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若曦给他的文件只是一份简略的技术清单。
麦麦提翻了翻,心里便有了数。
这批资产,确实都是早期材料,不完整,不成熟,但在眼下——尤其是考虑到国产大兆瓦风机叶片的制造仍需专利授权,海上风机原始工艺更是近乎空白的情形下。
倒不如趁着这个机会,在资产拍卖时打包拿下。
即便只是些残缺不全的碎片,也足作为后续国产化二次创新的起点。
不过,这事还得稍缓一缓。
反正对海华的资产拍卖尚早,出手也讲究时机。
在此之前,他得先回一趟达坂城,因为那里,还有一笔旧账,尚未清算。
周明杰的账。
当初,因风电会议上与吴俊豪的冲突,引发舆情,周明杰借机生事,强逼老谢退休,将风能公司一脚踹入了寒冬。
如今局势已然天翻地覆。
吴俊豪倒台,麦麦提提出的《重点风电项目建设质量专项监管办法》也顺利通过,一路绿灯。
谁还记得当初那些遮遮掩掩的小动作?
风已换向,当年的舆情,终究不过是小人作妖罢了。
当然,麦麦提不会蠢到在明面上翻旧账。
刚好,能源局近期启动了“风电-水电-光伏互补储能试点”,新疆被列为重点示范区,且特别要求——各厅局协同推进。
更凑巧的是,风能公司,掌握了试点项目初步分配权,手里攥着三个名额,拿捏得妥妥的。
水利厅呢?
不抱鑫风的大腿,连张试点通行证都别想摸到。
麦麦提坐在车上,指尖轻叩着文件夹,唇角掠过一丝极淡的笑意。
这回,周明杰得亲自来求他了。
而他,会笑着递过去一杯温酒,温文尔雅地请周厅长饮下这杯迟来的“合作之酒”。
麦麦提回到达坂城时,天色已经微沉。
他先去了风能公司的那幢老楼,推开总经理办公室门时,却见马文斌正伏在桌上看数据。
“怎么样,听说了?”麦麦提将手里的资料随手放到桌角,半开玩笑地挑眉。
马文斌抬头,眼底藏着一丝抑制不住的兴奋:“吴俊豪……彻底完了?”
“板上钉钉了。”
麦麦提笑着应道,随后将吴俊豪倒台的种种内幕、能源局内部的动向,以及海华资产即将拍卖的消息,一一说了个明白。
马文斌听得拳头暗暗攥紧,半晌,才狠狠吐出一口气:“妈的,总算熬过来了。”
麦麦提拍拍他的肩,示意他稍安勿躁,又顺手拿起手机,拨通了莱娜的电话。
电话那头,莱娜似乎刚从外地回来,声音带着一点沙哑:“喂,麦麦提?”
“莱娜,”麦麦提语气格外温和,“我得谢谢你。要不是你支招提醒,我们未必能走得这么顺。”
莱娜轻笑了一声,语气半真半假地调侃道:“谢就不用了,改天请我吃烤肉吧。”
麦麦提笑着应下,聊了几句,挂断了电话。
马文斌此时忍不住开口:“对了,我们那边已经基本把VENSYS那套体系收购回来了。”
“什么时候正式启动新一轮技术攻关?”他说着,眼里燃起了久违的炙热。
麦麦提靠在椅背上,慢悠悠地晃了晃脚,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不急。”
他顿了顿,低声道:“我们还有笔账要算。”
马文斌微微一怔,随即明白过来,露出若有所思的神情。
两天后,达坂城能源推进协调会如期召开。
麦麦提先行到场,亲自过了一遍座次安排和议程顺序。
他特意将水利厅的席位安排的并不靠前,也不靠后,正好夹在环保局和农牧厅之间,既不显眼,也不冷落,给了周明杰一个骑墙的位置。
而风能公司,则坐在能源局官员旁边,出方案、作报告、提建议,话语权十足。
这一排排座次,便是一场无声的排名,谁在中心,谁在边缘,一目了然。
推进会气氛庄重,各厅局代表依次发言。
麦麦提带着下属,详细讲解了互补储能项目的需求条件与试点机会,每说一条,都像是在不动声色地画圈圈,圈定未来谁能吃到政策的蛋糕。
等到环节结束,茶歇时间,周明杰终于按捺不住,挤到了麦麦提这边。
“小麦啊,”周明杰笑得客气,眼神却藏着一丝焦躁,“你们嘞个互补似点嘛……水利厅也得参与一下子吧?你也知道,咱们厅里嘛,可似也有些流域管理、调度资源嘛……”
麦麦提放下茶杯,温和一笑,像早已等着这句话。
“周厅长,有意向当然好啊。”他轻描淡写地说,“不过,互补储能是统筹项目,要看综合协同能力,单纯申报可拿不到名额,得有实打实的落地方案。”
他顿了顿,似笑非笑地看着周明杰:“要不,咱们找个时间,详细聊聊?”
