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案的尘埃虽已落定,但朝堂内外的暗流却并未因此平息。吴世璠的倒台不仅撼动了他背后的势力网,也让许多人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立场与未来。在这场风波中崭露头角的魏璎珞和政务革新署,更是成为众矢之的。
---
#### 吴世璠的遗恨
被贬为庶民后,吴世璠带着满腔怨愤离开了京城。然而,他的离开并不意味着威胁的终结。在回乡途中,他秘密召见了几名心腹旧部,试图通过散布谣言或策动地方官员来挽回败局。
“魏璎珞不过是个女人,凭什么爬到今日的地位?”吴世璠咬牙切齿地说道,“还有那个陈文远,若不是他步步紧逼,朕也不会落到这般田地!”
一名随从小心翼翼地提醒道:“大人,如今您已经失势,贸然行动恐怕会引来更大的麻烦。”
吴世璠冷笑一声:“怕什么?只要能扳倒魏璎珞,我愿意付出任何代价!她背后依靠的是政务革新署,而政务革新署最大的弱点就是根基尚浅。只要找到机会,就能让他们自乱阵脚!”
于是,一场针对政务革新署的秘密行动悄然展开。
---
#### 政务革新署的危机
就在吴世璠谋划反击的同时,政务革新署内部也出现了微妙的变化。一些原本支持改革的地方官员突然态度冷淡,甚至公开质疑政务革新署的政策是否过于激进。
“最近各地送来的奏折明显减少,”政务革新署的一名主管向魏璎珞汇报,“尤其是江南地区,几乎没有任何新的进展。”
魏璎珞闻言皱起眉头:“难道他们还不明白吗?政务革新是为了整个国家的长远利益,而不是为了某一个人的私利。”
主管叹了口气:“娘娘有所不知,自从江南案结束后,不少地方官员认为您和政务革新署树敌太多,担心自己也会受到牵连。再加上外面流传的一些谣言,情况变得更加复杂。”
听到这里,魏璎珞沉思片刻,随后果断下令:“既然如此,那就由我们主动出击。派人前往江南,彻查这些官员的真实意图,并将结果直接呈报皇上。”
---
#### 谣言四起
与此同时,京城内外也开始出现关于魏璎珞的种种流言蜚语。有人说她利用美色迷惑乾隆帝,才得以掌控大权;还有人指责政务革新署不过是另一个形式的贪腐机构,打着改革的旗号中饱私囊。
面对这些恶意攻击,魏璎珞始终保持冷静。她知道,谣言往往比刀剑更具杀伤力,但同时也是一次证明自己的机会。
一天清晨,她在御花园偶遇乾隆帝,便趁机提起此事:“皇上,臣妾近日听闻民间有不少关于政务革新署的议论,甚至有人将臣妾描绘成一个工于心计、不择手段的女人。虽然臣妾问心无愧,但也担心这些谣言会影响朝廷的威信。”
乾隆帝闻言微微一笑:“爱妃何必在意这些闲言碎语?朕对你和政务革新署的信任从未动摇。如果真有人胆敢造谣生事,朕自会严惩不贷。”
魏璎珞感激地点头:“多谢皇上体谅。但臣妾认为,与其被动应对,不如主动澄清事实。臣妾建议,可以派遣钦差大臣巡视各地,公开政务革新署的工作成果,让百姓亲眼见证改革带来的好处。”
乾隆帝略作思索,随即答应下来:“好,就依你所言。朕命礼部尚书负责此事,务必做到公正透明。”
---
#### 张廷玉的警告
尽管表面上局势逐渐稳定,但张廷玉却敏锐地察觉到隐藏的危机。他私下找到魏璎珞,郑重其事地提醒道:“魏贵妃,眼下看似风平浪静,实则暗潮汹涌。吴世璠虽然倒台,但他背后的势力并未彻底瓦解。更何况,政务革新触及了许多人的利益,难免会遭到反扑。”
魏璎珞点点头:“张大人说得极是。但正因为如此,我们才不能退缩。只有坚持下去,才能真正改变这个国家。”
张廷玉叹息一声:“老夫并非反对改革,只是希望你能更加谨慎。毕竟,权力斗争从来都是残酷无情的。”
魏璎珞露出一抹坚定的笑容:“多谢大人关心。臣妾明白您的担忧,但请相信,我会用自己的方式守护这一切。”
---
#### 暗夜中的较量
同一时间,在远离京城的一座偏僻庄园里,吴世璠正与几名神秘人物密谋下一步计划。
“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打击魏璎珞,更要摧毁整个政务革新署!”吴世璠恶狠狠地说道,“我已经联系了一些对改革不满的地方豪强,他们愿意提供财力支持。接下来,只需制造几起‘意外’,就能让政务革新署陷入混乱。”
其中一人低声问道:“可是,万一失败了怎么办?毕竟现在皇上对她颇为信任……”
吴世璠眼中闪过一丝狠厉:“没有万一!这次,我一定要让她付出代价!”
---
#### 新的挑战
随着各方势力的角力愈演愈烈,魏璎珞和政务革新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考验。而这场博弈的结果,不仅关系到她的个人命运,更可能决定整个大清王朝的未来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