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浪书院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韦、武反攻倒算,血流神都洛阳。

王同皎等既死,武三思与韦后再也无所顾忌,卖官鬻爵、培植腹心,大置员外郎官。

未过旬月,员外郎自京司及诸州县凡二千余人;宦官超迁七品以上员外官者,又将近千人。当时宫中共有宦官三千人,三分之一皆获迁升。

虽然武三思在韦后庇护之下复又炽手可热,但此时已非武皇当政,朝有自有不怕死者,敢于仗义执言。

夏四月,便有京兆人处士郎韦月将,与渤海人高轸先后上书,揭发武三思潜通宫掖,必为逆乱,与王同皎、张仲之所告相同。

中宗见二人触及宫中隐污,不由大怒,诏命速速斩之。

临刑之际,黄门侍郎宋璟适逢其会,见要杀韦月将,因与其相熟,便不由大吃一惊。待问清杀人缘由,便对监斩官道:暂且刀下留人,不可枉杀!似此般极刑,且系朝廷命官,岂可不依律审问,取其供状,便仓促问斩耶!我当进殿上奏。

中宗在殿内许久未闻回报,益加愤怒,不及整理冠冕衣巾,倒拖鞋履奔出宫殿侧门,叫道:我以为早已斩矣,因何尚未施刑?速斩、速斩!

宋璟见皇帝仪态不顾,尊严全失,不由既笑且怒,便于庭中朗声奏道:既是有人告发宫中与武三思私通,无论真伪,必有其由。陛下不问情由,而急于诛杀告发者,臣恐非但不能塞天下之口,反致议论更多,于陛下声名尤不利也。臣请必审韦月将,若果系诬陷,也可趁此,复还武三思与内宫以清白也。

中宗不许,只嚷速斩。

宋璟免冠叫道:陛下必欲斩月将,请先斩臣!不然,臣掌刑狱之职,终不敢奉诏。

中宗见此,稍一冷静,也觉自己失仪,于是愤怒少减,复还至殿内升坐。

左御史大夫苏珦、给事中徐坚、大理卿尹思贞一齐出班上奏,认为即使不审,也不可于夏季杀人,有违时令,亦悖旧制。

中宗就此下阶,遂命将韦月将二人杖责后流放岭南。但至秋日,仍令广州都督杀之。

复说自中宗复辟之后,又拔上官婉儿由才人而昭仪,再由昭仪而昭容,且专掌起草诏令,深被信用,并封其母郑氏为沛国夫人。

上官婉儿便将当初伺候武皇则天一身本事,全都转付中宗身上,并与韦皇后、安乐公主亦多往来,打成一片。又屡次劝说韦皇后效行武则天故事,暗示自己可助其称制专政。

韦皇后皆依其计,为提升女子在国中地位,先表请规定天下士民,须为被父休弃之亡母服丧三年。又请规定民间男子二十三岁才算成丁,五十九岁就可免除劳役,改易制度,用以收取人心民望,中宗李显皆都准许。

上官婉儿又向韦皇后建议,推荐武三思入宫议政。中宗计无不从,武三思便得专权,比武皇太后在位之时,有过之而无不及,朝中宰相从此都受武三思遏制。

武三思依靠韦皇后及安乐公主支持,相继贬杀张柬之、桓彦范、敬晖、袁恕己、崔玄暐五王,此间皆是上官婉儿暗中设谋,幕后推手。

上官婉儿一手造成武三思大权独揽,继而又委身以从,与其私通,并在草撰诏令中常推崇武氏,而贬抑李唐皇室,致使太子李重俊气愤满胸。

自韦月将案件之后,韦皇后与武三思、上官婉儿鬼混通奸之事便不胫而走,朝野皆知。御史大夫李承嘉阿附武三思,屈杀王同皎等,也因此为朝中大臣所不耻。

大理卿尹思贞鄙视武三思为权奸,公然不与为礼,李承嘉作为武三思帮凶,便常诋毁尹思贞于朝,使其难堪。

尹思贞素常不善言语,此时愤然道:公附会奸臣,将图不轨,则必先求尽除忠臣邪?

