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朝夺得天下依靠很多东西,军事上的成功当然是最直观的表现。
他们的不同,并不是秦兵的不同,大家都是征召兵,没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秦朝胜出的地方在于制度和装备以及后勤。
军功爵禄制带来信心,提高社会动员能力,更锋利的武器铠甲和强弓硬弩则加强了秦军在战役层面的胜利。
将所有精力集中在耕战二字的总体社会表现出了更强大的韧性、动员能力等,还直观地表现在海量的粮食上,是这些东西促成了秦军战无不胜。
秦人与六国之人捉对厮杀,并不会有什么明显的优势,但一旦成军,便会呈现出极高的胜率。
这带来了很多优势,比如秦人输得起。
项羽在吞掉北上的那支部队后,联络了东海郡兵及各乡镇3000多人(这是已经被抽调过的了),共同进攻下邳,成功将这里打了下来,解除了粮道威胁。
但南边儿出大问题了,先锋斥候汇报说泗水郡的僮县、徐县,还有东海郡的淩县均被南下的秦军占领,消息已经传到了楚国都城盱眙,引起了广泛物议,听说弹劾的奏折递到相县了。
“他们那群废物敢质疑叔父?!”项羽重瞳中闪过一丝厉色。
“额,他们弹劾的是羽将军您,目前他们应该还不敢质疑武信君。”那人十分尴尬的说道。
项羽思虑良久,南边不能不管,当然,这不是军事问题。事实上,秦人已经占领了3个县城,极为分散的秦军,根本就没有多少余力去进攻楚国的都城。
这是政治问题,你有一支庞大的骑兵军队,没有看住敌人,然后也不勤王救驾,你项家是不是有谋逆之心?才会坐看秦军兵临城下。
虽然项羽很想说确实有,被你发现了,但他们现在还没有这样一个威望去做事,项家到目前为止都是吃项燕抗秦的老本。
这个道理不止项羽明白,那些弹劾他的人也明白,这就是一个不能摆在台面的内斗,专门恶心项家来的,有人看不惯他们霸占所有权利了。
知道又怎么样呢?知道也没办法,项羽无可奈何的选择分兵去救,因为疑惧兵权被夺,他必须亲自挂帅。
就这样,项军在与下相县对峙几日后,突然分出了四千骑兵南下,选择遏制秦人的兵锋。
不是他不想带更多,而是卧榻之侧的屈於菟手里还有上万兵马,他不能带走太多,况且南边是淮河流域,也不利于大规模骑兵进攻。
在项羽离开三日后,屈於菟成功与郯县都尉搭上了线,双方交换了十数封书信,互相透露了兵力、粮草等秘密,深入交流了对天下大势、各方势力的看法。
终于,在项羽离开的第五天前夜,他们达成了口头协议,郯县都尉领兵反正,秦朝则不追究他的责任,并承认他的官职。
为什么两人能搭上线?
都尉是原楚地贵族,近期被项家提拔的一员,但只有项家对他们有恩吗?不是的。
天下关系纷杂烦扰,我中有你,你中有我。项家是他的恩主,但屈氏是他们家族的长期联姻对象。
魏晋南北朝时代的世家大族将家中子弟派向各方势力,各为其主,有从业道德的会保守秘密,但大多数人会在家族内部私下交流某些信息,并选择性向自己的主公透露。
现在的情况虽然不尽相同,但有点类似,都是待价而沽,都是左右骑墙。
恩主并不重要,家族利益才是最重要的,谁能给家族未来,家族就会向谁加注。
简单来说,他们和普通人一样,谁赢他们跟谁。
翌日清晨,秦军出城列阵,七千多秦兵向龙且挑衅,龙且十分愤怒,但他还保留了最后的理智。
“你留守大营,我带人去会会他。”龙且扶剑而立。
“诺。”计划有变,但都尉依旧应声道。
龙且领五千骑兵出阵,兜出一个圈子,绕向正在朝大营行进的秦军。
同等数量之下,兵力数越小,步兵劣势越大,当然,这个不算是一般性的规律,只能略作参考,限制条件颇多。
“嗡!”
屈於菟军队里面的随军匠人并不多,他只能尽可能的集中弩机来使用,千余枚弩箭抛洒的箭矢迫退了骑兵。
龙且抛下百来具尸体后带兵远离,选择换一个方向进攻。(骑射的进攻距离是远低于步弓的,只是胜在灵活)
后方,龙且冲着秦军的后门儿发起了猛烈进攻,他们分成两队,不再爱惜马力,狠狠的冲向两个边。
龙且:“杀!”
