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弼在学术界的威望极高,他的表态无疑为刘协加分不少。
“王老先生所言极是。”刘协连忙施礼,“协虽不才,但愿能得天下英才相助,共济时艰。”
“刘将军,老夫有一问。”王弼微微一笑,“若他日得志,可愿继续重用贤才?”
“协愿立誓!”刘协毫不犹豫地答道,“若违此诺,天人共诛!”
王弼点了点头,转向台下众人:“诸位,若非真心实意,又怎敢立下如此重誓?”
此时,又有一名名士站起:“王老先生所言极是。我等不应被流言所惑。”
随着越来越多的名士表示支持,刘于强安插的那几名辩手逐渐失去了声势。
眼看形势不利,台下忽然传来一阵骚动。
原来是刘于强带着几名家丁挤进了人群。
“刘将军,你说得好听!”刘于强故意提高音量,“那你可知道,有人亲眼见到你麾下的谋士被弃置不用?”
此言一出,台上的气氛再度紧张起来。
刘协正欲回应,却被刘伯温拦住。
只见刘伯温转身面向台下众人,朗声道:
“各位可知道,方才那位刘员外家中,有多少良田美宅是靠盘剥百姓得来的?”
此言一出,台下众人顿时哗然。
刘于强脸色骤变,正欲反驳,却见刘伯温继续说道:
“我等求贤,为的是天下苍生;尔等造谣,为的却是私利。孰正孰邪,一目了然!”
随着刘伯温的一番话,台下的名士们纷纷点头。
就连一些原本持怀疑态度的人也开始重新审视刘协。
辩论会结束后,不少名士主动上前与刘协交谈。
王弼更是当众表示愿意出山相助。
看着眼前这一幕,刘协心中涌起一股暖流。
回到府中,刘协忍不住感慨:“多亏有军师相助,否则今日之局难以收场。”
“主公过誉了。”刘伯温微微一笑,“此乃主公仁德所致,非臣之功。”
“对了,”刘协突然想起一事,“陈萧远呢?”
“属下在此。”陈萧远从屏风后走出,手中拿着一份名册,“经过今日之辩,已有十余名名士表达了投效之意。”
刘协接过名册,仔细查看。
看着上面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他不禁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这场辩论会,不仅澄清了谣言,更让他收获了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
然而,洛阳城外的夜色中,一道黑影匆匆向北而去。
曹操站在营帐前,凝望着南方的天空,若有所思:“看来,刘协这小子,还真有些本事...”
辩论会的喧嚣渐渐散去,洛阳城内一片静谧。
月光洒落在古老的宫殿之上,给这座曾经辉煌的城市增添了几分沧桑。
刘协站在宫门外,望着夜色中若隐若现的街巷,心中思绪万千。
“陛下,您要先回宫歇息吗?”陈萧远轻声问道,眼中带着关切。
刘协摇了摇头:“不急,我想先见见那些还在犹豫的名士。”
陈萧远点了点头,立刻安排人手去通知。
不多时,几位衣着朴素却气质不凡的人物陆续到来。
他们或神情严肃,或若有所思,在侍从的带领下缓缓步入宫殿。
“诸位先生,”刘协迎上前去,语气诚恳,“朕今日特地相邀,是想听听各位对天下局势的看法。”
一位名叫张玄的名士站了出来:“陛下,天下大势,纷繁复杂。臣等虽有报国之心,但实在难以抉择该效忠哪一方。”
刘协微微一笑,将众人引至一处清幽的庭院。
他让人端来香茗,与众人围坐在一起。
“张先生所言极是。”刘协轻抿一口茶,目光逐一扫过众人,“诸位都是当世英才,朕深知你们都在等待一个能施展抱负的机会。朕愿与诸位分享一个愿景——重建汉室,重振朝纲,让黎民百姓安居乐业。”
“陛下此言当真?”另一位名士赵远忍不住问道,眼中闪过一丝期待。
“千真万确!”刘协正色道,“朕不仅有此宏愿,更有切实可行的计划,诸位请看。”说罢,他命人取出早已准备好的竹简,上面详细记载着为每位名士量身定制的发展方案。
张玄接过竹简,仔细阅读起来,越看神色越是凝重。“陛下竟为我等考虑得如此周全……”
“陛下,这份规划不仅切合实际,更体现了对臣等的重视。”赵远也忍不住称赞道,“尤其是关于民生改善的部分,令人钦佩。”
“陛下,臣愿意追随您。”张玄率先表态,双手恭敬地将竹简递还给刘协。
“臣等亦愿效劳!”其他名士纷纷响应,一时间,庭院中气氛热烈。
就在此时,一名侍卫匆匆来报:“陛下,有急事禀报!”
