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家把他们带到一间房间,请人坐下,又去给他们倒了茶水,让他们在房间稍候,自己去通报老夫子。
张良显在他离开之后,忍不住感慨起来。
还是城里人懂礼数呀,连这样一个老仆人都这样有礼貌。
他们让铁锤来这边念书,真是来对地方了。
“娘,这地方可真好,又宽敞又干净,人还这么有礼貌,咱们没来错地方。”
宋飞霜看向铁锤,“铁锤,你觉得这里怎么样?喜欢在这里念书吗?”
铁锤:“奶奶,这里好玩吗?”
“应该是好玩的,不过奶奶没有读过书,也不知道这边教人读书好玩不好玩。”
铁锤天真地说道:“要是这边好玩,我就愿意待在这儿。”
此刻天真无邪的他,并不知道自己今后的命运有多悲惨。
寒窗苦读数十年,不止不好玩,而且还很辛苦。
过了没多久,一个头发灰白的老者走进来。
宋飞霜和张良显立马起身,“老人家,我们是李时俭介绍过来的。”
昨天李时俭已经过来跟他们打过招呼,陈老夫子对李时俭还很有印象。
这孩子聪明伶俐,读书又很刻苦,虽然从乡下过来,但是资质不比旁人差。
可以说在他教的学生当中,李时俭的资质算是很不错的,可他却突然终止学业去当兵,当时陈老夫子痛心不已。
现如今他带伤回乡,虽然在县衙谋得一官半职,但陈老夫子觉得,若是他参加科举,成就肯定会比现在要高得多。
以他的本事,绝不单单会是小小的主簿。
陈老夫子看向铁锤,看起来虎头虎脑,虽然穿着朴素,但十分整齐干净。
小家伙偷偷看向他,正好被他逮了个正着。
小家伙似乎有些害羞,立刻低下头,看来是个机灵的小子。
“你们跟我说说孩子的情况。”
宋飞霜:“这孩子大名叫做张崇阳,小名叫做铁锤,今年已经七岁了。
我们想在万涛书院读书,还劳烦你多多费心。”
陈老夫子朝她摆摆手,示意她不必客气,跟他们说起书院的情况。
学堂早上辰时初上学,下午申时末下学,每十天休沐一天,中午提供吃食。
若是不想在食堂吃,自己带吃食过来,或是让家人接回去吃。
若是自己带吃食过来,可以让厨房帮忙热一下。
一个月的束侑是一两二百文钱,不包含笔墨,需要学生自己在外购买。
宋飞霜仔细斟酌了下,决定还是让铁锤在学堂吃饭休息。
他们回家做生意,没空过来接铁锤回家。
铁锤年纪还小,她不放心他独自一人回家。
在村里,大家都是乡里乡亲,会帮忙看顾着点孩子,看见孩子有危险铁定会上前帮忙。
可在城里这么多人,谁也不认识谁,要是遇上拍花子可怎么好。
“陈夫子,我们家中午不得空接孩子回去,还是让孩子在你这边吃住的好。
束侑一月要一两二百文钱,在这边吃住要多少钱?我们今日便把钱全都交了。”
“中午在这边吃住,要三百文钱。”
孩子的束侑一两二百文钱,加上三百文的伙食费,就是一两半钱。
宋飞霜在付钱的时候,心都在滴血。
她一个月的工钱就这么没了,一会儿还得带孩子去买笔墨纸砚,那也不便宜。
宋飞霜看向铁锤,“铁锤,往后你就在这里学习,还不快行礼,说见过夫子。”
铁锤压根不知道夫子是什么,但是听奶奶这么说,他老老实实给陈老夫子见礼,“见过夫子。”
小家伙双眼茫然,陈老夫子便知他并不知道这是何意,笑着摸了摸他的脑袋。
“这里有很多跟你年纪相仿的孩子,以后好好读书。”
铁锤觉得他是一个很慈祥的老爷爷,点了点头。
正事说完了,宋飞霜还得去给铁锤买笔墨纸砚,还得赶回去做生意,说了几句便打算告辞了。
“陈夫子,今日我们便先回去了,明日我会准时送铁锤过来。”
陈老夫子笑着点了点头,目送他们离开。
他们离开的时候,正好课堂结束了,孩子们可以自由玩乐。
看见铁锤,一个个都好奇地看着他。
这应该是他们的新同学。
铁锤被他们看得有些不好意思,牵着张良显的手,躲在他的身后。
不过他的眼睛还是滴溜溜地转,很好奇地看着课堂上的孩子。
宋飞霜:“铁锤,明天你就要来这边读书了,高兴不高兴?”
铁锤:“奶奶跟爹会过来吗?”
“奶奶跟你爹明天都不过来,你自己也看到了,过来读书的都是小孩子,奶奶跟你爹年纪都大了,不能过来读书。”
“那我也不想过来。”
家里人这么努力,花了这么多钱才供他念书,他居然说他不想念书,可把张良显气得够呛。
“钱都交了,你跟我说你不想过来念书,那钱不是白花了吗?
你今年七岁了,不念书你想做什么?跟我们一起下地干活吗?”
“我想跟狗剩他们一起玩。”
要不是顾及现在还在城里,张良显非得给他的屁股来那么一下子。
这么大个人了,整天还想着玩,有没有点出息?
“明天送你过来读书,要是你敢不来,看我不揍得你屁股开花。”
宋飞霜:“你还敢教训铁锤,你小时候不也一样贪玩,他这是捡着你的臭脾气来学。”
张良显摸了摸自己的后脑勺,他小时候有这么调皮吗?
不能吧,他记得自己小时候还挺乖的,。
宋飞霜已经不理他了,牵着铁锤往前走,“咱们先去买点东西,一会就能回家吃饭了。”
提到买东西,铁锤可感兴趣,“奶奶,我们要买什么呀?”
“买你读书要用的东西。”
“买完我们就能回家吃饭吗?”
“是,买完就回家吃饭。”
他们去到书肆,里边的东西实在太贵了。
宋飞霜觉得铁锤还小,不知道爱惜东西,而且刚去上学,不用买好的。
所以她都挑最便宜的买,即便如此,她还是花了快一两银子,把兜里掏了个干干净净。
幸亏出门前,月月给她拿钱,否则她都没钱付账。
怪不得在乡下,举全家之力才能供出一个读书人,读书实在太费钱了。
一个月要用的钱,都顶他们一家子在乡下一年的花销。
若他们还是种地为生,压根就没能力送铁锤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