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新店面的挑战与四合院的教育风波
傻柱和娄晓娥在大领导的牵线搭桥下,成功租下了国外新店面。当两人站在那略显空旷的店铺前,心中满是憧憬与期待,可也深知前路布满荆棘。果不其然,装修一事成了摆在他们面前的 “拦路虎”,既要原汁原味地保留中国传统风格,让外国友人一眼就能领略到华夏文化的独特魅力,又得巧妙融入现代时尚元素,迎合当地顾客的审美习惯,这可绝非易事。
接下来的日子,傻柱和娄晓娥开启了忙碌的寻方案之旅。他们马不停蹄地联系了好几个当地颇有名气的装修团队,满怀期待地审阅一份份设计图,可结果却不尽人意。这些方案,有的过于刻板地遵循传统,古色古香的味道是有了,但却显得沉闷、老气,仿佛一座陈旧的历史博物馆;有的又盲目追求现代潮流,各种新奇元素堆砌,却把中国韵味丢得一干二净,丝毫没有他们想要的独特风格。
娄晓娥坐在堆满图纸的桌前,眉头紧锁,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满脸无奈地对傻柱说:“柱子,你看看这些方案,都差着点火候呢。咱们的餐厅,得是那种一开门,就能让顾客眼前一亮,踏进来就像走进了中国文化的奇妙世界,这才有吸引力啊。”
傻柱挠了挠头,冥思苦想片刻,眼睛突然一亮,说道:“晓娥,要不咱找个对中国文化了如指掌的设计师,再把国外流行的那些元素巧妙融合进去,重新设计一番?”
娄晓娥眼睛也跟着亮了起来,兴奋地拍了下桌子,说:“好主意啊!就这么办!”
两人一拍即合,开启了漫长的寻找之旅。他们四处打听,不放过任何一丝线索,还托了无数朋友帮忙留意。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找到了一位在国际设计界崭露头角的华裔设计师。这位设计师年轻有为,对中西文化的融合有着独到的见解。
在宽敞明亮的设计工作室里,设计师认真听完傻柱和娄晓娥的需求,脸上露出自信的笑容,说道:“我完全理解二位的想法。我打算把中国传统建筑里最具代表性的榫卯结构运用到餐厅的框架搭建上,再配上精美的雕花门窗,保留那份古朴典雅;同时,引入现代简约线条,在空间布局和软装搭配上体现简洁大气,这样就能打造出一个既独一无二,又舒适宜人的用餐环境。”
傻柱和娄晓娥听后,对视一眼,眼中满是认可与期待。
装修正式开工后,傻柱和娄晓娥每天天不亮就赶到工地,一直忙到天黑才离开。傻柱像个严谨的监工,时刻关注着施工进度,对每一个细节都严格把关,绝不放过任何一点瑕疵。有一回,工人安装餐厅吊灯时,位置稍微偏了那么一点点,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可傻柱眼尖,立刻上前制止:“师傅,这可不行啊!这灯可是餐厅的点睛之笔,位置得摆得端端正正,歪了可就破坏整个氛围了。” 工人赶忙调整,傻柱在一旁紧盯着,直到灯具稳稳地安装在正中央,才满意地点点头。
娄晓娥则全身心投入到装修材料的挑选工作中。从地板的材质、纹理,到墙面涂料的颜色、环保指标,她都亲力亲为,精心比对。为了找到一种既环保健康,又质感十足的地板,她不辞辛劳,跑遍了当地大大小小的建材市场,一家一家地看,一块一块地摸,反复比较不同品牌、不同款式的优缺点。可找了许久都没找到心仪的,她又把目光投向了网络,通过跨境电商平台,从国内订购了几种样品。收到样品后,她又仔细研究,最终选定了一款兼具中国传统木质纹理和现代耐磨工艺的地板。
与此同时,远在国内的四合院也陷入了一场小小的 “风波”。小当和槐花即将面临升学考试,学业压力如同一座大山,压得两个孩子有些喘不过气。秦淮茹心疼女儿们,想着让她们一门心思扑在学习上,家里的大小事务都不让她们插手,连饭后洗碗、扫地这样的小事都全包了。
贾张氏却不这么认为,她觉得秦淮茹太惯着孩子了。一天,她把秦淮茹拉到一旁,语重心长地说:“闺女啊,你这样可不行。孩子就得从小锻炼,什么都不让干,以后长大了怎么独立生活?现在的苦是为了以后的甜,不能光盯着眼前这点学习。”
秦淮茹一脸无奈,耐心解释道:“妈,您说的我都懂,可她们现在学习任务实在太重了,每天都要学到很晚。等考完试,我一定让她们多帮忙做家务,锻炼锻炼。”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谁也说服不了谁,声音越来越大。小当和槐花在房间里听到争吵声,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不是滋味。小当眼眶微红,拉着槐花的手说:“姐,是不是因为咱们,才让妈和奶奶吵架的?咱们是不是太不懂事了。”
槐花轻轻拍了拍小当的肩膀,安慰道:“别瞎想,咱现在能做的,就是好好复习,考出好成绩,别让她们操心。”
易中海得知此事后,赶忙把大家召集到院子里调解。他清了清嗓子,语重心长地说:“都是一家人,都是为了孩子好,别吵啦。咱们一起商量个办法,既能让孩子安心学习,又能培养她们的生活能力,这才是正事儿。”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了许久,最后达成一致:每天让小当和槐花做一些简单的家务,比如饭后洗碗、扫地,这样既能帮秦淮茹分担一些家务,又能让孩子们在学习之余得到锻炼。
时光匆匆,在傻柱和娄晓娥的日夜操劳下,餐厅装修渐渐接近尾声。看着焕然一新的餐厅,中式的古朴与现代的时尚完美融合,两人心中满是欣慰。紧接着,他们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新菜品的研发中。为了让新菜品更符合当地顾客的口味,他们特意邀请了一些当地小有名气的美食博主和资深评论家来试吃,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