刘协心中一紧,接过密报一看,脸色微变。“曹操得知此事后,果然坐不住了。”
“陛下,曹贼必不甘心,需早做准备。”陈萧远在一旁提醒道。
“无妨。”刘协却显得胸有成竹,“诸位先生,请随朕一同应对这场考验。”
众人来到密室,只见情报显示曹操得知刘协成功招募人才后,正在召集谋士商议对策。
荀彧面色凝重,曹操则是一脸阴沉。
“陛下高明!”张玄赞叹道,“若非陛下提前布局,恐怕此时已被曹贼破坏了。”
“这正是朕最担心的事情。”刘协点头道,“但既然已经成功迈出第一步,就不能停下脚步。朕已安排可靠之人监视曹营动向,确保万无一失。”
“陛下英明!”众人大为折服。
随着更多名士加入,气氛愈发热烈。
有擅长军事的将领表示愿为汉室效力;
也有精通道术的方士提出可以协助稳定民心。
“陛下,如今我们已经聚集了众多英才,但要真正形成战斗力,还需合理安排。”赵远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赵先生所言极是。”刘协赞许地点了点头,“朕已思考良久,决定按照各位的专长进行分工。比如,张玄先生可负责政务改革;赵远先生擅长军事谋划,就担任军师一职……”
就在刘协兴致勃勃地分配任务时,突然传来一阵嘈杂声。
原来是一名小吏慌慌张张地闯入密室,带来了一个意外的消息:
刘于强原本还想继续破坏刘协的招募行动,但看到大势已去,只得作罢。
“陛下圣明!”众人无不庆幸。“现在,我们更应该抓住这个机会,迅速壮大汉室力量。”
“不错。”刘协深以为然,“但我们也必须保持清醒。曹操绝不会轻易放弃,接下来必然会有新的动作。因此,我们必须尽快制定出一套完整的战略调整方案。”
“陛下高瞻远瞩。”谋士刘伯温站出来说道,“依臣之见,当务之急是要梳理现有的资源,明确各路兵马的部署,同时加强情报收集工作。”
“刘伯温说得对。”刘协赞同道,“另外,我们还需要考虑到新加入成员之间的磨合问题。这关系到整个团队能否发挥最大效能。”
随着讨论逐渐深入,各种观点不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有人主张主动出击,趁机扩大地盘;
也有人认为应当巩固现有成果,稳步推进。
刘协认真听取每个人的意见,时而点头称是,时而提出疑问。
“诸位所言都有道理。”最后,刘协总结道,“但朕以为,当前最紧要的是要稳住阵脚。一方面,我们要积极吸收新鲜血液,让新加入的同志尽快融入集体;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内部管理,提高效率。”
“陛下圣明!”众人齐声应道。
此时此刻,宫殿内灯火通明,映照着一张张充满希望的面容。
“接下来,朕想请诸位共同参与制定一份详细的调整方案。”刘协站起身来,目光坚定,“让我们携手共进,迎接未来的考验。”
“遵命!”众人齐刷刷地躬身行礼,眼神中充满了信心与期待。
这一刻,刘协仿佛看到了汉室复兴的曙光正在前方闪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