李承嘉恼羞成怒,上疏劾奏,请将尹思贞贬为青州刺史。尹思贞谢恩下殿,昂然而出。同僚降阶相送,赞道:公平日甚讷于言,及廷折李承嘉,又何其敏邪?

尹思贞答道:物不得其平则鸣。彼恃威权相陵,仆义不受屈,亦不知言之从何而至。

朝中时有胡僧慧范,此前曾以妖妄之术游于张易之门下;及张易之伏诛,韦后复称慧范有诛灭二张之功,任意颠倒黑白。

中宗继承父风,自来便唯皇后之命是听,于是便加慧范为银青光禄大夫,赐爵上庸县公;并任其又如冯小宝当年,随意出入宫掖,秽乱内苑。

同时更有术士郑普思、尚衣奉御叶静能,皆以妖妄幻术迷惑中宗。普思得为秘书监,静能拜为国子祭酒。

桓彦范上书谏奏,坚持不可重用此等僧道妄人。中宗非但不听,反赐普思、武三思、武攸暨铁券,如非反逆重罪,各恕其十次死刑。

众臣见中宗不能中兴大唐,反而听任武三思与韦后日夜谮害忠臣,又纵容胡僧妖道惑乱朝政,由是未至期年,反而怀念武皇则天时代。

因敬晖等皆都坐贬被杀,朝堂正直之士亦便为之一空。

神龙二年,魏元忠自端州还亦,复为宰相,因见朝中污浊情状,亦不复犯颜强谏,惟知与时俯仰,随波逐流,以致中外失望。

朗朗乾坤,自有忠臣。

酸枣尉袁楚客见此,致书魏元忠道:主上新服厥命,惟新厥德,公为宰相当进君子,退小人,以兴大化,岂可安其荣宠,循默而已!以下官观之,朝廷今有十失。不早建太子,择师傅辅之,此一失也。使公主开府,设置僚属,此二失也;崇长缁衣,使游走权门,借势纳赂,此三失也;俳优小人盗窃品秩,此四失也;有司选进贤才,然皆以货取势求,此五失也。宠进宦者,殆满千人,为长乱之阶,此六失也;王公贵戚赏赐无度,竞为侈靡,此七失也;广置员外官伤财害民,此八失也;先朝宫女得自便居外,出入无禁,交通请谒,此九失也;左道之人荧惑主听,盗窃禄位,此十失也。凡此十失,君侯不正,谁正之哉!

魏元忠观罢其书,亦只向袁楚客愧谢而已,并无丝毫改观之意。

自韦月将之案后,武三思深恶宋璟专与自己作对,遂趁便上书劾奏,贬其出为检校贝州刺史。韦后则先命广州都督周仁轨于秋分次日杀害韦月将,后请加封周仁轨为镇国大将军,充五府大使,并赐爵汝南郡公。

周仁轨入朝谢恩,韦后当时于帘后听政,遂隔帘向其下拜,并呼为义父大人。

画外音:皇后之父,便是豫州刺史韦玄贞,被武皇流配钦州而卒。韦玄贞死后,钦州蛮酋宁承基兄弟逼取其女,韦妻崔氏不肯,便被宁承基杀之,并杀其四男韦洵、韦浩、韦洞、韦泚。中宗复位,诏命广州都督周仁轨擒杀宁承基,以报岳父及诸妻舅大仇。周仁轨遂率举州之兵二万征讨,擒斩宁承基等人于海上,并杀掠其部众殆尽。韦后感激周仁轨大恩,故此屈尊陋帘下拜,以父事之。及韦后事败,周仁轨复以同党被诛,按下不提。

