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当满座数学家向他投来疑惑的目光时,郑奕晨动了。
“下面,我将尝试用阿提亚去年在演讲时提出的新思路给出证明过程!”
轰~
这句话不亚于引爆了炸药。
有人认为他太自大了,虽然确实证明了黎曼猜想,但短时间内挑战另一种方法简直就是妄言。
有人持相反意见,可以说,他是这个世界上最了解黎曼猜想的人,或许他真的有办法。
郑奕晨不是托大,他深入研究过阿提亚的方法,当时得到了一些结论。
在刚才的全程脱稿报告中,他脑海中的演算千变万化,突然抓住了一丝灵感。
阿提亚认为人们应“认真倾听”的新思路,是基于对物理学中一个重要的无量纲数——精细结构常数的推演。
推演过程结合了冯·诺依曼等科学家的早前理论,还引入了一个新的所谓todd函数,该函数被其视作证明黎曼猜想的核心。
郑奕晨“解剖”了todd函数,取其精华,在此基础上新构建一个函数。
“……我们暂且称之为New-todd函数!”
“我们知道,黎曼ζ函数ζ(s)是级数表达式 :
ζ(s)\\u003d (Re(s)>1,n)在复平面上的解析延拓。”
“这一表达式只适用于复平面上 s 的实部 Re(s) > 1 的区域 ,否则级数不收敛。运用路径积分,解析延拓后的黎曼ζ 函数可以表示为:
ζ(s)\\u003d*dz\/z”
郑奕晨的思绪就像开了闸的洪水,哗哗地往外浸漫,整个思路越来越清晰!
“我们可以做一次变形……”
“其中积分路径c跟上面所述相同,环绕正实轴,可以形象地这样表示!”
他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坐标轴图形,台下的数学家们已经正襟危坐,手中的笔记地跟着郑奕晨的速度,时而又沉吟半分。
“……现在,我们引入构建的New-todd函数,将得到这样的表达式……”
“根据华夏数学家楼世拓、姚琦对莱文森的工作的一点改进,将No(t)>0.35N(t)带入……得到实二次域K\\u003dq(√d)……”
“虚数解和黎曼ζ函数中的自然数变量n的问题,故不但要考虑在二维变量下的情况,似乎还可以从更高维数……”
……
“因此,我们可以推出:
黎曼ζ 函数的所有非平凡零点都位于复平面上 Re(s)\\u003d1\/2 的直线上。”
“即可证明黎曼猜想!”
写下最后一个字,郑奕晨将粉笔高高抛起,又稳稳接住,慢慢释放那种魔怔的感觉。
轻喝一口水,满座寂然,还没从复杂的数学演算中回过神来。
第二种证明方法,他足足写满了九次黑板。
很多步骤,郑奕晨认为不是很关键,他扫一眼就能知道思路,就没有往上面写。
邦比耶里问陶哲轩:“陶,你懂了吗?”
“No!太复杂了,比之前的方法更复杂。”
德利涅戳了戳他,“那你认为他对吗?”
“我不知道,我的上帝,第一次这么无助!应该是对的吧!”
……
场面陷入了短暂的尴尬。
院长彼得·戈达德第一个站起身子鼓掌,继而是前几排的人,最后,所有人都站起身,为这位传奇的“冒险家”欢呼。
黎曼猜想自1859年“诞生”以来,经过了一百多年的历史。
在这期间,它就像一座巍峨的山峰,吸引了无数数学家前去攀登,却谁也没能登顶。
而就在刚才,面前这个年轻的华夏学者,或许已经成功地从不同的方向再次登顶。
这是多么惊人的头脑!
第二次证明的两个小时里,竟然没有丝毫的停顿,而且还音像同步!
太丝滑了!
严谨至极,却又抽象无比!
即使他是错误的,这也是一次伟大的尝试。
而他自信满满的脸上,大家看到的是对答案的百分百肯定。
顶级数学家到底有多“疯”?郑奕晨算是见识到了。
掌声持续了几分钟,郑奕晨汗颜,只得不时弯腰致谢。
大会已经持续了五个多小时,饭点还没有任何人离开,但大家仿佛感觉不到饥饿和疲倦。
看样子,今天不满意回答是不行的。
戈达德让人将午餐端进来,分发给在座的参会者。
用这种新奇的方式解决了肚子问题,数学问题继续。
接下来,便是最关键的提问环节!
“mr. Zheng,我有疑问,关于第二种证明方法,如何新建New-todd函数,可以展开说说吗?”
“oK!”郑奕晨让助手将黑板擦掉。
“No,no!”
戈达德急忙阻拦,“请稍等,我们将保留这份杰作!”
???
啊这~
无奈,众人只得等着。
郑奕晨虽然不能写,但可以说呀,他放缓语速:“首先我们简单回顾阿提亚的思路……从这里可以得出……”
几分钟后,几位工作人员将几块黑板抬进来,就立在讲桌上,两个人一左一右把持着。
郑奕晨将刚才所说的几个要点写在黑板上,继续解释:“关于为什么将这一部分剔除……”
“所以,剔除了错误的部分,我们将这个函数理论……”
“就是这样!”
说理透彻,阐述严谨!
那位数学家将过程拍下,一副了然的样子:“非常感谢!”
“不客气!”
似乎给人解决问题后,得到由衷的感谢所收获的q币更多!
郑奕晨第一次发现这个秘密,尤其对方的地位不低,这种区别更加明显。
一位前排的老者发问:
“mr. Zheng,我想询问第二证法的嵌入No(t)>0.35N(t)”
郑奕晨眨眨眼,想到了关键,“我们先回顾一下这个引用式……当且仅当…这个式子成立!”
“再回看New-todd函数,我们可以从这个公式入手……”
大家仿佛都被他带偏了,除了少数几个人询问了第一种方法,其他都深挖第二种证明。
“我不认可第二种方法!”
一位天竺裔男子站起来,毫不客气地提出反对意见,让原本准备提问的另一个人生生止住了身子。
他是曼纽尔·巴尔加瓦,一位菲奖获得者。
郑奕晨脸上看不出任何波澜,“请您指教!”
男子走上讲台,从笔盒里取出粉笔,在黑板上写上一串数学符号。
“这样才是正确的!”
郑奕晨摇了摇头,当即反驳道:
“这显然不对,你想要引入……假设这个结论成立,素数p与其后继者之间的间隙将会为……这显然是行不通的,您掉进了临界线的陷阱!”
这是一个很…常规的错误,场下的多数人都已经看出来了。
巴尔加瓦没有灰头土脸,反而异常兴奋:
“oh,my God!我真是愚蠢,感谢你,晨!”
呃~这些奇怪的数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