一位留着络腮胡的美食评论家品尝完菜品后,放下筷子,认真地说:“菜品的口味和创意都很不错,但我觉得如果能更多地运用当地的特色食材,让顾客在品尝中国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家乡的味道,这样会更有亲切感。”
傻柱和厨师们听后,觉得很有道理,立刻行动起来。他们一头扎进当地的食材市场,仔细研究各种特色食材的特点和烹饪方法,尝试将其与中国传统烹饪技法相结合。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失败,他们终于成功做出了一道令人惊艳的海鲜酿豆腐。鲜嫩爽滑的豆腐里,填满了当地新鲜捕捞的特色海鲜,再浇上用中式香料精心熬制的特制酱汁,一口下去,鲜美的味道在舌尖上瞬间绽放,口感层次丰富得让人陶醉。试吃的人纷纷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这让傻柱和娄晓娥信心大增。
然而,就在餐厅即将盛大开业的前夕,意外却突然降临。当地的卫生检查部门毫无预兆地前来检查,一番细致检查后,指出餐厅的部分设备不符合卫生标准,需要立即整改。这突如其来的消息,犹如一记重锤,打得傻柱和娄晓娥措手不及,两人心急如焚。
傻柱立刻拨通设备供应商的电话,语气焦急却又坚定:“喂,我是傻柱餐厅的老板,你们提供的设备不符合卫生标准,现在必须马上更换!这关系到我们餐厅的开业,一刻都不能耽误!” 挂了电话,他又和娄晓娥一起,带领员工对餐厅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清洁和消毒,每一个角落都不放过,每一件餐具都反复清洗、消毒。
经过连续几天几夜的奋战,所有问题终于得到妥善解决。开业当天,阳光明媚,餐厅门口摆满了五颜六色的花篮,随风飘扬的彩带洋溢着喜庆的氛围。一大早,顾客们就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他们满怀期待,迫不及待地想要品尝这家重新装修后的餐厅美食。
傻柱站在门口,看着热闹的场景,心中感慨万千,眼眶微微湿润。他转过头,对身旁的娄晓娥说:“晓娥,咱们这段时间的努力总算没白费,太不容易了。”
娄晓娥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轻轻握住傻柱的手,说:“是啊,柱子。不过以后的路还长着呢,咱们还得继续加油。”
在四合院,小当和槐花在学习之余,积极主动地帮忙做家务。她们学会了洗碗、扫地、整理房间,和家人的关系也变得更加亲密融洽。秦淮茹和贾张氏也不再因为孩子的教育问题争吵,一家人的生活又恢复了往日的平静与温馨。
可是,平静的生活总是短暂的。许大茂最近在工作上遭遇了滑铁卢,他负责的一个重要项目出了严重问题,进度滞后,质量也不达标,领导对此十分不满,把他狠狠批评了一顿。许大茂心情低落到了极点,回到四合院后,整天唉声叹气,像霜打的茄子 —— 蔫了。
刘海中看到许大茂这副模样,心中不忍,走过去拍了拍他的肩膀,安慰道:“大茂,别灰心丧气的。工作上的事儿,总会有解决的办法,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许大茂抬起头,满脸愁容,苦笑着说:“海哥,你说我该咋办啊?这个项目对我来说太重要了,要是搞砸了,我这脸可就丢大了。”
刘海中想了想,提议道:“要不咱找柱子商量商量?他点子多,人脉也广,说不定能帮上忙。”
许大茂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点了点头。于是,两人一起来到傻柱家。许大茂把事情的来龙去脉一五一十地告诉了傻柱,眼神中满是期待与求助。
傻柱听完,沉思片刻,认真地说:“我觉得你得先静下心来,仔细梳理项目流程,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我认识一些业内的朋友,回头我帮你问问,看看能不能给你提供点思路。”
在傻柱的帮助下,许大茂重新振作起来。他和团队成员一起,对项目进行了全面复盘,经过几天几夜的努力,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他积极和团队成员沟通交流,重新制定了详细的方案,调整了工作进度和分工。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项目终于重回正轨,最终成功完成,得到了领导的高度认可。
经过这件事,许大茂对傻柱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大转变。他不再像以前那样处处针对傻柱,还主动找傻柱聊天、喝酒,关系逐渐拉近。四合院的氛围也变得更加和谐温馨,邻里之间互帮互助,充满了浓浓的人情味。
傻柱和娄晓娥的餐厅生意蒸蒸日上,每天顾客盈门。他们开始计划在当地开设更多的分店,把中国美食文化传播得更远。同时,他们也没有忘记四合院的邻居们,每次回国,都会给大家带一些当地的特色特产,分享他们在国外的见闻和喜悦。
而四合院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着。随着时间的缓缓流逝,孩子们在茁壮成长,大人们也在生活的磨砺中不断成长和改变。傻柱深知,未来的日子里,还会有无数的挑战和机遇等待着他们,但他坚信,只要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无论是餐厅的蓬勃发展,还是四合院的烟火生活,都充满了无限的希望和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