秋七月,中宗册立卫王李重俊为皇太子。

李重俊个性聪明果断,而东宫官属各率贵游子弟,多为不法之事。左庶子姚珽乃前宰相姚璹之弟,屡次进谏,太子皆不肯听。

中宗欲还西京长安,乃以李峤为中书令,左散骑常侍李怀远同中书门下三品,充东都留守。武三思见此,便欲趁机独霸朝纲,踢除五王势力,以图恢复武氏昔日辉煌。

于是暗令心腹撰写檄文,尽书皇后各种不堪秽行,自然须将自己与其奸情隐去;然后悬榜于天津桥上,说此等淫妇岂堪为国母,请天子即将皇后废黜。

洛阳令得其檄疏,送至宫内。中宗观之大怒,命御史大夫李承嘉穷核其事,务必迅速查出背后主使之人。

其后未久,李承嘉便仰承武三思意旨,入宫密奏:臣已经查实,此檄是为敬晖、桓彦范、张柬之、袁恕己、崔玄暐五人不服贬黜,暗地使人为之。其文极尽造谣污蔑之能,以无中生有之事,虽云是为废后,实谋大逆,请族诛之。

中宗念及五臣拥立光复大功,闻言半信半疑。

武三思亦恐仅凭此伪檄,不能使天子坚信,更难下杀伐决心。遂又唆使安乐公主屡进谮言于内,侍御史郑愔更率众臣上书于外,奏请诛杀五臣。

如此内外施压,又兼韦皇后整日哭闹不休,中宗李显招架不住,催命法司结竟此案。

大理丞李朝隐乃京兆三原人,开国勋臣卫国公李靖本族同乡,见皇帝催决,上疏奏道:敬晖等皆有大功于国,如此重案,未经推鞫,不可遽就诛夷,否则必遭天下物议。

大理丞裴谈乃是武三思党羽,却上疏奏称:亦正因敬晖等官高爵尊,在朝野均享盛名,故宜据制书暗加处斩籍没,不应更加推鞫,以暴内宫隐秘,且免中外汹议。

中宗信以为然,但因自己曾亲赐敬晖等人免死铁券,不可食言而肥,于是便下制命:长流敬晖于琼州,桓彦范于瀼州,张柬之于泷州,袁恕己于环州,崔玄暐于古州。五家子弟凡年十六岁以上,皆流放岭外。

处置五臣已毕,因李承嘉破案有功,擢升为金紫光禄大夫,进爵襄武郡公;裴谈仗义执言,擢为刑部尚书;李朝隐庇护谋逆重犯,贬出为闻喜县令。

武三思不满此等结果,又讽劝太子上表,请夷敬晖等五臣三族。

中宗毕竟不是昏暴之君,驳回不许。中书舍人崔湜向武三思进言道:敬晖等既与明公结成死仇,倘若一旦异日北归,终为后患,不如遣使矫制杀之,一了百了。天子便即事后知之,只请皇后三言两语,亦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也。

武三思连称妙计,便问谁可为使。

崔湜荐道:今有大理正周利用,当初曾被五王所恶,被贬为嘉州司马,明公复加提拔,得以还朝。其蒙相公厚恩,兼切齿痛恨五王,使其下手,万不失一。

武三思从之,乃奏请周利用摄右台侍御史,奉使岭外。

周利用既奉圣旨,更奉武三思密令,遂引部从出京南下,前往追杀五臣。到至岭南,方知张柬之、崔玄暐年迈体弱,不耐颠簸困顿,已然病死途中。

因遇桓彦范于贵州,便令左右缚之,赤祼其身,置于竹槎宜箩之上来回曳拽,直至肉尽至骨,然后杖杀。其后复获敬晖,更零碎剐之。

然后再又追及袁恕己,因对其怀恨稍弱,便令服毒自尽。袁恕己素日常服黄金,普通毒酒对其无效,饮后只微醉而已。

周利用大为惊奇,便命煎剧毒野葛汁逼其饮之,又尽数升而不死。其后毒发,袁恕己不胜腹内煎熬,乃以手掊地,指甲脱落殆尽,满手鲜血,仍是不死。

周利用大奇道:此是何养生之法?若非遇我,公当必于十年内了道成仙矣!

