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放下手中的竹简,示意他近前:\"曹君可曾听闻城中的流言蜚语?\"
曹操神色凝重地点头:\"臣略有耳闻。不过是一些宵小之徒的拙劣手段,不足为惧。\"
\"是吗?\"魏武目光深邃,\"但这些流言中提及的许多往事......\"他故意停顿,观察曹操的反应,\"你觉得该如何应对?\"
曹操沉吟片刻,拱手道:\"启禀大王,春秋时,晋国大夫里克曾散布谣言离间晋献公与太子申生,最终导致骊姬之乱;
战国时,齐国田单用反间计,使燕惠王猜忌乐毅。但——\"他话锋一转,\"只要君臣互信,这些伎俩便如蚍蜉撼树。臣以为,不出旬月,这些流言自会烟消云散。\"
他抬头直视魏武:\"更何况,陛下对大王信任有加,绝不会被这等谣言蛊惑。\"
魏武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忽然话锋一转:\"说起来,孤当年是怎么到曹家的?时间太久,有些记不清了。\"
曹操闻言,身形明显一僵。他缓缓直起身,神色变得异常严肃:\"启禀大王,当年大王是以臣的好友身份到曹家做客。\"他特意加重了\"好友\"二字,\"从未有过入曹家为仆之事。\"
魏武嘴角微微上扬,眼中却无半点笑意:\"哦?是这样啊......\"他站起身,踱步到曹操身侧,\"曹司农,最近流言甚嚣尘上,你可要管好家中之人,莫要让这些无稽之谈继续蔓延。\"
曹操额头渗出细汗,却依然保持着镇定:\"诺!臣定当严加管束。\"
魏武满意地点点头,忽然拍了拍曹操的肩膀:\"说起来,当年若非曹君引荐,孤也不会有今日。这份情谊,孤一直记在心上。\"
曹操连忙躬身:\"臣不敢当。大王能有今日,全凭自身雄才大略。\"
魏武轻笑一声,转身望向窗外:\"好了,你去忙吧。记住,流言止于智者。\"
\"诺!\"曹操深施一礼,缓步退出书房。
魏武目送曹操离去,回到案前,沉思片刻后又唤来侍从:\"去请大鸿胪赵达和太仆卢洪来见。\"
不多时,赵达与卢洪联袂而至。
二人恭敬地行礼:\"臣等拜见大王!\"
魏武脸上浮现出亲切笑容,快步上前将二人扶起:\"伯兄、仲兄,何必多礼!\"他一手拉着赵达,一手拉着卢洪,引他们到一旁的席位上就座,\"来,坐到我身边说话。\"
待二人坐定,魏武让人为他们斟上温酒,和颜悦色地问道:\"二位兄长家中近来可好?听说卢兄喜得贵子,真是可喜可贺。\"
卢洪受宠若惊,连忙拱手:\"托大王的福,拙荆上月诞下一子,母子平安。\"
魏武又转向赵达:\"伯兄家中想必也是人丁兴旺?\"
赵达脸上露出几分自豪:\"回大王,臣现有六子三女。\"
\"六子?\"魏武惊讶地挑眉,\"伯兄好生厉害!我记得嫂夫人是麹将军的族妹,想必贤惠非常。\"
赵达闻言,脸上闪过一丝尴尬:\"这个...正室确实只生了一子,其余都是...呃...家妓和小妾所出。\"
魏武忍俊不禁:\"伯兄家里养这么多家妓,嫂夫人就不管束?\"
赵达挠了挠头,苦笑道:\"大王说笑了...也不是不管,只是...\"他压低声音,\"只要臣不在外头拈花惹草,家里的事她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魏武闻言哈哈大笑,笑声在书房内回荡。
但很快,他的表情渐渐严肃起来,手指轻轻敲击案几:\"二位兄长,最近的流言...你们可曾听闻?\"
赵达和卢洪立刻正襟危坐。
赵达沉声道:\"臣确实有所耳闻。\"卢洪也凝重地点头。
魏武伸手握住二人的手腕,目光如炬:\"我深知二位兄长绝不会泄露我的过往。但...\"
他声音压低,\"知道张娇之事的人不多。请二位务必管束好家中之人,与我有关的任何事,都不可再提。\"
二人闻言大惊失色,慌忙起身行礼:\"诺!臣等谨记!\"
魏武连忙将二人扶起,语气转为温和:\"伯兄、仲兄,我能有今日,二位兄长功不可没啊。\"
赵达眼眶微红,声音哽咽:\"大王言重了。臣能担任大鸿胪一职,已是莫大恩典,岂敢居功!\"
卢洪也激动道:\"臣出身寒微,如今官居太仆,这是祖上几辈子都不敢想的荣耀。家父在天之灵,定当欣慰不已。\"
魏武拍拍二人的肩膀,眼中闪过一丝感慨:\"当年若非二位兄长相助,我恐怕早已...\"他话锋一转,\"对了,卢兄的孩子取名了吗?\"
卢洪连忙道:\"尚未,正想请大王赐名。\"
魏武沉吟片刻:\"不如叫'卢毓'如何?毓者,育也,寓意子孙繁盛。\"
卢洪大喜过望,连连叩首:\"谢大王赐名!\"
三人又闲聊了些家常琐事,魏武关切地询问了赵达几个儿子的学业,卢洪家中田产收成等。夕阳西斜时,魏武才依依不舍地送别二人。
待赵达和卢洪离去后,魏武独自站在窗前,望着他们远去的背影,脸上的温和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深沉的思索。
知道张娇之事的,除了他们...还有谁呢?
两日后,凉国都城内的流言如同野火般蔓延。
司徒张既与大司马段煨府中的门客们公然在酒肆茶坊间抨击张和,称其不过是个收受黑钱的奸诈小人。
与此同时,关于魏武乃毕公高后裔的说法也开始在市井中流传。
光禄勋魏迷更是对\"凉王与山神比箭得神弓\"的传闻深信不疑,逢人便说此乃天佑凉国的征兆。
然而朝堂之上,反应却各不相同。
廷尉盖勋非但没有参与传播这些流言,反而下令禁止任何人在廷尉府讨论相关话题。
更令人玩味的是,一向活跃的杨阜突然告病在家,闭门谢客,连日常政务都交由下属处理。
……
夜色深沉,魏武独坐寝宫书房,案几上堆积如山的竹简记录着各方动向。
青铜灯盏的火光在他棱角分明的脸上投下忽明忽暗的阴影。
他的手指轻轻敲击案几,眉头紧锁:朝中三公九卿大多忠心耿耿,凉州本地官员几乎都支持毕公后裔之说,而那些从其他州郡投奔来的官员,却有一半仍在坚持汉室正统...
这些人都是不确定因素啊...
魏武他拿起一卷竹简,上面详细记录着各部官员的立场和言论。
日后用这些人须得小心谨慎。但也不能随意处置...争夺天下,人才最为紧要。若滥杀大臣,还有谁愿为我效力?
正当他沉思之际,一阵熟悉的幽香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