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那浓密如墨、沉重似铅的战争阴云缓缓地笼罩在吴越两国的上空之时,遥远的齐国大地上,年轻而坚毅的子文龙正身处在一片艰苦卓绝的环境之中,默默地承受着极为严苛的训练。
每日清晨,当天边刚刚泛起一丝鱼肚白的时候,子文龙与其他近卫后备士兵便已经起身开始了一天紧张的训练。他身着一袭黑色的紧身衣,身姿矫健如龙,动作敏捷如风。
无论是剑术、拳法还是骑射之术,他都力求做到极致,每一个招式都要反复练习数百遍,直至汗水湿透衣衫,肌肉酸痛难忍。
夜幕笼罩,皎洁的月光照耀着军营的营帐,一座宽敞的大帐内一片静谧,但很快便被此起彼伏的鼾声所打破。
这些声音或低沉如雷,或尖锐刺耳,交织在一起仿佛一曲杂乱无章的交响乐。
而与这喧闹鼾声相伴的,则是一股浓烈到令人作呕的脚臭气味。它就像一只无形的大手,紧紧捂住人们的口鼻,让人难以呼吸。
这股脚臭的味道异常浓重,仿佛已经深深地渗透进了营帐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寸布料之中。即便是紧闭双眼,也无法忽视它的存在。
再加上其他各种混杂的异味——士兵们身上的汗味、盔甲的铁锈味以及未及时清理的食物残渣散发出来的馊味等等,使得整个空气都变得无比刺鼻。
置身于这样的环境当中,哪怕只是短暂停留片刻,都会感到一阵强烈的不适涌上心头。
子文龙躺在军营的大通铺上,难以入眠。尽管身体承受着如此巨大的压力和疲劳,子文龙的内心深处却始终燃烧着一团熊熊烈火——他心心念念的是刺杀齐侯一事。
“哎,此事石破天惊,无论成功与否,吾皆难逃一死。吾一人死则死矣,但愿不累及阿父阿母、阿姊兮。”子文龙躺在铺上暗自思忖着。
尽管心中急切无比,也做好了事情败露被枭首示众的心理准备,他依旧明白自己必须保持冷静与沉着,不能有丝毫的急躁情绪。
毕竟,行刺一国之君这样的行动需要精心策划、周密安排,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导致前功尽弃。
……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转眼间半个月便如流水般匆匆逝去。就在这一天,阳光明媚,碧空如洗,齐军大营内一片肃穆而紧张的气氛弥漫开来。
因为今日,威名赫赫的齐军大将田穰苴将要亲自前来视察子文龙所率领的那群新兵们的训练成果。
田穰苴身着重甲,手持长剑,威风凛凛地踏入了校场。他那坚毅的目光如同闪电一般扫过每一个士兵的面庞,让人不寒而栗。
而站在校场上的子文龙和他的新兵们,则个个精神抖擞,严阵以待,他们深知此次视察对于自己未来军旅生涯的重要性。
在宽广辽阔的校场之上,一面巨大的“齐”字旌旗高高地矗立着,迎着呼啸而来的狂风肆意舞动,猎猎作响。那旗帜仿佛有着无穷的力量,要将整个天地都笼罩在齐国的威严之下。
而在校场中央,一群身材魁梧壮硕的大汉正赤裸着上身,他们身上的肌肉如虬龙般盘结交错,每一块肌肉都蕴含着无尽的力量。
只见这些壮汉双手紧紧握住太鼓的鼓槌,用力地挥舞着,那沉重的鼓槌与厚实的鼓面碰撞在一起,发出一声声震耳欲聋的巨响,响彻云霄。
与此同时,整齐排列成一个个方阵的齐军也随着这激昂的鼓声开始了紧张有序的操练。
他们个个精神抖擞,目光坚定,左手紧握着锋利无比的长戟,右手则稳稳地托着重盾。
伴随着有节奏的鼓声,他们时而前进,时而后退,动作整齐划一,犹如一人。“吼!”“吼!”“吼!”一声声怒吼从齐卒们口中发出,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这吼声不仅展现出了他们高昂的士气和无畏的勇气,更是向世人宣告着齐国军队的强大与不可侵犯。
田穰苴脸上露出了久违的微笑,毕竟这是他的劳动成果。这时,一名传令兵跑到他身边,低声耳语几句,他的脸上露出意外之色。
没过多久,只见远处道路上扬起一片滚滚尘烟,伴随着阵阵急促的马蹄声和车轮滚动的轰鸣声,一辆装饰精美的兵车如离弦之箭般向着校场疾驰而来。
那车轮飞速转动着,所过之处掀起了一阵遮天蔽日的尘土,仿佛一条黄龙在空中翻腾飞舞。
待到兵车临近,人们才看清车上有一人正端坐在中央位置。此人年约五旬上下,身形魁梧壮硕,眉宇间透着一股威严之气。
他生得一对浓密的眉毛,犹如两把利剑斜插入鬓角;双眼大而明亮,目光犀利如电,仿佛能洞悉人心;鼻梁高挺,嘴唇上方留着一撇整齐的八字胡须,更显其成熟稳重。
再看他身上穿着一套华丽的齐国上大夫朝服,那衣服以深紫色为主色调,上面绣满了精致的云纹图案,衣襟和袖口处则镶着金色的滚边,显得庄重而典雅。
腰间还系着一根玉带,玉带上悬挂着一块晶莹剔透、价值不菲的名贵玉佩,随着车身的颠簸轻轻晃动,不时闪烁出耀眼的光芒。
当马车在校场停稳后,田穰苴亲自上前接见,他抱拳一揖道:“田大夫此番莅临大营,恕在下有失远迎!”
田乞从马车上下来,笑呵呵回礼道:“司马大人不必多礼,老夫此番前来,乃替君上巡查新军练兵之事。”
这的确是不折不扣的实情啊!齐景公当真派遣了他前来视察军营。然而,鲜为人知的是,在明面上的任务背后,他此番出行实则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隐秘目的——寻觅当日在临淄那喧闹街巷之上仗义出手搭救他性命之人。
要知道,如今他所属的田家正于暗处默默积攒着自身的力量,妄图彻底推翻姜氏对整个齐国的统治,并取而代之。
为此,他们一方面需绞尽脑汁地去拉拢各方人士的心,以获取广泛的支持;而另一方面,则要不遗余力地搜罗形形色色、身怀绝技的各类贤才。
遥想那日,当他行走在临淄的大街小巷时,冷不丁遭遇到一场突如其来的刺杀行动。
千钧一发之际,幸得那位无名青年挺身而出,凭借其敏锐至极的反应速度以及出神入化般高超的武艺,成功将他从死亡边缘拯救回来。
自那时起,这位年轻人那令人惊叹不已的灵活应变之能和超凡脱俗的武艺便深深烙印在了他的脑海之中,让他始终难以忘怀。可惜,那从军青年没有告知他自己的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