于是尚以免其苦痛为由,终令捶杀。乃还报五王皆死,武三思奏请擢为御史中丞。

五王既死,武三思又累贬薛季昶为儋州司马。薛季昶不胜其愤,饮药自杀。武三思由此自谓权倾人主,天下无敌,常对左右言道:我不知世间何者谓之善人,何者谓之恶人;但于我善者则为善人,于我恶者则为恶人耳。

当时朝堂之中,兵部尚书宗楚客、将作大匠宗晋卿、太府卿纪处讷、鸿胪卿甘元柬,并皆阿附武三思,为其羽翼死党。御史中丞周利用、侍御史冉祖雍、太仆丞李浚、光禄丞宋之逊、监察御史姚绍之并皆为其耳目,时人谓之五狗。

九月戊午,左散骑常侍、同中书门下三品李怀远薨逝。

唐中宗特赐锦被以充装殓,辍朝一日,亲为文以祭之,赠侍中,谥曰成。

冬十月己卯,车驾发于东都,还至西京长安,以并州长史张仁愿为检校左屯卫大将军,兼任洛州长史。十一月,以窦德玄之子蒲州刺史窦从一为雍州刺史。

中宗还至长安,西京留守苏瑰上奏:秘书监郑普思以旁门左道妖言惑众,并大聚党徒于雍、岐二州,欲谋作乱,请命捕而杀之。

中宗览奏,不以为然,敕命苏瑰勿追其事。苏瑰不服,当廷力争,中宗遂命二人对质,因心怀偏向,便处处贬抑苏瑰,有意庇护郑普思。

侍御史范献忠见此,出班奏道:事实俱在,请陛下诏命速斩苏瑰,以靖朝纲!

中宗大奇问道:郑普思是为人犯,卿言欲斩判官,却因何故?

范献忠答道:苏瑰为留守大臣,既发现郑普思反状,而不敢行使便宜之权,先斩后奏;以至使祸根留到如今,使其荧惑圣听,且劳心为其寻找赦由,加以庇护,有碍圣君名声,其罪大矣。且郑普思反状明白无误,而陛下曲为申理;臣闻王者不死,殆谓是乎!故臣请先斩苏瑰,然后赐死臣等,以免郑普思造反成功,高居此座,我等免予北面事之。

中宗闻此,目瞪口呆,哑口无言,只在御座上运气吞声而已。

便在此时,魏元忠亦出班奏道:苏瑰乃为国中长者,朝野皆知,必然用刑不错,屈枉良臣,郑普思依法当死明矣。陛下圣明之君,何必庇护此等神棍巫觋,以遗讥于后世耶!

中宗见众议汹汹,已成千夫所指之势,万不得已,只得下诏,命流配郑普思于海南儋州;尽搜其雍、岐二州余党,皆令诛之。

又说安乐公主,因得李显尤为溺爱,便自恃宠骄恣,卖官鬻狱,势倾朝野。或自为制敕诏令,呈于父皇用印时却以手掩其文字内容,强令皇帝签署。

中宗每皆笑而从之,挥笔签字,竟不视其内文。

时因皇太子李重俊不是韦后亲生,安乐公主自以为皇后嫡出,竟自奏请为皇太女,盖欲使父皇废黜太子,以己自代为嗣。

中宗以此事询问宰相,魏元忠奏道:皇太子乃国之储君,生民之本。今既无罪,岂得动摇?况若以公主为皇太女,来日驸马将用何名号?天下必甚惊怪,恐非公主自安之道。

中宗于是不从公主所请,然亦不加遣责。

神龙二年,禅宗六代首座弟子神秀法师圆寂。

镜头闪回,补叙神秀来历平生。

神秀俗家姓李,开封尉氏人,早年学习经史,其后出家为僧。五十岁时,才到蕲州双峰山东山寺(湖北黄梅县东北),谒见禅宗五祖弘忍求法,从事打柴汲水等杂役六年。

弘忍对神秀深为器重,称其为悬解圆照第一,令为众僧教授师。及至晚年,弘忍算出自己将要圆寂,为传付达摩祖师衣钵法门,便命阖寺弟子,各作一偈以呈。

神秀作偈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当时惠能在寺中为杂役,尚未落发为僧,且不识字,便口诵一谒,请人书之于白墙。弘忍路过,观其谒曰: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五祖大喜,遂暗传衣钵与惠能。