周明杰一愣,随即连连点头,连“好好好”都说得分外恭敬。
接下来的会议中,周明杰的地位被进一步边缘化。
发言时,麦麦提故意让周明杰临时增加发言机会,但却限定了时间:“周厅长,请您谈谈水电在多能互补中的辅助地位。”
这句话如同一道死命令,明显是要让周明杰认清自己的位置——辅助地位,而非主导地位。
更何况,周明杰哪里懂什么水电风光的技术?!
他只好硬着头皮,东扯西扯,最后不得不带着勉强的笑容,承认他的辅助作用,可背地里却已经憋了一肚子火。
随后麦麦提又几次轻描淡写地强调风电在项目中的主导地位,但周明杰只能笑着陪衬。
会议结束后,麦麦提果断提出了合作协议草案,直接在茶歇时抛出几个条款。
这些条款,表面上看似合理,却埋下了几个极狠的条件,实际上等同于强制性的“套牢”水利厅。
“水利厅将承担部分风电接入成本。”
“水电站需无偿开放部分调度窗口给风电负荷优先。”
“水利厅相关项目在风电公司专家组审核下执行。”
“如果水利厅想拿试点名额,必须签署协议。”
签了?——等于承认了从属地位,未来风电公司在政策和技术上将完全压制水利厅。
不签?——水利厅出局,全省系统都会知道他们掉链子。
周明杰几乎没有反驳的余地,表面上答应签约,心里却已经十分清楚,这意味着他再也无法摆脱风电公司的牵制。
协议签订仪式上,麦麦提笑得温文尔雅,致辞时句句漂亮却又刀刀见血:“感谢水利厅的大力支持,风电和水电将深度融合,未来是互补、是共赢!”
他随即又补充道:“这还得感谢周厅长当年的指导鞭策,让我们达坂城风电人不断奋进,才有了今天的成绩!”
听起来像是在感谢,实际上却是在将当年强迫他们“十一”提早献礼以及逼退谢世齐的黑账摆上了台面,只不过披了一层“感谢”的糖衣。
周明杰只能在镜头前勉强挤出一个笑容,喉咙发紧,根本无力反驳。
从此,他在能源圈的地位彻底下降一档,曾经一度高悬的仕途也彻底无望。
麦麦提将周明杰戏耍一通后,迅速转向了马文斌。
随着资金盘顺利落地,VENSYS终于彻底归入了鑫风名下。
位于德国的总部也顺势转型,成为鑫风在欧洲的第一家正式办事处。
一场悄无声息的收官,标志着新一轮能源版图的重塑。
尘埃落定的那个下午,麦麦提难得兴致高涨,执意要给自己放个假。
他硬拉着马文斌,还有早已退休赋闲在家的谢世齐,要一起上风电场走一走,兜一圈。
马文斌和谢世齐拗不过他的执拗,只好随了他的性子。
三人开着一辆从周围乡亲那借来的复古拖拉机,从当年他们初入行时奋战过的老风电场开始,一路转到后来援建的扩展区,又绕到隔壁电力局所属的原二场。
沿途风机林立,叶片在风中呼呼作响。
麦麦提在驾驶位上,一边开车一边不停地讲着那些还镌刻在脑子里的昔日故事,兴致勃勃,像个回到母校的老学生。
马文斌瘫在后斗上靠着栅,听得头疼,终于在车子爬上山顶时,忍不住骂道:“靠!听你这一路念叨,我感觉那些事都是昨天发生的。下一步你要不是搞技术攻关,我就跟你没玩了!”
麦麦提哈哈一笑,停好车,从车上跳下来,手搭在车门上,露出一副贱兮兮的笑容:“快了快了!技术哪有那么快吃下呢?我还没想好下一步做啥呢——不过……”
他眯着眼看着远处排成一线的风机塔影,话锋一转,故意问道,“你俩说说,海华风电那批要抛售的老资产,我们得捡点啥来用啊?”
谢世齐听到这句话,眼神一动,立刻明白麦麦提早就胸有成竹。
他笑着拍了拍马文斌的肩膀:“别总念叨什么攻关,攻关也得先找对方向,不然就是蛮干。”
“是是是。”马文斌故作敷衍地点头,咕哝道,“你们都有方向,合着就我一头雾水?早知道我去跟王老师混了。”
“老王头最近又在搞啥呢?”谢世齐听得好笑,顺口问道。
马文斌啧了一声,双手抱胸靠在拖拉机的后斗上,慢悠悠地说:“他啊?前阵子在Lm那边受了点刺激。Lm不是在天津建了叶片厂嘛?王老师受邀去参加了建成典礼,心里想着:‘叶片厂落地了,中国市场叶片价格应该能降下来吧?’”
他学着王老师的口吻道:“于是老王当场问Lm的人:‘你们在俺们本地建厂,是不是打算降低中国市场的叶片价格?’”
