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两本是不收的,但夏镜花坚持,将银子放到孩子的手里,随后出了棚子离开去拉马。
“公子真是善心,敢问公子高姓大名。”追出来的夫妇向夏镜花询问。
夏镜花拉动马缰想了想,忽然眼珠一转,道:“我乃是锦王府下的侍卫,锦王一直心中挂念修复运通渠堤坝之事,也更挂念你们这些还在吃苦的百姓,他不能亲自来探望你们,就让我来看看。”
“原来公子竟然是锦王殿下的人,我们真是走眼了。”夫妻两惊讶。
“可他们都说,锦王犯了错,皇上要罚他。”出还披着夏镜花披风的小孩子不懂事,就立刻出言反驳置疑,旁边的妇人赶紧拉了孩子要不他要再说。
夏镜花翻身上马,微微一笑,冲那孩子道:“是的,锦王的确如今自身被困,但锦王是被冤枉的,若公道自在人心,自在天理,那么锦王就会清白无事。”
“锦王如今自身有难,却还时刻记挂着我们,锦王殿下真是好人呀。”妇人不禁也被夏镜花的话说得感动了。
“你们放心,锦王一定会为你们做主的,过不了多久,你们就会有自己的新家。”夏镜花拉动马缰,留下一句话,随后打马离开。
夏镜花回到客栈,第一时间写了封信,封好之后交给阿东要他准备一下即刻启程回晋都,把信交给宋安。然后,夏镜花乔装打扮,与阿西一起去了刺史赵回的府上,借口自己乃是冯刺史故交旧友的名头过灵堂上香。
冯刺史的正室夫人是个中年妇人,相貌一般,据闻乃是当年冯刺史未发家做官时便娶进门的,曾一起吃过苦,后来冯刺史中了举子,又一路爬上了路途坐到邓州刺史的位子,这几十年来他的妾室也一个接一个进门,冯夫人身后就凌凌落落地跪着五六个年纪不一的妾室,最年轻的那个看起来与夏镜花年纪差不多,杏眼樱唇的,十足水灵纷嫩。
发现夏镜花的目光扫过她,那个最年轻的小妾竟然菀尔浅笑,眼波妩媚地眨了一眨,对夏镜花显露出了兴趣,直把夏镜花吓的背后一寒,他意识到自己此时是男装打扮,对方是将自己当成了“猎物”。看样子,这个小妾对冯刺史也没多少感情,这尸骸未下葬,那厢就急着找下个金主了。
虽然心中厌恶,不过夏镜花脑子倒是一转,想到这小妾也许倒是有些用处,便也不动声色地勾了勾唇线,似笑非笑地还了些意思。
“冯夫人,节哀。”夏镜花上完香,客气地向家眷之首的冯刺史正室行礼。
“多谢公子。”一身缟素的冯夫人还礼。
夏镜花与这个冯刺史的夫人闲聊了些话,即使是从前冯夫人从未见过夏镜花与冯刺史有来往,但夏镜花面相生善,且客气有礼,说了许多宽慰之话,冯夫人也不禁有好感,就留了夏镜花到后堂用茶。
夏镜花自然求之不得,面上却还客套了一番才与冯夫人入内堂继续聊了些事,谈话中夏镜花渐渐发现,其实这个冯夫人对于冯刺史的死倒也没什么太悲伤的,在灵堂她面露悲色,可到了后堂谈聊的多了,她的语言间已经没了多少哀伤。
“冯夫人,刺史大人如今逝去,夫人有何打算?”夏镜花询问。
“等老爷的丧事办完,我打算扶棂回南平老家,买所宅子安度晚年便是。”
“王爷,你真的想好了吗?你要知道,这可能带来的后果是什么。”
独孤锦衣没有说话回答,公孙亦知道自己也不是追问的时候,以独孤锦衣的智慧,他自然知道这其中的利害,而知道利害的前提下,唯一的也就是抉择了,他不必多问,便悄然的退身离开。
“咔。”一声细细的脆响,那以坚韧而着称的竹子,竟然就在独孤锦衣手下悄然出现裂纹——
华丽的分割线——
清早,五更天,独孤锦衣将夏镜花自床榻上摇醒。一睁开眼睛,夏镜花就没好气地起身,自自己拎起鞋袜穿上,心里想着其实自己昨晚应该早就走人的,竟然真的就在这时睡着了。
昨夜在外室被丢得凌乱的衣衫,已经不知何时整齐地放在了屏风上,夏镜花走过去麻利地取下来穿上,临到末,翻着白眼瞪了独孤锦衣一眼,也不说话就要离开。
“等等。”独孤锦衣出声。
夏镜花停下脚步,却没有回头,斜斜地歪着脑袋盯着右上方的废梁。
独孤锦衣走近,伸手替夏镜花将那些胡乱压拢在衣领里的头发细细的拔弄出来,正旁边的桌案上取了枚梳子边替她轻梳,边道:“若此次能平安回京,我便向父皇请命,求他再次赐婚吧,我要娶你为妃,如何?”
夏镜花讶异地回头,看向独孤锦衣,而独孤锦衣却是一脸的温和微笑看着她。
“这算求婚吗?太简单了,我可没这么好打发,没钻戒,好歹也要跪下吧,否则哪里有半点求的意思。”夏镜花心里的不悦散尽,但面上却还不露欣喜之色,抽出独孤锦衣手里的梳子俏皮一笑,然后转身就出门离开了。
五更天自驿馆别苑离开,回到客栈已经是天明时分,夏镜花一进客栈大厅就见到似乎有个熟悉的背影坐在右侧的桌边。夏镜花走近,试探地打量,却在还没确认前,那人已经站起身来,回身向夏镜花拱手行礼。
“五小姐,早。”公孙亦拱手行礼,面带笑容。
“公孙先生,真是巧。”夏镜花也拱手还礼。17svw。
“可不是巧,在下是特意在此等侯小姐的,只是不巧,小姐昨夜未归。”公孙亦笑说着,言语之间有暗示之意让夏镜花不自觉地红了脸。
“昨夜……昨夜我去会一位旧友了。”
“嗯,正是小姐的这位旧友让在下来助小姐,小姐辛苦奔走,望在下能替小姐尽一分力。”
这个公孙亦,果然不是什么省油的灯,这不是明摆着在说夏镜花昨夜去和独孤锦衣幽会了吗。不过,夏镜花倒也不至于立刻觉得没脸见人,笑了笑道:“公孙先生来的正是时候,我现在正想要打听一个人。”
“谁?”
“宋衣桧,先生可听过?”
“建安七年的探花郎,当年方二十出头便一举中探花,风头比当年的状元郎都要盛,不可可惜后来得罪错了人,便再不成气候了。”
“他得罪的人就是这次来的左侍郎赵回,我觉得这两人即是有仇,不妨借此力来用,只是这真衣桧看起来不是个容易收买的人,公孙先生可有什么良策建议?”
“小姐可知道当年宋衣桧是为何得罪了赵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