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这座承载着无数权力纷争与朝代更迭的古都,此刻仿若一艘在狂风暴雨中飘摇的孤舟,随时都有被巨浪吞没的危险。李旦即位的余波尚未完全平息,朝堂上下仍弥漫着不安的气息。官员们私下里交头接耳,揣测着未来的局势走向,每个人的心中都像压着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就在这个时候,一场更为猛烈的风暴,裹挟着滚滚惊雷,以摧枯拉朽之势骤然席卷而来。
徐敬业,这位在朝堂中蛰伏已久的官员,平日里就对武媚的专权心怀愤懑。他出身名门,自视甚高,看着武媚一步步掌控朝政,将李唐皇室的威严践踏在脚下,心中的怒火如同一把熊熊燃烧的火焰,越烧越旺。终于,在扬州那片富饶且充满生机的土地上,他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他站在一处高台上,身姿挺拔,眼神坚定,振臂一呼,声音如洪钟般响彻四方:“武媚篡权夺位,祸乱朝纲,我等身为李唐臣子,怎能坐视不管?今日,我等要为李唐皇室讨回公道,恢复李氏正统!” 他的声音仿若有一种神奇的魔力,瞬间在人群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那些同样对武媚统治深感不满的旧臣们,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纷纷从四面八方赶来。他们有的是因为家族利益受损,有的是出于对李唐皇室的忠诚,还有的则是妄图在这场混乱中谋取私利。虽然各怀心思,但此刻,他们因共同的诉求而走到了一起,毅然决然地举起了反叛的大旗。一时间,扬州城的上空战旗飘扬,喊杀声此起彼伏。
徐敬业深知舆论的力量,为了让自己的起兵之举师出有名,他绞尽脑汁,精心撰写了一篇檄文。他坐在书房中,烛光摇曳,手中的毛笔如同一把锋利的剑,在纸上尽情挥洒。檄文中,他笔锋犀利如刀,言辞激烈地痛斥武媚篡权夺位、把持朝政的行径。他历数武媚的种种罪行,每一条都像是一把利刃,直直地戳中武媚的要害。“武媚,你违背天理,祸乱朝纲!大肆诛杀李唐宗室,多少无辜的生命惨死于你的屠刀之下;任用酷吏,使得朝堂上下人人自危;滥用刑罚,百姓苦不堪言。你所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 这檄文一经传出,仿若一颗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在民间和朝堂都激起了千层浪。
许多对武媚统治心怀怨言的百姓,听闻是为了恢复李唐江山,纷纷热血沸腾。他们想起平日里遭受的苦难,想起被武媚的酷吏无端迫害的亲人,心中的怒火被瞬间点燃。于是,他们纷纷放下手中的农具,拿起简陋的武器,响应徐敬业的号召,加入了他的队伍。一些失意的官员,也妄图借此机会,重新谋取仕途。他们在权力的棋局中已经沉寂太久,渴望在这场叛乱中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搏上一搏。短短时日,叛军的势力如燎原之火,迅速壮大。营帐连绵不绝,从远处望去,仿若一片黑色的海洋;军旗烈烈飘扬,上面绣着的 “反武复唐” 四个大字格外醒目,大有席卷天下之势。
长安的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得让人窒息。武媚端坐在龙椅之上,平日里冷峻威严的面容此刻因愤怒而扭曲。她的双眼燃烧着熊熊怒火,仿若要将叛军烧为灰烬。她深知,此次叛乱若不及时扑灭,必将如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危及她苦心经营的统治根基。“诸位爱卿,如今徐敬业在扬州起兵谋反,该当如何应对?” 武媚的声音冰冷地在朝堂上回荡,她的目光如刀般扫视着群臣,仿佛要将他们的心思看穿。
一时间,朝堂之上鸦雀无声。群臣们面面相觑,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畏惧。他们知道,此刻的每一句话都可能关乎自己的身家性命。那些胆小怕事的官员,早已吓得瑟瑟发抖,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出;而那些稍微有些胆识的,也在心中权衡着利弊,不敢轻易开口。这沉默,仿若一块沉重的巨石,压在众人的心间,让人喘不过气来。
就在这令人窒息的沉默中,林羽挺身而出。他身着一袭规整朝服,身姿挺拔如松,神色坚定,目光中透着无畏的勇气。他向前踏出一步,拱手行礼,高声说道:“陛下,叛军虽来势汹汹,但皆是临时拼凑的乌合之众,看似强大,实则一盘散沙。臣愿率军前往扬州,凭借我大唐精兵强将,定将徐敬业之乱平定,还我大唐太平盛世。” 林羽的声音坚定有力,在朝堂上回荡,仿若一阵春风,吹散了众人心中的阴霾。
武媚看着林羽,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她微微点头,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道:“好,林爱卿既有此决心,朕便命你为平叛大元帅,统领大军,即刻启程前往扬州。务必速战速决,不得有误,若平叛不力,提头来见。” 武媚的话语中充满了信任,但也带着一丝警告。林羽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他再次拱手行礼,大声应道:“臣遵旨!”