五祖弘忍死后,神秀在江陵当阳山玉泉寺大开禅法,声名远播,四海僧俗闻风而至。

武皇则天闻其盛名,深相敬重,命于当阳山置度门寺,更在神秀家乡尉氏建报恩寺,以旌其德。久视元年,遣使迎至洛阳,后到长安内道场,时年神秀法师已九十余岁。

中宗及睿宗在位期间,更加礼重,因此被世人尊为“两京法主,三帝国师”。据说中书令张说也向神秀问法,并执弟子之礼。

闪回结束。神龙二年,神秀法师在洛阳天宫寺圆寂,寿止于一百单二岁。

唐中宗赐以“大通禅师”谥号,并根据神秀遗愿,下诏归葬当阳度门寺,赐钱敕建砖石塔。左丞相燕国公张说为其撰写碑文,极具哀荣。

神秀弟子普寂、义福继续阐扬其宗,盛极一时。

其后惠能弟子神会论定南北两宗,以神秀之禅由方便入为渐门,以惠能之禅直指人心为顿门,于是便有南顿北渐之分。

然而北宗禅仅传数代即衰,后由普寂弟子道璇将其传往日本。

唐神龙二年十二月,突厥默啜可汗引兵来攻鸣沙(黄河青铜峡南)。中宗李显派灵武军大总管沙吒忠义为帅,率兵与战。力战之下,唐军遭受前所未有大败,损折六万余人。

突厥遂乘胜驰掠原州、会州,得马万余匹而去。中宗大怒,命将沙吒忠义免官为民。更命内外诸官,各进平定突厥之策。

右补阙卢俌上疏:昔有郤谷悦礼乐,敦诗书,为晋国元帅;杜预射不穿礼,故建平吴之勋。是知中权制谋,不取一夫之勇。如沙吒忠义者,仅为骁将之材,本不足以当元戎大任。又鸣沙之役,主将先逃,宜正邦宪;赏罚既明,敌无不服。又边州刺史,宜精择其人,使之蒐卒乘,积资粮,来则御史,去则备之。去岁四方旱灾,未易兴师。当理内以及外,绥近以来远,俟仓廪实,士卒练,然后大举以讨之。

中宗览疏称善,于是便令诸宰举荐良将,并实仓廪,以备再次征伐。

神龙三年,春三月庚子。吐蕃赞普弃隶蹜赞祖母遣大臣悉薰热入贡,并求赐公主为婚。唐中宗从之,以自己所养雍王李守礼之女金城公主,许嫁吐蕃赞普。

五月戊戌,以右屯卫大将军张仁愿为朔方道大总管,以备突厥来犯。只因岁旱谷贵,便召太府卿纪处讷入内与谋。纪处纳刚娶武三思姨妹为妻,是为连襟姻亲。

明日早朝,武三思便唆使知太史事迦叶志忠进奏:臣夜观天象,见摄提入于太微宫,直至帝座,乃主大臣宴见,纳忠谏于天子之兆也。

中宗回忆昨夜召见情况,赞道:未料纪卿之忠诚,竟上彻于天象!

