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1章 苏军参战
硝烟遮蔽的夜空突然亮起三颗绿色信号弹,将查干敖包峡谷两侧的玄武岩山体映得惨绿。
巴图额尔登少校沾满血污的军靴碾碎一枚滚烫的弹壳,他望着信号弹升起的方向,那是蒙军最后一道防线的纵深指挥部。
";把旗语兵派出去!";
少校扯开领口,青铜纽扣崩落在焦土中,";用老办法联系驻蒙集团军!";
五公里外的苏军前进观察哨内,瓦西里耶夫上尉的望远镜镜片突然蒙上雾气。
他咒骂着扯下羊皮手套,用冻僵的手指在作战日志上记录坐标:";蒙古人撑不过今夜,他们的环形防线正在坍塌。";
急促的电波穿越寒夜,驻蒙苏军第57机械化师的值班室内,红色保密电话的蜂鸣声惊醒了打盹的通讯中尉。
当第四份求援电报被译电员用颤抖的双手递上时,值班参谋科瓦廖夫少校的咖啡杯在作战地图上砸出褐色污渍——代表蒙军23团的蓝色三角旗已被密集的红色箭头包围。
莫斯科时间凌晨3时17分,第57机械化师师部的地下掩体响起战靴踏地的轰鸣。
师长彼得连科少将的银制烟盒在桌面上滑出半米,参谋们屏息看着这位参加过哈尔科夫反击战的老将站起身,用红蓝铅笔在地图中央划出粗重的箭头。
";命令近卫第119坦克团沿铁路支线展开,摩托化步兵第302团在两翼建立阻击阵地。";彼得连科的声音带着伏特加浸润的沙哑,";告诉蒙古同志,苏维埃的钢铁洪流将在日出前碾碎这些叛军。";
黎明前的黑暗中,t-34\/85坦克的柴油引擎声如同闷雷滚过戈壁。
车长别洛乌索夫中尉掀开舱盖,寒风中夹杂着燃烧弹特有的白磷气息。他对着喉部通话器下达指令时,潜望镜里突然闪过几道诡异的蓝光——那是埋设在砾石滩中的反坦克地雷绊线。
";停车!";
别洛乌索夫的吼叫被剧烈的爆炸声淹没。
首辆t-34的主动轮被炸成扭曲的钢条,燃烧的柴油顺着车体裂缝喷涌而出。
后续坦克急忙转向时,蛰伏在岩缝中的救国军反坦克小组突然跃起,磁性炸弹吸附装甲的闷响此起彼伏。
彼得连科少将的指挥坦克内,热茶在颠簸中泼洒在加密电报机上。参谋长安东诺夫中校抓着扶手喊道:";救国军哪来这么多的火箭筒?";
这个问题很快有了更残酷的答案。
当苏军装甲纵队艰难突破雷区时,峡谷两侧的玄武岩峭壁上突然亮起数十盏探照灯。
强光照射下的t-34坦克成为绝佳靶标,救国军秘密架设的ZIS-2反坦克炮从伪装网下露出獠牙。
57mm穿甲弹撕裂晨雾,第八辆坦克的炮塔在殉爆中腾空五米。
";请求空中支援!";
彼得连科扯开领口,冷汗顺着花白鬓角流下。
三架伊尔-2攻击机编队从云层中俯冲而下,机翼下的RS-82火箭弹却在半空被防空炮火拦截。
救国军巧妙布置的m1939型37mm高射炮阵地,此刻竟被伪装成蒙古牧民的毡房。
战况通过加密电波传回莫斯科,总参谋部的作战地图前,华西列夫斯基元帅的元帅杖在地图上敲出凹痕:";这不是针对蒙军的单独行为,是经过专业参谋部策划的立体化战争,是针对伟大苏俄的巨大阴谋。";
此时此刻,查干敖包峡谷已然变成了一座炽热无比的钢铁熔炉!
苏军近卫迫击炮团的 bm-13 喀秋莎火箭炮刚刚结束一轮气势磅礴的齐射,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仿佛要将整个山谷都掀翻过来。
然而,就在这短暂的停歇之间,高悬在空中的观测气球迅速捕捉到了救国军装甲集群所冒出的滚滚浓烟。
那烟雾如同黑色的巨龙一般腾空而起,遮天蔽日,让人不寒而栗。
令人瞠目结舌的是,这群疯狂的救国军居然别出心裁地在他们的坦克底盘之上安装了硕大无朋的炮塔。
这些炮塔不仅体型巨大,而且上面配备的武器更是具有毁天灭地般威力的 155mm 榴弹炮。如此强大的火力配置,使得这些装甲巨兽成为了战场上无可匹敌的存在。
“修正诸元!”
随着一声嘶喊,苏军炮兵观测员竭尽全力想要传达最新的数据,但他的声音却瞬间被呼啸而过的炮弹破空声无情地撕裂、淹没。
紧接着,第一发 152mm 的高爆弹犹如一颗燃烧的流星,以雷霆万钧之势狠狠地砸向了正在高速行驶中的救国军自行火炮队列。
然而,出人意料的事情发生了——那些周身包裹着厚厚装甲的钢铁怪兽们,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猛烈打击,竟然连一丝一毫的停顿都没有,依旧保持着风驰电掣般的速度,向着某个既定的方向疾驰而去。
就在这时,通过手中的望远镜,彼得连科少将的视野里突然闯入了一支与众不同的救国军骑兵部队。
这支骑兵队伍宛如一阵旋风,马蹄声响彻云霄,扬起漫天尘土。他们的身影在硝烟弥漫之中若隐若现,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感觉。
这些头戴防毒面具的骑士在马鞍两侧悬挂着火焰喷射器,他们以蒙古传统的";乌尔格";战术迂回穿插,将凝固汽油泼洒在苏军补给线上。
燃烧的油罐车照亮了整片戈壁,参谋长安东诺夫中校的惨叫被无线电静电声淹没——他的吉普车被火龙卷入,化作焦黑的铁架。
夜幕降临时,救国军的心理战部队开始行动。
蒙着红绸的扩音器在战线后方循环播放《喀秋莎》的变调旋律,苏军战壕里开始流传可怕的谣言:那些被俘的士兵会被活生生浇铸进混凝土工事。
当第一个逃兵被宪兵队击毙在铁丝网上时,苏军指挥系统终于意识到,他们面对的是一支融合了草原狼群战术与现代战争艺术的魔鬼军团。
彼得连科少将最后一次尝试组织装甲集群突击时,救国军的工兵早已在峡谷出口埋设了连环诡雷。
当t-34坦克碾过看似平常的沙地时,埋在六米深处的航空炸弹将整段山体炸塌。二十万吨玄武岩倾泻而下,埋葬了苏维埃钢铁洪流最后的冲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