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此时正下着小雨。
顺天府的街道上看不见几个行人。
气氛略显清冷。
而紫禁城之中,所有的侍卫全都一改以往松散的态度,笔挺地站在雨天之下。
表情无不是异常惶恐。
东华门内别殿,一片缟素,数十个太监,宫女低着头站在别殿之外。
别殿之中布置了一个灵堂。
有一个宫装妇人正扑在棺材的前面痛哭:
“炯儿啊!你怎忍心就这样离母后而去?”
这个妇人是崇祯的皇后周氏。
而棺材之中躺着的小孩儿,乃是崇祯与周皇后所生的三子,朱慈炯。
就在今日的巳时,朱慈炯玩闹之时不慎落水,随身伺候的太监,宫女,以及在附近巡逻的侍卫全部都恰好不在,于是年仅九岁的朱慈炯便溺死在了仅有三尺余深,按理来说只要站直了,头就能探出水面的池塘之中。
“玉凤,逝者已矣,别太难过了。”
崇祯脸上一点血色都没有,但还是强装镇定,安慰自己的皇后。
“陛下。”周玉凤扑进了崇祯的怀里,稍微压低了声音,带着哭腔哀求道:“我们把卖房赚的银子,还给那些大臣好吗?”
崇祯愣了一下,皱眉道:“朝堂中的事情你一个妇道人家懂什么?太祖有言,后宫不得干政!这些话,今后莫要再提!”
周玉凤道:“陛下以往我什么都不知道,可很多事情,我其实都明白,那个水池,就只有三尺深啊!炯儿真的是溺死的吗?”
“玉凤!你有些太放肆了!”
崇祯甩开了周玉凤的手。
周玉凤却又抱住了崇祯,说道:
“就算陛下要罚我!今日有些话我也要说与陛下听!今日溺死在那儿的是炯儿,来日,溺死在那的便可以是炤儿,烺儿,甚至是陛下!”
“玉凤……”
崇祯想要发怒,但看着泪眼婆娑的妻子却狠不下那心。
沉默许久,他轻轻叹了口气,揉了揉妻子的头安慰道:
“皇后放心,朕和你保证,炯儿的事情绝对不会发生第二次!而且迟早有一天,朕会把害死炯儿的那些人,连根拔起!”
“可是,可是……”周玉凤依然是愁容满面。
崇祯压低声音,说道:“这件事朕或许办不到,但尚祖办得到!这次的事情那些人能得逞只是因为尚祖恰好不在罢了。”
“陛下……”周玉凤闻言,担忧的目光之中多出了几分困惑:“那个尚祖究竟是何方神圣?”
“这个朕现在还不能告诉你,但是朕可以和你保证,只要有尚祖在,大明的天就塌不了!”
说完这些话之后,崇祯离开了东华门内别殿,朝着御书房走去。
他的脸色与此时的天气一般阴沉。
牙,几乎要咬碎!
朱慈炯的死是个人都能看得出来不对劲。
但。
除了王承恩之外,宫中的所有人都异口同声地和他说。
那只是一个意外!
这分明就是东林党的人在和他下战书!在警告他!
要么收手,要么下一次落水的人,就是他崇祯!
“哈,哈哈哈……”
崇祯忽然惨笑了起来,他在笑自己无能!
在朱元璋来之前,他一直都觉得大明虽然没落了,但自己依然是九五之尊,是至高无上的帝王!是中兴之主!
可现在他却发现,自己能当上皇帝,只是因为东林党的那些人觉得自己好控制而已,自己之所以还能一定程度掌控朝政,并非自己有多大能耐,而是东林党需要利用他这个皇帝,去党同伐异!自己表面上是天下共主,可实际上和傀儡无异!
一个皇帝当到了这个份上何其可悲?
而最令崇祯悔恨的是,原本他其实是有压制东林党的机会的。
但他却听信了东林党的谗言,杀了魏忠贤,亲手将这个机会葬送……
何其愚蠢?
“或许,正是因为我愚蠢,所以才有当皇帝的机会。”
崇祯自言自语了起来,他忽然想起了自己的兄长,天启帝。
天启帝在西苑泛舟时,因为忽然刮来的狂风不慎落水,从此身体状况急转直下,最终病逝。
这件事,他之前一直没太在意,可现在回想起来却觉得四处透露着诡异。
船上那么多的人,娇弱的宫娥尚且没事,为何唯独自幼习武,正值壮年的天启帝会被刮进水里?
而且出了这么大的事情,相关的记载却仅有只言片语。
这合理吗?
崇祯越是去想,就越觉得不对劲。
就在此时。
一阵冷风吹来。
崇祯忽地停下了脚步。
他发现自己不知不觉间已经走到了西苑的一处水池旁边。
而自己的周围安静地出奇。
“随行的太监,宫女去哪里了?”
崇祯面露一丝惧色,慌忙回头朝后看去。
可一个人影都瞧不见。
一滴冷汗从他的额头落了下来。
一个恐怖的念头十分自然的出现在了他的脑海之。
假如这个时候自己的身边出现了一个刺客,将自己推入水中,事后,东林党的人是否可以说这是一场意外,然后另立新帝?
“他们……这是在给朕下马威,在威胁朕?”
崇祯在同一时间感受到了愤怒以及恐惧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
他快步朝前走,想要离开这个地方。
可是忽然。
一道脚步声从后面传了过来。
“是谁?!!”
崇祯惊惧地猛回头。
旋即,脸上的恐惧以及慌张便如同潮水一般退去。
他感动的险些没忍住哭出来:
“皇祖!您终于来了!”
朱元璋扫了崇祯两眼,冷哼了一声道:
“你现在哪还有半分人君气魄?活脱脱是被雷劈惊了的草鸡!丢人现眼的玩意,若不是看在你勤政的份上,咱非得把你连人带衣劈了当柴烧!”
“咱不在的这两日,东林党那帮腌臜泼才掀了什么风浪?一五一十给咱吐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