遂命赐纪处讷锦衣一袭,绢帛六十段。

韦皇后以太子李重俊非己所生,由此深为厌恶,便与武三思同谋,欲将太子设计罢黜。昭容上官婉儿亦参与其中,每于草拟制敕时推尊武氏,上下其手。

安乐公主与驸马左卫将军武崇训更常陵侮太子,当面呼为贱奴。更兼武崇训又教公主请废太子,李重俊故此积恨,便与宰相魏元忠密议。

魏元忠献计:殿下欲图除灭武三思家族,则非拉拢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为同党不可。

太子问道:却是为何?

魏元忠答道:李多祚世为靺鞨酋长,率部归顺唐朝,骁勇善战,先后参与平定后突厥、黑水靺鞨、室韦及契丹反叛。因屡立军功,累迁右羽林军大将军、上柱国、辽阳郡王,掌握禁兵、宿卫北门二十余年。又为神龙功臣,亦得天子信赖。以其为助,事无不成。

太子李重俊信以为然,遂密召李多祚入宫,说与己愿。

李多祚深恨武三思,于是欣然同意,遂与兵部尚书魏元忠议定起事细节。

夏七月中某夜,月朗星稀。

太子矫发天子之诏,命太宗玄孙成王李千里为首,率同左羽林大将军李多祚、右羽林将军李思冲、李承况、独孤祎之、沙咤忠义等人,并左右羽林千骑三百余人,发动兵变。

李千里等人奉命,先率千骑军到至武三思府宅,杀武三思及次子武崇训,同时杀其党羽十余人,然后分兵占领宫城各处宫门。

与此同时,太子亲率东宫卫士赶到肃章门,斩关而入内苑,到处寻找韦皇后与安乐公主。韦皇后历经大难,对于宫变尤其敏感,听得宫门喧哗,便知不妙,急与公主逃入别院,深藏不出,一面派出贴身宫女,去向皇帝报警。

太子遍寻皇后及安乐公主不见,忽思昭容上官婉儿一向与韦后勾搭,且与武三思通奸,便率兵扣阁呐喊,索求宫中内侍将其献出。

上官婉当时正与中宗皇帝在阁中对弈双陆,听到门外太子声音,便知其欲杀己。

于是心生一计,向天子奏道:太子深夜带兵入宫,径奔此处,必是先杀臣妾,复诛皇后,终弑陛下。所谓一不做,二不休,其今夜不夺大位,绝不肯罢手也。

中宗李显信以为实,便不敢遣使出外诘问,急与上官婉儿自后门逃出。

此时韦皇后、安乐公主所遣内侍正好赶到,中宗遂又会集皇后、公主,使上官婉儿前导,摸黑间道行至玄武门,爬上门楼躲避。

喘息稍定,急遣内侍持玺往调右羽林将军刘仁景,使其前来护驾。时间未久,刘仁景率领羽林飞骑百余人驰至,将兵马排列在玄下门楼之下,自己上楼参驾。

中宗见刘仁景来到,惊魂少安,吩咐道:把住通道,若叛军来时,千万休使其上楼。

刘仁景道:陛下望安,只要微臣三寸气在,绝不使一人得近楼门!

消息传至朝廷,当时宰相杨再思、苏壤、李峤值守省台,闻报大惊,急请兵部尚书宗楚客、左卫将军纪处讷入宫,调集禁兵二千余人,命守于太极殿前,闭门坚守。

宫门方闭,李多祚已率先来到玄武楼下,欲要上楼,但被禁卫军拦阻。此时太子李重俊在内宫因遍寻韦后不到,又见上官婉儿逃走,亦率东宫卫士到至玄武门,与李多祚会合。

李重俊问道:是何人在此楼之上?因何有如许多飞骑在此?

李多祚因不知内情,茫然未答。刘仁景忽下楼来,到至二人马前问道:太子来此何干?天子及皇后在此,还不将兵马退去,是欲要造反耶!

