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拓跋力微确实很有才能,不仅为征服南匈奴的战斗提供助力,也为刘备军贡献了自己的策略。他的策略简单有效,就是用刘备军的方法,重组匈奴人的牧团,随着乡士或者说军队组织的渗透,他们的基层控制自然是会被刘备军占据。
到时候,改造过结构的匈奴诸部,只要基本的军事结构不变,刘备军继续采取选贤任能的基本策略,搞好政治平衡,那就能持续控制这一区域的牧团。
对此审配到顾南行也都表示了认同。
至于为什么要用军队这个形式构建草原各部和中原政权的关系,而不是靠官吏管理,去搞什么编户齐民。
这其实是经过谨慎选择的,因为一片区域的人民的生活习惯和文化与中原全然不同,就算是在肉眼可见的未来里也不太可能转化一致。要知道,很多事情是游牧生活方式决定的,你没办法让一个人用过不下去的方式接受你的规训。
顾南行深知,在蓝星华夏很多牧民依旧有着和定居者区别很大的文化和习惯,这只要进入这种环境就必然会采取这样的生活方式。
唯有军队,对于所有的这些文化和生活是抽离的,军营里有一套独特的规矩体系,天然与其他地方不同。
只要融入这套体系里,那就可以是一套新文化的成员,一套以柱国上将军为核心的全新统治体系。
而把这件事交给拓跋力微和他的哥哥拓跋匹孤,以及包括轲比能在内的鲜卑首领,那才是最合适的。
在鲜卑部族和匈奴诸部的矛盾里,汉家地位才能够借助这些安插在各部里的乡士获得更高的地位。
只不过,这一切的实现都需要立足于能够一举击败已经在贺兰山口埋伏着的呼厨泉大军。
而精明的拓跋力微早已通过侦骑在山岗上摸清楚了匈奴人的布置,以及他们试图通过消耗战,然后突然猛击取得胜利的思路。
不得不说,经过刘备军的训练之后,这些来自草原的骑兵也能够胜任骑兵指挥官的任务。唯一费劲的,就是还得先教汉语而已。
面对对手的布置,拓跋力微还是很谨慎的询问张飞打算采取什么样的战术来迎敌。
当呼厨泉的策略暴露,那么如何进攻就是张飞他们说了算了。
为此,张飞召开了一次讨论。不过说与其说是讨论,还不如说是一次众人抢任务的局面。张飞和这些草原贵族相处时间长了,也对于这个颇有能力的骑兵们有很深的了解。
草原各部首领对于骑兵的控制能力较差,让他们无法实现许多复杂的作战,所以他们的策略大多数比较简单实用,没有那么多花里胡哨的东西。
既没有什么繁冗复杂的阵法,也没有左右单挑哪些战场礼仪之类的。一言不合就是干,偷袭诈败之类的策略他们荤素不忌。
但是他们最喜欢的当然还是正面猛冲,在优势的情况下,精锐骑兵冲锋确实很爽,张飞统领血衣骑也很喜欢这种战法。当大军冲锋起来,那真的是飞一般的感觉,让每一个战士血脉偾张。
所以这一次,张飞也给他们安排了类似的战术。
首先是张飞带一小队装备精良的骑兵给大军来路,随后就是轻甲持弓的骑兵去驱散两翼的匈奴骑兵,最后五千精锐骑兵与张飞的精锐汇合,直接冲击呼厨泉单于的骑兵本镇,打垮为止,一直追到美稷!
这样简单明了的战术得到了所有人的拥护,纷纷领命而去,等待着这场大战的开始。
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四月初八,刘备军的铁骑出现在了贺兰山缺处,从山中道路向着平原敞开的喇叭口处,一队队骑兵正按照计划开始整队编列。
而慑于张飞率领的千余具甲骑兵的威胁,呼厨泉的弓骑兵们只敢遥遥放箭,根本无法靠近刘备军主力,只能等他们整编完成,从这个谷口杀出来。
事实上,呼厨泉问过华雄,如何应对这一千人马具甲的骑士,要不要趁着他们刚刚列阵,用主力骑兵直接冲过去硬碰硬。
华雄只是说:“若是单于愿意牺牲一万精骑,或可取胜。”
听到这个代价以后,呼厨泉犹豫了。再看到张飞铁甲骑兵出现之后,又有数千装备精良的骑兵鱼贯而出的时候,呼厨泉才觉得自己决策非常正确,否则自己的兵马被这样的精锐冲击几次,怕是全都要葬在这里。
可是,呼厨泉手下的骑兵们,尤其是被当成炮灰的游骑也知道这些具甲骑兵不好惹,根本不敢近前,起不到应有的消耗作用。
当刘备军的轻骑兵逐渐登场之后,呼厨泉感觉情况有点不妙,因为这刘备军的数量要多于他的想象,装备情况也要好太多了。
毕竟,这位匈奴单于怎么也想不到,这支大军本质上是刘备军武装起来的,是汉家的军队。尽管人还是那些人,但是他们的身份,以及所属已经改变了,变成一群战友之间的关系。
所以,当刘备军的弓骑兵发动攻击的时候,双方的差距就展现了出来。
当刘备军的将士用精铁打造的利箭射向只有皮衣的匈奴骑兵,而对方则是用骨箭射向穿着甲胄的刘备军士兵。那最终产生的效果相差不可以道里计。
而更加夸张的是,刘备军的轻骑兵还配备有精良的马槊,挂在身后的得胜勾上。而这些匈奴骑兵根本就没有什么趁手的武器,面对对方的冲锋是只能逃散。
实际上根本就不需要战前预测的五六千骑兵去驱散那近万匈奴游骑,两千组装完好的刘备军轻骑兵就完成了任务。
在这种情况下,剩余的轻骑兵被安排掩护主力的任务,张飞本人则是带着刘备军的精锐骑兵,开始向呼厨泉的单于旗帜所在发起了进攻。
与轻骑兵可以持续奔跑不同,重骑兵体力格外珍贵,他们就像是一块巨大的镔铁,在贺兰山缺一步一步向着呼厨泉前进。
沉重的马蹄声仿佛真的要,踏破贺兰山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