说到这里,马文斌笑出声:“结果Lm的人一本正经地回答:‘不!我们是跨国公司,全球一个价格’。”
“这话刺激得王老师够呛。”他咂咂嘴,“回来后直接拍板,要支持国内零部件厂,自己把叶片做起来。他说,只要有人能做,能跟Lm竞争,市场就一定能把价格打下来。听说这两天,他在找中复谈叶片制造的事。”
麦麦提听得眼睛都亮了,猛地一拍车斗,激动地叫道:“好家伙,他又抢跑了?!”
“可不是嘛!”谢世齐乐了,“老王那人,哪像你们俩,成天跟人斗斗斗的,斗政策,斗地盘,斗话语权。”
麦麦提在一旁听着,突然激动道:“好家伙,他又抢跑?”
“可不是吗?!”谢世齐笑道,“老王可不像你们两个,天天要跟人斗,斗这斗那的。”
“话不能这么说啊,老谢。”马文斌笑着摆摆手,露出一副玩世不恭的样子,“教员早就说过嘛: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其乐无穷!”
“就你这货最会贫嘴!”
三人哄笑,
可就在闹过笑过之后,麦麦提忽然收了笑,重新换上了正经的口吻:“说起来,王老师这事儿还真提醒了我。”
马文斌和谢世齐对视一眼,立刻收敛了笑意,静静听着。
麦麦提慢慢开口道:“风电零部件,咱们这些年是补了不少短板,但说实话,现在大兆瓦风机的叶片还差得远。技术我们其实有,但研发周期太长。如果能把海华那边即将处置的图纸拿过来,哪怕只做参考,也能省下我们两三年的路程。”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两人:“更重要的是,这样做,还不侵权——因为资产是合法收购的,图纸产权一并转移,没人能说什么。”
马文斌挑眉,似笑非笑:“又是这一套?”
“你懂的,”麦麦提笑了笑,接着话锋一转,“何况,海华已经没能力继续研发了。至于唐若曦那边——”他微微顿了顿,意味深长地一笑,“她拦不住。”
“为啥?”马文斌皱眉,“我们不是已经全国并网了吗?之前也专门做了并网标准,接上就能用啊!”
麦麦提摇了摇头:“但你有没有想过,咱们国家有个根本问题,就是风大的地方都在“三北”地区,而用电大户都在东南沿海。想要把电输过去,得靠特高压长距离输电。
他顿了顿,眼神深了几分:“但特高压的实际效果呢?有的线路,100%只送火电;即使搭了风电光伏,也不过29%的比例,剩下的全靠火电水电调峰维持网稳。”
马文斌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麦麦提继续说道:“所以,要让三北的风光100%消纳,还需要时间。而眼下,最现实的第二条路——就是在东南沿海就地发电,就地消纳。”
“比如福建,海岸线6128公里,风力资源极其丰富。海上风电利用小时数超过2500小时,全国第二,而且弃风率是0%,发多少,用多少,不浪费一分,年年可以吃光用尽。”
“福建未来的海上风电规划,每年增长9.6%,十年增长250%。全国沿海,像福建这样的地方,比比皆是。”
他说到这里,停下来看了两位一眼,压低声音:“你们有没有注意过?中国大部分近海海域,9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都在6.5到8.5米\/秒之间。这是天然的宝藏!”
谢世齐终于明白过来,喃喃道:“所以海上风电,才是下一个爆发点。”
麦麦提点点头,露出一丝野心勃勃的笑容:“对,我们现在拿下了VENSYS,手里有了成熟的直驱永磁技术——低速、大转矩、高可靠性,完美适配海上风机。”
他站定了,转身看着两位老友,声音一字一顿:“不过这里又有个问题了,陆上的风机修修补补,人工巡检还能凑合。但海上风场,动辄几百台机组,狂风巨浪,环境恶劣,巡检一次成本高到吓人。”
“所以,除了直驱永磁和大兆瓦叶片,我们也得着手打造‘智能风机’了。”
谢世齐忍不住点头。
“我前几天看到晨曦重工的一份资料。他们在一台风机上,安装了600多个传感器,实时监测负荷、疲劳、振动、气象变化……整整200万行代码!”
马文斌一怔:“200万行?!我们的普通风机才多少?”
麦麦提轻笑着摇摇头:“就几十个传感器吧,不足10万行代码,差距大得没法比。”
谢世齐倒吸一口凉气:“600多个传感器,这……这都快赶上半台卫星了吧!”
“可就靠这些,晨曦重工的风机整体发电效率提升了15%到20%,运维故障率下降近一半。”麦麦提目光炯炯,“你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一台8兆瓦机组,一年就能多发两三百万度电!”
马文斌狠狠点头,咬牙道:“那是得搞了!”
麦麦提望着他们,语气一时变得铿锵有力:“搞定直驱,搞定海上,搞定智能。还是那句话,要么做技术的王,要么就做市场的狗,从来没别的路可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