李重俊闻此犹豫,遂止住兵马,向刘二景道:卿身为臣下,敢对太子如此无礼耶?既我父皇见在楼上,使其登楼以见,我便退军。

刘景仁见太子如此说法,不敢针锋相对,当即命令众军坚守楼口,自己上楼面见中宗、皇后,报说皇太子欲求拜见,分说起兵原因。

中宗李显闻奏,沉吟未答。时有宫闱令杨思勖在侧,亦是武三思一党,上前奏请道:本朝自太宗文皇帝以来,玄武门向来是三尺禁地,并有遗制,无论何人,只要持兵至此,皆谓谋反。便请陛下赐旨,臣不敢惜此身,便率卫士出击,平灭反贼,擒太子以献!

李显此时心绪已乱,不假思索,便即许之。

杨思勖遂仗剑下楼,来至两军之前喝道:何人敢将兵至此,露兵于陛下之前?

李多祚见皇帝不出,知道今日之事不能善罢,遂向爱婿羽林中郎将野呼利扫视一眼。野呼利亦是靺鞨族人,当时担任前锋总管,领会岳父之意,乃执刀上前。

杨思勖怒道:你持兵上前,是欲弑君耶!

野呼利骂道:我等持兵前来,专为杀你等佞贼。费话少说,着刀罢!

未料那杨思勖竟是个剑道高手,见刀锋临身,只将左足向前斜跨半步,长刀便已落空,同时右手向后猛挥。

只听半声惨叫,野呼利斗大人头已飞离脖颈,然后落地,血洒当场。

太子手下及李多祚部将见此,皆知野呼利向来武艺精熟,在杨思勖手下兀自未经半合,便即丧命,于是当时大乱,锐气大丧。

李多祚血贯瞳仁,正要下令冲击,忽闻楼上喝道:朕躬在此,楼下是何人作乱?

众军闻此,纷纷后退。李显手扶栏杆,对楼下千骑军道:你等皆是功臣子弟,朕之卫士,因何要跟胡虏降将李多祚谋反耶!今经查实,李多祚乃是突厥莫啜所派至我大唐朝中内奸,胁迫太子造反,图谋不轨。卿等不知者不怪,若能杀此反贼,则何忧荣华富贵!

千骑兵闻此,皆将目光投向李多祚,既便是太子李重俊,也满怀狐疑视之。

李多祚见此大慌,直唬得肝胆欲裂,知道无由分说,急向后退,便欲翻身上马,先逃出是非之地再说。

杨思勖看出便宜,大喝道:天子陛下有旨,尔等还不动手?

嗓门极大,犹如炸雷行空。众军闻听,一齐执兵上前,陌刀挥处,先有十数个叛军人头落地。众千骑见此,回身便跑,皆都四散奔逃。

太子李重俊眼见情况不妙,自行驱马夺路而逃,跑出宫门去了。

于是刘景仁与杨思勖挥令禁军上前,围裹住未及逃走叛军乱杀。时刻未久,叛军尽没,李承况、独狐讳之、沙吒忠义皆都死于乱军之中,余者四散不见。

杨思勖因手刃悍将野呼利,由此一战成名,从此便为上将,以嗜杀善战闻名天下。

玄武门事败之时,成王李千里与天水王李禧各率部军,急攻太极殿右延明门。然而俱不能克,反被宗楚客、纪处讷斩杀。太子兵变,就此以惨败收场。(本集完)

