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衣女子靠东王公的名头逼走西陵柒模和“赤狐”后,仍然羞于直面“少主”,因而拿倒霉鬼罗曼说事,道:“鹿雕狐狸合我胃口,算是这趟差事的酬劳吧!”
言毕,青衣女子带着所谓的“鹿雕狐狸”罗曼走啦!南宫崴待要去追,被心神初定的北瑶玖琨拦住,道:“东王公的人不会伤害曼儿的,先了结这里的事再说。”
这里的战事倒是不难了结,因为水宝、陆和、胥谋就是西陵柒模的诱饵,西陵柒模一走,水宝、陆和、胥谋也跟着走啦!
这时,南宫崴旧事重提,道:“既然这里的战事已经了结,我要找曼儿去啦!?”
然而,北瑶玖琨却叹口气,一脸忧愁地说道:“战事虽然了结,但家事有些棘手啊!”
南宫崴以为北瑶玖琨要指责西陵壹荷、西陵贰荷没有出手相助,赶快帮腔道:“西陵柒模是壹荷、贰荷长辈,我们又说好了‘逢之莫急进’,这事不怪她俩。”
“我不是要责怪壹荷、贰荷,而是担心接下来的事啊!”北瑶玖琨解释道。
实际上,她更担心南宫崴,但守着西陵壹荷、西陵贰荷,又不好明说,故而显得有些含糊不清的样子。
南宫崴听罢,纳闷道:“接下来会有什么事啊!?”
北瑶玖琨没有正面回答,而是感慨道:“天心反吟,泪吟吟啊!”
“到底有什么事啊?”南宫崴追问道。
北瑶玖琨还是没有直接回答,仍然感叹道:“唉!那位东王公派来的青衣女孩很像是小寒生人啊!”
西陵壹荷听罢,马上解读道:“小寒时节,斗指癸(北偏东十五度),正好与巽宫地盘癸吻合。”
这就对上了癸加癸,此为天网四张,凡事重重闭塞,屈抑不伸,宜守旧。行人失伴,病讼皆伤。
巧合的是,这正好是南宫崴等人在鹤宫中宫遇到的奇门遁甲结构啊!
回顾当时情形,青衣年轻女子因生在小寒而与斗指癸(北偏东十五度)关联,又因“斗指癸”跟鹤宫兑宫地盘丙月奇组合起来得到了癸加丙啊!
现在,“斗指癸”跟墨夷背东南巽宫地盘甲寅癸结合产生了癸加癸“天网四张”情形,导致青衣年轻女子“网”走了罗曼。
总而言之,与“癸”有不解之缘的青衣年轻女子已经与南宫门的人特别跟“丙”结缘的南宫崴等年轻人搅和在一起了,这也许就是北瑶玖琨有所顾虑又有难言之隐的原委吧!?
再说西陵贰荷听到西陵壹荷关于“癸”的论述后,又进一步延伸“癸”带来的危害,道:“死门加癸主嫁娶妇女之事,凶。”
北瑶玖琨点点头,认可道:“是啊!”
“目前,丙月奇在天盘上,怕什么!”南宫崴说道。
南宫崴虽然乐观,可他母亲并非如此啊!
因为,北瑶玖琨听罢,仍然担忧道:“这是有利的一面,但丙遇到癸后也有不利的一面啊!”
西陵壹荷为了支持南宫崴,巴结道:“再加公子丙,自然也就压制住不利的一面啦!”
“对啊!”西陵贰荷附和道。
北瑶玖琨见他们信心十足的样子,不忍打击他们,何况罗曼的事总要去人解决啊!
于是,北瑶玖琨只好鼓励和安慰道:“丙加丙双凤齐鸣总强过癸加癸天网四张,丙加癸奇逢华盖也就坏不到哪里了,何况不能放弃曼儿不管啊!”
“既然这样,我要找曼儿去啦!?”南宫崴再次旧事重提道。
“去吧!但要把龙腾虎跃玉佩戴上。”北瑶玖琨望着西北远方也就是天心星应该伏吟的地方轻描淡写地说道。
南宫崴听罢,顺从地将珍藏的雕刻有龙腾虎跃图案的一块玉佩戴好,随即与西陵壹荷、西陵贰荷去追青衣女子和罗曼啦!
紧接着,再看墨夷背离位衡堂的情况,由于吐火南、南门丽、南宫娇、天七夫妻与南门炎跟离宫的天然关系,这些人成为进入衡堂的人选。
为了看清离宫形势,先检测一下奇门遁甲布局。丙寅日辛未时,对应于奇门遁甲阳遁八局,甲戌己、天蓬庚、惊门、九天落在离九宫。
己冠带在未,寄宫在未(天三门之一);庚冠带在未;惊门囚于春,居离宫受迫,凡宫迫门者为主克客也;天蓬居离宫反吟。
庚加己为刑格,又名太白大刑。主官司遭重刑,狱囚之人难有伸理。占家运,主有贪花恋酒,为情惹祸,家庭风波之事。
天蓬星值未时,主童子赶马牛至,鹭鸶自北方飞来,女人着红衣为应。作用后六十日贼人入屋劫掠财物,凶败。
惊门加己:恶犬伤人致讼。
惊门加庚:道途损折,遇贼盗,凶。
《玄机赋》曰:“九天惊门兮,寅巳日晴兮,午未雨丑子雷兮。行兵危险缓进兮,武夫持戈助吉兮。主将褒封五日至兮,客善谋断贤人辅助兮,捕捉西兑据山难获兮。”
九天会惊门,主天时寅巳日晴,午未日雨,丑子日雷。行兵则如履虎尾,如履薄冰,危险可畏,不可轻进。有武夫持戈相助为吉。主将五日后有褒封为吉,客将多谋断,更有贤人辅助。捕捉则在西方峻山下扎营,不可轻进,殊难捉获。
再来看一下庚加己蕴含的卦象,庚为阳金,对应乾天;己属阴土,对应坤地;因此,庚加己蕴含天地否。
天地否卦辞曰:“否:否之匪人,不利君子贞,大往小来。”
《否卦》象征闭塞,意思是说:“一个封闭的社会,人们之间的来往是不通畅的,天下没有便利之处,君子必须坚守正道;这时强大者离去,弱小者到来。”
话说“童子”南门炎与为其甘愿当牛做马的吐火南、南门丽、南宫娇、天七夫妻来到墨夷背离位衡堂附近时,首先呈现在他们眼前的是“九天刚暴杀伐之神”以及“鹭鸶自北方飞来”。
唐·李绅《姑苏台杂句》:“江浦回看鸥鸟没,碧峯斜见鹭鸶飞。”
宋·文同《蓼屿》诗:“时有双鹭鸶,飞来作佳景。”
清·蒲松龄《日用俗字·禽鸟章》:“老鸨大於寒号鸟,鹭鸶长伴打鱼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