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伟一骨碌爬起来,却找不到衣服。
正在纳闷儿,司马巧玲从架子上取下杨伟的衣服,亲自为他披上,手伸到袖筒内,拉着杨伟的手,把袖子套上……
卧槽!咋有种小时候娘亲给我穿衣的感觉?
杨伟心想,如果这样生活一年,估计整个人都废了。
这才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真实体现。
这和猪有什么区别?
来到御书房,齐明帝刚刚散朝不久,正在看奏折。
“皇上,暗影二局传来消息,东鲁王那边有动静。”
此时,杨伟没有丝毫隐瞒,把信鸽传来的纸条递给齐明帝。
齐明帝心头一紧,根本不信。
打开纸条看过之后,紧锁双眉。
“此消息可靠不?”齐明帝明显有所怀疑。
“你不是创建的暗影六局吗?怎么能二局了?”齐明帝又发现新的问题。
“皇上,暗影六局是总称,其中包含一局,二局,三局……他们分工有序……”
杨伟这才想起,之前没跟皇帝解释清楚,重新解释一遍。
“哦,是这么回事儿。”
齐明帝手捂着额头,想了半天,这才想明白。
“东鲁王乃是我一奶同胞的兄弟,他怎么可能?”
齐明帝还是不肯相信。
擦!这老家伙竟然不信,老子也没办法。
实在没办法,杨伟说道:
“陛下,根据消息判断,东鲁王只是初露反心,你若怀疑,可以派出得力心腹前去私访。”
齐明帝听杨伟这么说,双手一拍说道:
“这个主意好,你看派谁去合适呢?”
杨伟气得差点哭出来。
心中暗想,你是皇帝,啥事儿都问老子,我给你说了,还不信,让我怎么办?
“皇上,你信得过谁,就让谁去,没有合适不合适的。”
杨伟强忍怒火说道。
“如今大齐国上下,朕最信任的就是你了。”齐明帝看着杨伟说道。
“啊?你不会是还让我去吧?”
杨伟惊诧地问道。
“能者多劳,你就去一趟吧,若东鲁王确实有反叛之心,为了江山稳定,朕也只能忍痛除之,但愿消息是假。”
齐明帝语重心长的说道。
杨伟真想抽自己几个嘴巴,真是多嘴。
既然是私访,就不能大张旗鼓,让任何人知道。
不过,两个奴婢现在是跟屁虫,走哪儿跟哪儿。
次日,杨伟没有跟任何人告别,带着司马巧玲和王金兰,前往东鲁。
东鲁是齐明帝登基后,赐给弟弟一块封地。
齐明帝和弟弟李克信从小关系很好,赐他这块封地也是土地肥沃,交通便利。
虽然只是一个藩王,过的日子比齐明帝要滋润。
杨伟扮作一位商人,司马巧玲和王金兰扮作随从,出了京城,王金兰就说:
“主人,在皇宫这些天,俺都快憋坏了。”
“皇宫不好吗?”
“好是好,整天见不到几个人,太憋闷。不像在山上,大碗喝酒,大块儿吃肉……”
王金兰回想起以前的日子,脸上洋溢出笑容。
“这次回来,你别进宫了,在外面某个差使。”杨伟笑着说道。
“俺说过,这一辈子是主子的人,生死不离。”王金兰举手望天,信誓旦旦地说道。
卧槽!这是男欢女爱发的誓言,这女子咋用到主仆身上了?
“您不信?”看到杨伟发笑,王金兰以为他不信,急忙问道。
“呵呵,我信,信还不行吗?”
看到王金兰有些急,杨伟急忙安慰着说。
“你呢,在皇宫住着咋样?”
杨伟看向司马巧玲,笑着问道。
“俺在哪里无所谓,只要有主子在就好。”
司马巧玲嘴角微动,扭脸看着杨伟说道。
杨伟呵呵一笑,没再说话。
杨伟对王金兰比较放心,她快人快语,没有心事,不用担心她会怎么样。
可这个司马巧玲,让杨伟很是头疼。
从来都是不卑不亢,无欲无求的样子。
即使刘克举被斩,全家流放时,她也没有替同胞妹妹求情。
越是这样,杨伟越是心里不安。
总觉得这是一颗定时炸弹。
王金兰闲不住,总找杨伟说话,问东问西。
杨伟也是好奇,问了王金兰数年的土匪生活,习性。
一路上,说说笑笑,也觉得挺好玩儿。
司马巧玲总是默默地听着,很少插嘴。
这一日,在一个小镇酒楼吃饭,杨伟问店小二,这是什么地方。
小二笑着回答:
“客官,这里是苍梧州,白湖镇。”
苍梧州?
擦!大脑旋转多时,竟然没想出来古代苍梧州属于哪里。
“这是属于哪个省份?”杨伟又问。
“客官,您是大齐过来的吧?”店小二凑近杨伟,笑着问道。
“你怎么知道?”
“客官这么问,肯定不是本地人,这里是东鲁王的封地,只管了数个州郡,没有省份之说。”
店小二是个热心人,虽然比较忙碌,可他还是耐心地给杨伟做了解释。
杨伟这才明白,现在已经进入东鲁王的地界。
想要再问,店小二已经招呼别的客人去了。
既然到了东鲁王封地,就不必急着赶路了。
和两个奴婢吃过饭后,来到大街上。
杨伟发现,这里的房屋建造和大齐有着细微的差别。
从穿衣打扮来看,这里百姓衣食无忧,比大齐所属州县的百姓富裕太多。
转了一圈,有些累时,刚好看到前面一个茶馆。
茶馆摆了数十张桌子,座无虚席。
杨伟好奇,这里人怎么这么清闲,茶馆的茶有啥可喝的?
带着好奇,杨伟三人走进茶馆。
已经没有位置可坐,茶馆老板在大棚外面摆上一个木桩,上面放一个木板,也算是一个小桌子吧。
“客官,委屈您了,将就着坐吧。”
“多谢。”杨伟说声多谢,三人坐下。
“客官,您要玉观音还是龙井湖?”老者陪着笑脸问。
杨伟一愣,老者说的是什么玩意儿?
不过,杨伟马上反应过来,既然是茶馆,肯定是茶的名字。
“玉观音吧。”
杨伟随口说道。
很快,老者拎着一个茶壶,手里拿三个瓷碗过来。
杨伟端起茶碗闻了闻,除了一股清香外,也没啥特别的。
“您慢用。”
老者三碗茶倒完,笑着说了声,转身招呼别人去了。
杨伟暗自感叹,还是古代人好啊,泡茶叶都能卖钱。
随便把现代的一个生意搬到这里,肯定爆火。
正在沉思,突然响起一片雷鸣般的掌声,夹杂着呼哨声。
卧槽!这么热闹,是什么情况?
杨伟震惊,不知道他们欢呼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