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得罪的人就是这次来的左侍郎赵回,我觉得这两人即是有仇,不妨借此力来用,只是这真衣桧看起来不是个容易收买的人,公孙先生可有什么良策建议?"
"小姐可知道当年宋衣桧是为何得罪了赵回?"
夏镜花想了想,道:"因赵回当街欺凌女子,他出面与赵回动了手脚。"
"那小姐可知那女子是谁?"
夏镜花想了想,摇头。
"那女子的姓名在下不知,不过却知那那女子如今正是宋衣桧的夫人。宋前桧与赵回的确是有仇,不过宋衣桧为官刚直,从前在晋都时就瞧不上结党之事,所以他被贬之时也没人帮他求情说话,如今他从九品的俸禄有限,他宁愿自己的夫人在衣铺里做裁衣匠赚些月银补贴家用,也不干些私腥之事,只怕是我们也不好收买他站到我们这一边。"
话说到这里,夏镜花尚未来得及接下去,就听得客栈外的街上传来一阵响动,公孙亦和夏镜花都不自觉地扭头朝外看去,就见到一队官兵正护着辆马车经过,正是燕王独孤燕一行人,随后还有一辆马车看样子则是赵回的。想来是这独孤燕后来遇上了赵回,于是赵回也只得与独孤燕同行一道而来。
"看这方向,是要去驿站别苑落脚。"公孙亦慢声开口。
夏镜花若有所思地哦了一声,忽然生出一种想法,侧首看向公孙亦慢慢笑了起来,道:"公孙先生,如今天寒风大,我请先生裁件新衣如何?
公孙亦先是有点皱眉,不明白夏镜花这时候怎么就想到买新衣,但看夏镜花脸上的神秘笑意,忽然就明白了他的用意。
当日午后,夏镜花乔装打扮去了宋衣桧夫人所在的裁铺子,按公孙亦的身量在宋夫人手上订买了一件成衣,说是自己家老爷要穿的,付了银子要她将衣服备好之后亲自送到驿馆别苑。
傍晚,夏镜花收拾好一切之后去驿馆别苑,这次没有乔装混入,而是直接报了姓名让转告独孤燕,不一会儿独孤燕身边的人就出来请她进去。
驿馆别苑之内的大厅里,独孤燕与史部左侍郎也就是太子的表哥赵回正分左右席坐着,堂下立着些其他的当地官员。
夏镜花在门外青侯着,直到独孤燕得到人禀话说夏镜花已经到了,才起身说了几句话,大意是今天就议到这里,明日再议的意思,然后让众人离开。
当地的官员先行离开,一行人对于立在门外一侧的夏镜花也没多留意,直到那个左侍郎赵回出来,目光就落到了夏镜花身上。
这个赵回,年纪三十出头的样子,有点小胡子,眼睛有些倒三角的模样,神情勾勾的,有一种阴险之感,与之对视让夏镜花不自觉地握紧了随身备在袖下的小短刀,这是一个让人第一看眼着就讨厌,第二眼看了更讨厌的人。
"本官知道,你就是那个夏府的五小姐,本官可真是好奇,你怎么会比本官还要早来岭城?"赵回咬牙说着,朝夏镜花逼近,听这口气他显然是已经开始怀疑自己在路上拉肚子之事有些太过巧合。
"赵大人这是什么意思。"
"本官原本一路先行,却在半路与随从一起拉起了肚子,本官打听过了,那日正好有模样形容与你极为想象的人与本官住同一家客栈。"
"天下客栈如此多,我可不知道大人要住哪一间,这凡事讲个证据,大人要率罪也要拿出证据让我心服,否则大人这可就是冤枉我了。"
铃儿虽然很放荡,但却不傻,听到这话就有些迟疑犹豫了,夏镜花倒也不强求,只自己倒了茶水来喝,道:"你考虑一下吧,你便是作证也只是说一件实情,那晋都城来的官员也是为了求一个真相,你又不是胡编。"
铃儿站起身,后退着看夏镜花,还是迟疑不定,夏镜花也不浪费时间,站起身来道:"好了,我还有事,先走一步,你慢慢考虑,不过我知道你必然不会舍得放弃我给你的机会。"
夏镜花头也不回地离开客栈,阿西已经牵马在侯了,她利落地接过马缰翻身上马,随后带着阿西打马离开。
没去别的地方,夏镜花直接去了城中最大的当铺,直接要求见了当铺的老板,然后取出了当初皇帝亲赐的进出宫的腰牌。
做当铺这行的,眼力见是最好的,一看这作工这材料就知道不是普通的作工坊出来的,更不说上面的御印,就知道来者不是普通人。
"这块腰牌活当在这里,换一千两银子,三日后我来赎,还你一千一百两,不过这件事你半点风声不许走漏。"
夏镜花的条件开的很明白,那当铺的老板也不是盖的,神色凝重地在考虑着要不要接这个烫手的山芋,虽说三天赚一百两很诱人,可到底还是件不明来历的买卖,万一出点意外,那他就是赔上身家也不一定能补上篓子。
夏镜花坐在旁边,悠然地喝着茶,任由老板迟疑地在屋内走动了几步,边吹着茶水边道:"老板,别犹豫了,你也没有犹豫的余地,现在你也看到了这腰牌,知道了我的身份不一般,你若不答应,日后我可不保证不会报复与你。"
说到最后,夏镜花手里的茶碗盖子轻扣,发出一声响,配合着夏镜花房间加重的语气,让那老板不由后背轻颤了一下。
"你……你这是强买强卖……"老板指着夏镜花声音气得有些发抖。
夏镜花放下花碗起身,微笑着将腰牌塞进老板的手里,道:"话不要说的这样难听,我不过是正值手头有些困难,你替我周转三日,三日后我补上你的银子,或许到时候你就会感谢我了。"
最终,那老板在夏镜花半威胁半利诱之下替夏镜花办了典当手续,取了一千两银子给夏镜花,夏镜花收好银票出门离开。
带着银票,夏镜花与阿西直奔城外的通云河渠下游那些百姓临时搭建的棚区。
夏镜花与阿西驰马去了棚区,立刻引来了棚子中百姓的注意,纷纷出来观望,其中还有那日曾替夏镜花倒水喝的一家三口,那家的小孩子身上还披着夏镜花当日留下的披风。
夏镜花扯马上前,扬手自袖下取出那一垒银票高举,道:"各位乡亲父老们听着,虽如今锦王受困,但锦王记挂大家,不忍大家在寒风中受冻,特命我前来带领大家重建家园,大家按户排队,前来登记,所有能动起来的劳动力都动起来,一赶快动手,赶在春节之前让大家都住上新屋。"
这些历经了数月风餐露宿式生活的百姓,在听到可以在春节前住上新屋,都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但这夏镜花举着银票就在面前,又让他们不得不相信,片刻的相互对望交换眼神后,纷纷跪下朝夏镜花行礼,道:"多谢锦王大恩,锦王殿下是好人呀……"
"锦王殿下可是个好王爷,不顾自己,一心顾着百姓呀……"
…………
各种赞誉之话传出,夏镜花坐到马背之上听着,满意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