林羽领命后,丝毫不敢懈怠。他回到家中,简单地收拾了行囊,便迅速投身于出征事宜的筹备之中。他亲自来到军营,点选军中精锐。他在士兵们中间来回踱步,目光锐利,仔细地观察着每一个人的面容和体魄。那些身经百战、武艺高强的将士,被他一一挑选出来,组成先锋部队。他深知,先锋部队在战场上的作用至关重要,他们将是打开胜利之门的钥匙。
随后,林羽又广纳谋士。他在营帐中摆下酒席,邀请了众多有识之士。酒席间,众人围坐在一起,共同商讨作战计划。林羽详细地向他们询问扬州的地形、叛军的兵力部署等情况。谋士们各抒己见,有的建议从正面强攻,有的主张迂回包抄,还有的提出了奇袭的策略。林羽认真地倾听着每一个人的意见,不时地提出自己的疑问和看法。经过一番激烈的讨论,他们终于制定了详细周全的战略。
每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练兵场上时,林羽便带领将士们开始操练。他亲自示范各种战术动作,大声地喊着口号。将士们在他的带领下,整齐划一地进行着刺杀、冲锋等训练。喊杀声震天,士气高昂。林羽知道,士气是战争胜利的关键因素之一,只有让将士们充满信心,才能在战场上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
同时,林羽还筹备粮草、打造兵器。他派遣了大量的士兵前往各地征集粮草,确保大军出征后有足够的食物供应。在兵器作坊里,工匠们日夜不停地打造着各种兵器。锋利的长刀、坚硬的长枪、坚固的盾牌,一件件兵器在工匠们的手中诞生。林羽亲自来到作坊,检查兵器的质量。他拿起一把长刀,轻轻一挥,感受着刀的锋利和重量。他对工匠们说道:“兵器是将士们在战场上的生命,你们一定要用心打造,确保每一件兵器都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一切准备就绪,大军浩浩荡荡地向着扬州进发。军旗猎猎飘扬,上面绣着的 “唐” 字在阳光下格外醒目。马蹄声疾如骤雨,所到之处,尘土飞扬。士兵们步伐整齐,眼神坚定,充满了必胜的信心。林羽骑在高头大马上,望着前方,心中充满了豪情壮志。他知道,前方等待着他的将是一场艰苦的战斗,但他毫不畏惧,他要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大唐的安宁浴血奋战。
与此同时,朝堂之上又掀起了另一波惊涛骇浪。一些与李显关系密切的大臣,在暗中被人揭发与徐敬业有书信往来。这些信件被送到了武媚的手中,信件内容虽未完全公开,但种种迹象表明,他们疑似参与谋反。武媚得知此事后,雷霆震怒。她坐在龙椅上,面色阴沉得仿佛能滴出水来。她的心中充满了愤怒和警惕,她知道,李显虽然已经被贬为庐陵王,但他在朝中仍有一定的势力,此次事件很可能是他妄图东山再起的信号。
在一次庄严肃穆的朝会上,武媚端坐在高高的龙椅之上,声音冰冷刺骨:“李显虽已被贬为庐陵王,但仍贼心不死,其党羽竟与徐敬业勾结谋反,妄图颠覆我大唐社稷。为绝后患,即日起,将李显再贬为庶人,流放至更为偏远之地,让他永无翻身之日。” 武媚的话语中充满了决绝,她的目光扫视着群臣,仿佛在向他们宣告自己的权威不容挑战。
众臣听闻,心中虽对这一决定有所疑虑。毕竟李显远在房州,并无实际行动,仅凭一些信件就将他再次贬谪,似乎有些过于严厉。但在武媚的威严之下,无人敢出声反对。他们只能默默跪地,领命遵旨。朝堂上一片寂静,只有武媚的声音在空气中回荡,仿佛在诉说着权力的无情和残酷。
而林羽率领的大军,已然抵达扬州城外。他骑在高头大马上,望着扬州城高耸的城墙。那城墙在日光下散发着冰冷的气息,仿若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城外的叛军营地戒备森严,军旗随风舞动,隐隐传来阵阵喊杀声。林羽深知,这一战必将艰难无比。但他肩负着平定叛乱、维护大唐稳定的重任,心中暗自思忖着破城之策。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他都不能退缩,必须为大唐的安宁浴血奋战。他握紧了手中的缰绳,目光坚定地望着扬州城,仿佛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