是那时却改了主意。
原来,全是因为秦之洵威胁她!
该死的!
他把沈知秋嫁给他们的南平侯府,就是希望沈知秋能幸福。
却没想到,他如此糟践自己的女儿。
尤其是沈知秋才嫁到南平侯府不久,京城中就沸沸扬扬传出的秦之洵与他大嫂那些流言蜚语,这更让他心里气恼不已。
只不过,碍于这是南平侯府的家事,再加上沈知秋也没有说过要和离。
他并没有再多说什么。
可如今看来,原来都是因为沈知秋被秦之洵威胁。
早知如此,他说什么也会把女儿带回来。
也怪他没有多关心关心女儿,发现她的异常
沈知秋低下头,温声道:“父亲,女儿不愿连累家中,况且……”
她顿了顿,“女儿已与太子殿下约定,待锦王府事了,殿下会请旨让我与秦之洵和离。”
“秦之洵胁不了我多久,我也会和他和离,况且,如今南平侯府出了这样的事情,估计他更没心思管我。”
沈知闲闻言,眸色微动,但很快又恢复平静:“即便如此,我也不能让那首诗成为悬在沈家头上的刀。”
他看向父母,安慰道:“今日殿上,我故意提及前朝,便是要让陛下知道,即便我真写过那样的诗,也绝非心怀不轨。”
也幸好陛下没有跟他过多计较。
当时他也能感觉到,陛下是有些生气的。
只不过是因为赵承泽为他说话了,陛下这才揭了过去。
沈知秋眼眶微红,又气又无奈:“哥哥何必冒险?若陛下震怒,你——”
“陛下要问你罪怎么办,其实这个事情我早已想好了法子,哥哥何必冒这个险。”
“那又如何?”沈知闲认真的看着她,语气坚定。
“就算没有太子的承诺,我也绝不会让你继续受制于秦之洵。”
烛火噼啪一声,映得他眉眼如刀。
“我沈知闲的妹妹,不该被人威胁着过一辈子。“
沈太傅长叹一声,拍了拍儿子的肩:“你做得对。”
他转向沈知秋,目光慈爱又心疼,“傻孩子,沈家从来不是你的负累。”
沈知秋鼻尖一酸。
她从小就在父母的宠爱下长大,原本以为嫁给秦之洵,也是找到了幸福。
从前与秦之洵书信往来中,他信中的所表达的都是对她的爱意,
她也信以为真,毫不犹豫的嫁给了他。
结果,嫁过去之后才发现,那里根本就是个龙潭虎穴。
南平候府的人都不是省油的灯,那崔玉嫣更是三番向她挑衅。
也幸好,幸好她认清得及时,并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失。
如今只等着锦王一事解决,她便能与秦之洵顺利和离。
当然,沈知闲那首诗如今已经威胁不了她,
她现在就可以和秦之洵提出和离。
不必再等锦王一事解决,也不至于再欠赵承泽的人情。
她希望赵承泽会因此能多多照顾秦玄昭。
秦玄昭几次三番为她受了伤,她欠了他不少,自然希望秦玄昭能好过一点。
至于秦玄昭,他毕竟是秦之洵的大哥。
哪怕她对秦玄昭确实有所好感,但始终觉得他们两个之间他们之间不可能。
沈知闲高中,沈知秋心里高兴,原本还想在府上多留些时日。
这几天沈府定然会有不少人前来上门祝贺,府上的事情繁忙,她还想着帮沈夫人多分担一点。
结果第二天一早,秦之洵便几次三番的催促她赶紧回府。
沈知秋不想理会,但沈夫人却道:“知秋,既然那秦之洵威胁不到你,这南平侯府眼看着就要出事。”
“怕是会连累到你,不若你便借此机会回去,提出与他和离。”
“他要不同意,你尽管回到府上找我们,我们也会帮你。”
以他们如今的家世,自然有能力与南平和府叫板。
至于说让太子请陛下和下旨和离?
反正沈夫人不会把希望寄托在别人的身上,也不愿沈知秋因此欠人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