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兰境内。
苏远承知晓此次行动重在出其不意,于是骑兵都是昼伏夜行,避开了楼兰人的眼线。经过数日的急行军,终于接近了楼兰边境。
在一处隐蔽的山谷中,苏远承下令部队停下休整。
军队已经接近楼兰,此时楼兰人或许已经察觉到了一些异常动静。不过,他们尚未明确汉军的具体兵力,也不清楚其行动路线。
为了做到知己知彼,顺利达成直捣楼兰贼巢的目标,苏远承决定先派遣几个斥候前去仔细打探楼兰城的防守情况。
苏远承目光扫视一圈,伸出手指着三个人:“你们三个,去探查一下楼兰城情况。”
斥候们领命而去,消失在夜色中。
几个时辰后,斥候们回来了。为首的斥候单膝跪地,说道:
“将军,楼兰城防守看似严密,但他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在大路方向,城的西北方向有一处防守较为薄弱,那里有一片树林可以作为掩护接近城墙。”
苏远承点了点头,说道:
“好,我们就从西北方向发动突袭。等夜深人静之时,正是他们防备最松懈的时候,我们一举攻入城中。”
600骑兵悄然无声地朝着楼兰城西北方向进发。他们小心翼翼地穿过树林,来到了城墙之下。
苏远承一挥手,几个身手矫健的士兵迅速拿出绳索,爬上了城墙。他们解决了城墙上的守卫,放下绳索,骑兵们一个接一个地爬上城墙。
进入城中后,苏远承将部队分成几个小队,按照事先制定的计划,分别朝着楼兰王宫、兵营等重要目标冲去。一时间,城中喊杀声四起,楼兰人从睡梦中惊醒,乱作一团。
苏远承带领着一队骑兵直捣楼兰王宫。王宫的守卫们仓促应战,根本不是精锐骑兵的对手。苏远承手持长枪,在人群中左冲右突,所到之处,楼兰士兵纷纷倒地。
楼兰王宫殿内,此时楼兰王正惊慌失措地站在大殿中央,周围是一群瑟瑟发抖的大臣。
苏远承冷冷地看着楼兰王:
“楼兰王,你多次伏击我大汉使团,藐视我大汉威严,今日就是你的末日。”
楼兰王脸色苍白,双腿一软,差点瘫倒在地,颤抖着声音说道:
“将军,饶……饶命啊!实是小人一时鬼迷心窍,这一切都是匈奴人逼迫我做的啊!其实,我心中一直倾慕大汉,对大汉天子的威严更是敬仰已久。只要将军您网开一面,我愿献上大量金银财宝作为赔偿,从今往后,楼兰必定诚心归顺大汉,永为大汉藩属。”
苏远承冷笑一声:
“你首鼠两端、反复无常,今日这番求饶之词,不过是贪生怕死的托辞罢了!我大汉使团的兄弟,皆因你这等奸佞之辈惨遭横祸,他们岂是你那区区金银财宝就能轻易偿还的?”
说罢,苏远承手中长枪刺出,寒光闪烁间,楼兰王已然毙命,瘫倒在地。
随后,他猛地一挥手,训练有素的士兵们迅速散开,将楼兰王的尸首以及一众惊慌失措的大臣们团团围住,利刃出鞘,众人纷纷倒地。
随着楼兰王的死亡,楼兰城的守卫们顿时乱作一团,他们面面相觑,眼中满是惶恐与迷茫。
有的守卫手中的武器不自觉地掉落,发出“哐当”的声响;有的守卫则开始四处乱窜,仿佛无头苍蝇一般,完全失去了方向。
苏远承站在原地,目光冷峻地扫视着这混乱的场面,心中没有丝毫的怜悯。
他向身边的副将使了个眼色,副将心领神会,立刻高声喊道:
“降者不杀!”
原本还在负隅顽抗的楼兰守卫们,听到这声呼喊,心中的抵抗意志瞬间土崩瓦解。战斗落下帷幕,血腥的气息逐渐散去,只留下一片狼藉与战后的寂静。
......
一旬之后,长安城。
“报——”一声高亢而急切的呼喊,划破了皇宫内的寂静,一名士兵急速进入了宫殿之中。
“大司马骠骑将军急报!”
刘据坐在龙椅之上,沉声说道:“速速呈上。”
士兵从怀中小心翼翼地取出一封用泥封好的文书,双手高举过头顶,由一旁的宦官接过,呈递给刘据。
刘据接过文书,迅速拆开,目光急切地扫过上面的文字,随后交由一旁宦官大声朗读。
太常陈景站在朝臣之列,不着痕迹地扫了一眼身旁一位五经博士。
那五经博士心领神会,轻吸一口气,迈步上前,说道:
“陛下,此番大司马骠骑将军未经陛下旨意,便擅自斩杀了楼兰王。此等行为,于规矩而言,实有不妥之处。还望陛下慎重思量,以正朝纲之规。”
话音刚落下,苏远枫开口说道:“陛下,族兄确有不妥之处,望陛下惩处。”
苏远枫身为苏远承的族弟,此刻若贸然站出来为苏远承说话,旁人难免会认为他们本就是利益共同体,有着共同的盘算。在朝堂之上,如此行事极易招来不必要的猜疑与非议。
在关于苏远承擅自斩杀楼兰王这一事件的处理上,苏远枫深知主动请求处罚是更为明智的做法。苏远承此次虽未经旨意行事,但毕竟立下赫赫战功,且苏家根基深厚,刘据不会对苏远承进行惩处的。
刘据端,沉吟片刻后,开口打破了这短暂的寂静。
“此事,诸位卿家已各抒己见。太子,你对此事有何看法?”
或许是历史悄然修正了轨迹,刘据即位后虽育有三子,可前两子却早早夭折,只剩如今11岁的刘洵。中年连失二子,这份伤痛让刘据对刘洵极为看重。他将刘洵时刻带在身边,亲自教导培养,还让其参与上朝听政。
众人的目光瞬间又聚焦在了太子刘洵身上。
刘洵从队列中走出,恭敬地向刘据行了一礼,而后神色从容地说道:
“父皇,儿臣思量,大司马骠骑将军身负镇守边境之重任,其职责便是防范西域与匈奴相互勾结。如今楼兰王反复无常、暗通外敌,已然成为我大汉边疆的心腹大患。
边境军情瞬息万变,战机稍纵即逝,此时当允许将领相机行事,以免贻误战机、酿成大错。苏将军此举虽有不合规矩之处,但情有可原。”
朝堂之上,众人皆将目光投向高坐龙椅的刘据,静待他的裁决。
刘据端声音不疾不徐:“太子所言,不无道理。然朝廷法度,如江河行地,不可轻废。苏远承未奉旨意擅自斩杀楼兰王,此行为若不加以约束,恐开不良之先例,日后诸将皆可自行其是,朝廷威令何存?故而此次,朕决定暂不赏赐苏远承。”
此言一出,朝堂微微骚动,众人交头接耳,低声议论。刘据摆了摆手,示意众人安静,接着说道:
“但此次出征楼兰,将士们浴血奋战,不畏艰险,扬我大汉国威,他们的功绩不可磨灭。朕会厚赏这些为国效力的将士们,让他们知道,为大汉流血牺牲,朕不会亏待他们。”
稍作停顿:
“至于苏远承,朕知他镇守边疆,责任重大,面对复杂多变的局势,需当机立断。朕今日授予他便宜行事之权,在今后的边境事务中,若遇紧急情况,可自行决策,先斩后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