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案的调查结果终于呈现在乾隆帝面前,而这场风波也迎来了最关键的时刻——六部九卿共同审议。这不仅是一场针对案件本身的裁决,更是一次权力格局的重新洗牌。各方势力齐聚乾清宫,唇枪舌剑之间暗藏杀机。
---
#### 陈文远的述职报告
钦差大臣陈文远奉旨回京后,第一时间向乾隆帝递交了详细的调查报告。这份报告内容庞杂,涵盖了江南总督的贪腐行为、资金流向以及涉及京城权贵的相关线索。然而,在描述政务革新署的角色时,陈文远却显得格外谨慎。
“启禀皇上,”陈文远跪在御前,声音洪亮而沉稳,“臣经过多番查证,确认江南总督确实存在挪用公款的行为。但资金的具体用途和调配过程,却牵涉到多方利益。其中,既有地方官员的私利,也有部分款项被用于执行政务革新署下达的任务。”
乾隆帝微微挑眉:“哦?也就是说,政务革新署并非完全无辜?”
陈文远顿了顿,继续说道:“政务革新署的操作流程并无明显违规之处,但由于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导致某些别有用心之人钻了空子。此外,臣还发现,吴世璠曾多次干预江南地区的财政事务,并授意相关人员转移资金。”
此言一出,朝堂上的气氛顿时变得凝重起来。张廷玉眉头紧锁,魏璎珞神色淡然,而吴世璠则脸色铁青。
---
#### 六部九卿的争论
根据乾隆帝的旨意,江南案的最终裁决需由六部九卿共同审议。于是,一场激烈的辩论在乾清宫内展开。
刑部尚书率先发言:“臣认为,此案的核心在于江南总督的贪腐行为,应依法严惩以儆效尤。至于政务革新署,虽未直接参与犯罪,但其制度漏洞亦不容忽视。”
户部尚书随即附和:“不错!政务革新署近年来推行的各项改革措施固然值得肯定,但若因此放松对地方财政的监督,则无异于饮鸩止渴。”
听到这里,魏璎珞站了出来:“诸位大人所言极是,但臣妾要提醒大家,政务革新署成立之初便强调透明与问责。此次事件的发生,恰恰是因为有人故意利用制度缺陷,将罪责嫁祸于政务革新署。请诸位明察秋毫,莫要让真正的幕后黑手逍遥法外。”
她的话音刚落,吴世璠冷笑一声:“魏贵妃何必如此激动?如果政务革新署真的清白,又何必害怕审查?依本官之见,不如彻查到底,也好给天下百姓一个交代!”
两人针锋相对,火药味十足。其他大臣见状,纷纷加入讨论,整个朝堂乱作一团。
---
#### 张廷玉的斡旋
作为朝中元老,张廷玉深知此刻必须稳定局势,否则只会让事情更加复杂。他缓缓起身,拱手道:“诸位且慢争执。此案牵涉甚广,单凭几句言语难以定论。臣建议,先由陈文远详细说明调查过程中的关键证据,再逐一分析各方责任,最后由皇上圣裁。”
乾隆帝点头赞许:“张爱卿言之有理。陈文远,你继续讲吧。”
陈文远深吸一口气,开始列举调查过程中发现的关键证据。其中包括江南总督的账目明细、吴世璠与地方官员的秘密通信,以及政务革新署的部分操作记录。
当提到吴世璠的名字时,后者再也按捺不住,大声辩解:“这些所谓‘证据’根本不足为信!分明是有人故意栽赃陷害!”
礼部尚书冷冷地插话:“吴大人,若你问心无愧,为何不接受进一步核查?难道真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
吴世璠一时语塞,只能咬牙切齿地瞪着陈文远。
---
#### 魏璎珞的反击
眼看吴世璠陷入被动,魏璎珞趁机抛出了早已准备好的重磅炸弹。她从袖中取出一份厚厚的奏折,双手呈递给乾隆帝。
“启禀皇上,这是臣妾搜集到的关于吴世璠近年来种种劣迹的汇总。其中包括他滥用职权、结党营私,甚至勾结地方官员牟取暴利的铁证。臣妾恳请皇上明鉴,还朝堂一个朗朗乾坤!”
乾隆帝接过奏折,仔细翻阅后,目光逐渐变得凌厉。他抬头看向吴世璠,语气冰冷:“吴爱卿,你还有什么话说?”
吴世璠双腿一软,扑通跪倒在地:“皇上明察!这些都是污蔑啊!臣忠心耿耿,绝无二心……”
然而,他的辩解已经无人相信。朝堂上一片哗然,就连原本支持他的大臣也纷纷选择沉默。
---
#### 乾隆帝的裁决
经过数小时的激烈争论,乾隆帝终于做出了最终裁决。
“朕已阅毕所有证据,现宣布如下判决:江南总督贪腐属实,即刻革职查办;吴世璠滥用职权、干扰司法,贬为庶民,永不录用;政务革新署虽无重大过失,但管理疏漏亦不可轻视,责令限期整改。”
此言一出,满朝震惊。魏璎珞微微一笑,眼中闪过一丝胜利的光芒。而张廷玉则暗自松了一口气,庆幸自己及时调整策略避免了更大的动荡。
至于吴世璠,则彻底崩溃,瘫坐在地上喃喃自语:“不可能……怎么会这样……”
---
#### 新的平衡
随着江南案尘埃落定,朝堂上的权力格局再次发生变化。魏璎珞凭借精准的布局巩固了自己的地位,而张廷玉则通过稳健的表现赢得了乾隆帝的信任。至于吴世璠,则因野心膨胀而自食恶果,从此退出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