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刘备军铁骑的冲锋,呼厨泉自然知道他们眼下能不能够取胜。在命令去卑等人用游骑掩护自己之后,干脆的决定带着自己最强的亲卫千余人,和华雄的三千骑兵直接选择撤出战场。
眼见着打不过,还要硬和对方拼命,这不是一个明智统帅的决策,也很不草原。也是匈奴人和汉军反复交手得到的经验。
哪怕是精锐的汉军骑兵,也很难跟上全力撤退的游牧民,要知道他们可是有大批的游骑在背后挡枪呢!
在传统上,汉军那都会忙不迭的去追击这些游骑,他们好对付,又是大批大批的军功,谁会非要去啃硬骨头呢?
这种策略确实是非常正确,但是这一次却丝毫没有效果。尽管刘备军的轻骑兵们四处猎杀那些草原的游骑,但是他们始终掩护着刘备军的核心主力迈着缓慢而坚定的步伐追击逃走的呼厨泉和华雄所部。
甚至,他们更换马匹和休息的时间也丝毫不乱,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更换马匹,然后再休息之后继续向着呼厨泉和华雄所部追来。
面对这样的对手,本来就没有多少距离优势的呼厨泉所部和华雄所部在初期靠着拼命逃窜与游骑殿后带来的优势,就像是阳光下的春雪一样融化。
而那排成整齐阵列的俱装骑兵,与他们那恐怖的马蹄声,让他们也根本生不起回头对抗的信心。
呼厨泉作为匈奴单于自然是怕死,华雄经过多年征战,也不想死了,尤其是不想这么平白的送死。
于是面对逐渐逼近的刘备军骑兵,这些追了一天一夜,已经追出去数百里的敌人,他们最终没办法,只能选择分兵逃窜。
如华雄所说:“单于,如今我们回头与敌人交战,不过是徒送性命。而被那帮人追上更是死路一条。不如我们分开逃走,我引兵南行,你引兵回美稷,这样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没办法,战力差距巨大,根本没法相提并论,既然不想死,那就只能是分路逃跑,削弱敌人,或者赌刘备军会追另外一路。
呼厨泉当即答应。因为在他的眼里,刘备军攻入匈奴之地图什么呢?这些游牧的地盘上根本就无利可图。这里放牛养羊,每年可以获取到的收入十分有限,即使是游牧也只能是勉强求生。相比于汉地,开荒了庄稼就能一茬一茬的长,还可以收取到大量的税赋。
所以,刘备军所为的不过是争夺那些汉地。要是为了汉地,追逐那些汉人骑兵不就好了?他们战斗力更强大,人数更多,也更能影响那些汉人争夺土地的归属。
如此一来,和这帮汉人分开,他自然也就避开了危险,能够成功的回到自己的城池中去。
到时候,他呼厨泉只要投降,怎么说都能够混个体面的结果。
而华雄对刘备军的了解自然是更深,他从知道刘备军在团结草原各部,并且把力量深入到其中,还用军队塑造他们的统一文化的时候就意识到。这根本就是当初大汉试着融化西凉部分半耕半牧民族用的办法。
只不过,刘备用的方法更加高明,并且更加的公平。这就意味着刘备军的目标很可能不是他们这一支兵马,而是奔着要彻底吃掉匈奴各部来得。
没人比出身西凉的华雄更明白,虽然草原上的牧人不管是收税还是产出财货都和中原无法相提并论,但是那些在草原上与恶劣环境,与饥饿和野兽搏斗过的牧人本身就是草原的财富。因为他们最大的财富就是他们自己,适合作为士兵使用。忠诚而具备骑马射箭的技能,并且毫无根基只能依靠自己的主人。
更何况,华雄很清楚,自己的骑兵队伍虽然打不过张飞率领的主力。但是遇上了刘备军的轻骑兵相遇,真的厮杀起来,也未必谁能够笑到最后呢!
华雄所部和呼厨泉所部分开逃窜之后,正如华雄所料,张飞带领的刘备军主力转向了呼厨泉逃跑的方向,继续追着呼厨泉向着美稷进发。
对于华雄所部,不过是五千骑兵在后方坠着,如同在作战机会将他歼灭的毒蛇。只不过,那华雄终究是积年宿将,丝毫没有露出破绽,沿着黄河一路向南撤退,要退到曹操控制的宿豫职中。
那呼厨泉自然是就始终被张飞率领的精锐追击,在那沉重的仿佛鼓点一样的骑兵追杀声中开始疯狂逃窜。
“该死……为什么来追我?”
呼厨泉始终不明白,为什么刘备军不肯放过他。
可是疾驰三天三夜,也让呼厨泉体力和精力都耗尽了。他那千余装备精良的护卫,如今只剩下不足七百人,剩下的不是逃跑了,就是在同刘备军的战斗中阵亡了。
面对己方一溃千里,而刘备军气势汹汹,沿途的部落和村镇,根本没有人还在乎他是什么匈奴单于,反而是大多数选择向刘备军投降。
对于呼厨泉唯一的好消息,大概就是他距离美稷不远了,这是匈奴王庭所在,虽然不敢说是什么坚城,但是也有不少城防设施。
只要凭借城池挡住一路掩杀过来的刘备军,呼厨泉相信,他绝对可以和刘备军有所商量,能够保全自己。
但是,他逃得实在是不够快,或者说连续三天的追击耗尽了他和他胯下战马的体力。在极限的条件下,他被刘备军追了上来。
就在呼厨泉还想着是不是要高喊自己是匈奴单于,自己可以向刘备军投诚的时候,如同怒涛一样的重骑兵冲锋便把他的队伍击溃,他自己也跌落下马,眼看就要没命。
“我是匈奴大单于,我愿投降!”
可惜还没喊完,一支利箭射向了他的咽喉,身后也有一名侍卫用刀刺入了他的后心。一瞬之间,这位匈奴大单于死的不能再死了。
他甚至无法知道,自己同时被左贤王刘曜和鲜卑部落的拓跋力微同时锁定击杀。
而对于此,张飞也只能拿着他的头颅继续向美稷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