方浪书院推荐阅读:八步焚屠耀世灵尊写书成神:我真没想武侠变玄幻啊钦天帝万古神帝最新章节飞鱼开局获得宗门系统冰雪风云录万界熟练度成仙开局被女帝带走,小青梅都急哭了从魔教鼎炉到万古共主器君陈少君末世:抱歉我的军团只有女兵守城百年千夫所指?灭族别找我!华娱激荡年代御兽:我能不断进化兽娘圣虚(圣墟)蠕虫君主的崛起斗罗:我的魂技是九秘横推一切敌洪荒神域无敌御兽从黑帝开始九州霸业极道武学修改器","copyright":"起点中文网魂分阴阳我复苏了华夏神明血月代行者修仙:肌肉修士,物理飞升在恐怖片里当万人迷沉睡八万年,圣人老祖出关了开局大宗师修为,建立不朽神朝!狂刀,道主,葬天棺穿越成公主我的玩家太会创造了时光流派我魔帝重修,无敌很合理吧转生地龙:地龙怎么是蚯蚓啊熟练度面板:成就最强仙族修仙:我有一个天道空间见面一张卖身契,仙界全是我小弟木河剑帝万法千通伏神灵唐逗穿越诸天,武神之躯横推万界让你当好圣孙,你养一群女妖?我在修仙文里养成萝莉我重生成了蚯蚓刚入圣地,就给人家老祖拐走了锦衣卫:靠着吃拿卡要我无敌了寻觅超脱我在诸天反套路斗罗:满级刀武魂,被胡列娜曝光
方浪书院搜藏榜:携千亿物资空间重生,她被七个哥哥团宠了斗罗之开局一只鸟玄幻:我率地府镇世间!穿越综玄,从绑定陈北玄模板开始我在修真界创办三只牛传媒宗门无敌升级逆天废材:鬼医大小姐抗战英雄谱太古凌霄诀我的命运改变器儒道:我是三界圣人!镇压诸天系统我是神国大尊杀戮变强之武道长生全职法师:煞渊起手以示尊敬病娇美人不当白月光请个律师打官司一剑逍遥斩红尘异能诡妃:邪尊,好火爆永生轮回系统护体:渡怨女大王阴阳碎天诀重生猛虎:率领雄狮南征北战奇异传她靠生崽火遍全星际修仙:我用超算成剑仙九星轮回诀诸天:无限兑换从斗罗开始女装大佬的家教日记从洪荒逃走当幕后黑手微醺迷恋虚灵神位神木图腾:重生沙漠树地狱法典重瞳藏不住玄幻:我能查看人生剧本校园捉妖师仙武成双我喜欢欺负我的青梅竹马仙途之绝品灵灯使我在异世界当写手你捅谁不好,捅这挂逼家族不朽魔心重生后嫁给了敌国太子影视世界从匆匆那年开始无限强化我不可能是精神病开局从大树开始进化木叶之忍者人生关于魔王这件事牵起你温暖的手
方浪书院最新小说:洪荒:开局混沌魔神,我无敌了神魔以我为食?我进阶吞天神树太古第一神大天尊妖者为王洪荒:我,北海玄龟,绝不补天!仙帝?我打的就是仙帝大秦金榜降,祖龙女婿怒抢长生药杀一怪升一级,诸天万界我无敌了!镇天鼎反派帝皇:绝不放过任何气运之女逆流沙系统赋我长生,孽徒却要刨我老坟快穿之反派也想做个好人断片故事集美丽雅阁210新书无上帝族下界历练,出轨绿茶全家升天!逆天武魂:凡人称尊大雕神女,女装后圣子找我表白了签到系统,召唤武侠横推诸天从小破妄术开始成仙山村灵异集录污蔑我玷污皇嫂?我直接假戏真做逼我送死?反手召唤万千陆地神仙和女帝双修后,我出剑即无敌十年太子无人问,一朝入魔天下惊天命宝典洪荒:化先天阵灵,守截教百万年玄幻:开局兰若寺,神御聂小倩修仙,你却让我窃取气运成圣!洪荒:鸿蒙选择系统反派修仙系统先天神算,看到未来的我死亡幻像重生女剑仙,大三千,令我无敌于世间万劫剑主龙凤帝路灵枢:双尘记俺不用修炼,吃就行不灭圣体大荒经俏和尚下山,女人们乐疯了诡异人间,只有死人会修仙!炼魂师:拘魂炼魄邪神登阶:女信徒叩门献祭带着两百项异能开始修仙生活我为天帝,镇压圣人不过分吧异世界游戏大师逐出家门后,我成了魔道巨擎妖女赐我纯阳功,冰山圣女夜登门虎妖:雷法加持我的规矩就是规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