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晚舟的真诚吴朝霞感受到了,但她并没有答应除夕去戚家过的提议。
“晚舟同志,我现在知道了你的心意,也向你明确了我的意思,既然你家知道我的存在,那我也不能厚此薄彼,我想先跟我家里人说,然后再跟你去见你的家人。”
“除夕夜我也要去老师家,没多久就要去医院上班,时间上也紧迫,等我跟家里人说了后,我再跟你去家里,反正过年期间也可以,并不一定要除夕。”吴朝霞笑着回道。
戚晚舟乐呵呵的直点头,只要吴朝霞同意就好,时间不差这十天半个月的,最重要的是两人明确了对象关系,这是最大的进步和改变。
“哟,吴医生,戚营长又来送你了。”
“你们好啊。”戚晚舟大大方方朝着走过来的一些医护人员打招呼,“我是吴医生的对象戚晚舟,请多多关照。”
“等我跟吴医生结婚的时候,还请大家都来喝我们的喜酒。”
有了明确的关系,底气就足了,戚晚舟跟彰显身份似的,之后的路上再遇到军区医院的医护人员,都一一打招呼,做着自我介绍。
吴朝霞在一旁笑着看着,这种被明确身份的感觉原来这么好,没想到她竟然也会谈对象。
额,差点忘了。
“那个你多大?”没人的时候,吴朝霞偷偷问了戚晚舟一嘴。
戚晚舟咧着嘴笑,“我二十三,过年马上就二十四了,我月份大,正月里生的,比你大两岁零八个月,你今年二十一,要等到中秋才二十二。”
吴朝霞一愣一愣的,更加相信这人是老早就喜欢自己了,打听的这么清楚。
“那我家的情况你了解吗?”吴朝霞问道。
戚晚舟摇了摇头,“这个不太清楚,你愿意跟我说说吗?”
吴朝霞笑了,有些无奈,“你们这样的人家不应该更重视门当户对吗,你怎么都不打听我家里情况?”
“怎么说呢,每个人的追求和选择不一样,虽说是讲究门当户对,但并不一定就要门当户对。”
“我们家的爷奶明理,对孩子们的婚嫁不轻易插手干涉,当然如果自己有联姻的想法,家里也支持。”
“我大哥他们有自由恋爱的,也有联姻的,都是自己的选择,我也是。”
“我更喜欢跟心动的女同志交往、结婚、过一辈子,其实一般单从女同志的性子和行为处事就能看出一些家里的情况。”
“能把朝霞同志培养的这么优秀,你的父母一定是非常重视孩子的人。”
吴朝霞闻言笑了,“我的父母虽然普通,但是真的很疼爱自己的孩子,我有一个哥哥,一个妹妹,对待三个孩子父母一视同仁,都让我们读书,我们三个也都爱读书。”
“就是我学了医,想当军医,为了我的理想,注定要远离家人,好在父母谅解,兄妹支持。”
“所以我的人生大事,想让他们知晓,并得到他们的支持和肯定。”
戚晚舟偷偷看了看四周,确定没人,伸手握了握吴朝霞的手,但几乎是一触即开,“我觉得你需要我的鼓励,但我不能这样鼓励很久,等我们结婚了,我,我才可以多牵一会儿。”
把吴朝霞送回宿舍后,戚晚舟一路是笑着回家的,到家后,窦青衣看到儿子这个模样,还以为他怎么了,也不像是发烧烧傻了。
“妈,我跟吴医生确定对象关系了。”戚晚舟直接跟窦青衣说了自己的喜事,分享自己的好心情。
窦青衣有些惊讶,但更多的是欢喜,自己儿子开窍了,会拱人家白菜了,而且吴朝霞她知道,毕竟跟军区相关的,出现一个优秀的女同志,不少人家盯着呢。
在得知自己儿子喜欢人家吴医生,且特地通过一些关系把人从京市军区医院调到了滇省军区医院,窦青衣就大力支持儿子。
“什么时候把朝霞带来家里?”窦青衣笑着问道。
“朝霞同志说她要跟家里先说好,然后再跟我来家里。”戚晚舟笑着回道。
“朝霞家里都有什么人?”窦青衣变着法儿的打听。
“她有一个哥哥,一个妹妹,都是喜欢读书的,朝霞同志的妹妹在京市的时候我还见过一次,是特地去京市开会培训,顺便见姐姐的……”
窦青衣听到自家小儿子说吴朝霞的兄妹都喜欢读书后就放心了,有文化的人总是好讲道理的,爱读书好啊。
戚晚舟跟吴朝霞找对象的事,祁季川、唐书汶第二天知道了,因为严银辉当晚知晓,然后就帮着一下子宣扬开去了。
今日除夕,晚上就是祁季川定的要请客的日子,唐书汶一早起来就忙碌,好在有隔壁陈氏带着俩孩子来帮忙,窦青衣自己来帮忙有些不好,毕竟辈分大,所以找了在家干活的大娘来给唐书汶帮忙。
“嫂子,嫂子。”
唐书汶正忙碌,有人来报信,说门口有人找,叫徐正。
唐书汶没想到徐正会来,明明自己说过今日会再去帮徐丽娘诊治。
徐正背了一个大背篓,今日里头装的是个大的瓦罐,所有的羊奶今日都送来给唐书汶了。
这么小的孩子,背着这么大的背篓,这么重的瓦罐,给自己送奶,唐书汶有些不是滋味,把人请回家,现场做了奶茶,让徐正喝了一杯,然后跟家里帮忙的人打了招呼,带着徐正坐车去了他家。
这事她昨晚就跟祁季川说了,为了节省时间,直接给她安排了车子。
唐书汶到的时候,发现徐丽娘今日起床了,脸色比昨日好了不少,但依旧黄,给她把了脉,然后用灵泉水吞服药。
想着之后是过年,唐书汶留了一个礼拜的药,并把如何让羊奶去掉膻味的法子说了,之后的羊奶都留着徐丽娘他们家里人喝,补身子,等过了正月初六,她来过徐家后再让徐正给她送奶,不过不需要这多了。
今日唐书汶还不是空手来的,带了一条两斤的肉,五斤的白面和五斤大米,给徐家娘仨添份饺子。
徐丽娘看得出来,唐书汶对待他们跟朋友似的,不单单是医生和病人的关系,这份恩情她记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