秦人们举起长戟,应对战马冲击。
他们被切掉了两个边角,华夏人的骑兵队向来是更善于组建突骑兵,放弃骑射骚扰之后,龙且立刻取得了战果。
两个500人的大阵被击溃,两三百人死亡或受伤,而他们本部则伤亡不到100,这是因为步兵变阵较为缓慢,有滞后性。
经过这样几段交换之后,太阳渐渐爬升,到了后世10点多钟的样子,秦军那边敲响了退兵金钲。同时,城门里涌出了1000名士兵,似乎是准备接应他们。
龙且抹了抹鼻子,天气还是有点冷,但他显得很兴奋,面色潮红,虽然这样交换比较吃亏,但他没有堕大楚的威风。
战损:秦军重伤和死亡共计九百余人,楚兵落马及被俘者共有500多人。
说不上赚还是赔,但龙且认为自己赢了,他成功逼退了敌人,打压了他们的士气,不是吗?
龙且静静的看着秦人退出战场,这么近的距离也追杀不了什么,突然,秦人停下了,而且越来越多的战马被牵了过来,那一千名秦军骑上了战马。
龙且皱了皱眉,他看到了双面布马镫,该死的杂碎,偷师偷的真快啊。
骑兵科技很多时候并没有什么含金量,学起来当然很快了,如果不是因为不熟练,屈於菟今天非得组建一支数千人的骑兵,正面来一场。
龙且不知道秦人想搞什么,但他已经过瘾了,不打算继续斗下去,于是,他拨转马头,向大营撤退。
“嗡!”
“咻咻咻!”
龙且瞳孔紧缩,赶忙躲到马腹之下,“咴~!”战马吃痛,惨叫两声后轰然倒下,他极为狼狈的躲开,并上了亲信牵过来的马。
“印伯!你他娘的疯了!我是龙且,你瞎了不成?!”龙且面上还残留着恐惧,他刚刚差一点就死,那集束的弓弩全是冲他来的。
郯县都尉印伯躲在人群中,高声道:“郯县郡兵于此反正,重归大秦治下,乱贼龙且,还不授首!”
龙且目瞪口呆,别说昨天了,我出门的时候你也不是这么说的啊。
这就出来切磋了一会儿,大营就丢了?
“呜呜呜,校尉!啊!”留在营内的少数兵马给绑了过来,这百来人当着他的面被全部斩首,印伯来真的,他真的投秦了。
投秦一念起,刹那天地宽。印伯既然已经决定这么做,便不再犹豫,手里提溜着滴血的长刀,他刚刚亲自杀了一个。
印伯:“谁让你那么蠢呢?出战就出战,居然一个自己人都不留?哈哈哈哈!”
也不能说一个都不留吧,只是很少,谁知道会被偷家呢?
但不管怎么样,龙且已经听不进去了,他精神恍惚的这段时间里,秦人并没有停止行动,他身后有一支秦军骑兵狂飙突进的奔他而来,正是那支千余人的秦军。
屈氏子弟亲自带队,就是要咬住龙且,不让他轻易脱离战场,而屈於菟则领着重振旗鼓的六七千人再一次从城门处出发,小跑着冲这里来了。
龙且热血上涌,眼眸发赤,在他即将失控的时候,亲信拽着他的胳膊道:“校尉!这是项羽将军的命啊!不能全丢在这里!”
龙且痛苦的转头,随后命令撤退。
楚兵撤了,在丢下近2000具尸体后,撤了。
屈於菟没有命令军队休息,而是迅速组织部队拔营北上,这里只留下2000人戍守。
千余骑兵在外游弋,他自己领着6000多人缩在车营里面向前行军,投降的东海郡征召兵则跟在后面。这种临时征集的战车其实没有凑太多,但有总比没有好,勉强算一种遮护。
屈於菟要趁着楚军战败打出一个时间差来,项羽不是南下了嘛,那我就北上,拿下东海郡北部,与齐国府兵势力连成一片。
就算你骑兵快,怎么着一来一回也得很久,在后面吃灰去吧。
屈於菟还派人走陆路。昼伏夜出,向下相县的西南方向出发,然后在钟离或者寿春地方坐船,那应该属于秦军的控制范围。
他要将这种双面布马镫的骑兵技术传给咸阳,相信不需要多久,秦军就能组织出远超楚人规模的突骑兵队伍。
东海郡北部还是很富裕的,这里有以郯县为首的六个大城,屈於菟用三日时间重新夺回了下邳,主要是他们的守将太轴了,说啥都不投。
再次留下两千兵马后,屈於菟领兵沿着屈诞的路再次向郯县进发,队伍里多了更多的战车、偏厢车和骑兵,以及能坚持更长时间的粮食、弓弩等物资。
十日后,在项羽暴跳如雷之时,秦军兵不血刃拿下东海郡郡治——郯县,并分派各支兵马接收了缯县、兰陵、襄贲、朐县等地。
项羽就像历史中一样,赢着赢着就输了。
屈於菟损兵折将,但他拿下了泗水郡南部和东海郡北部,并靠组织起来的3000骑兵队大肆出击,依靠下邳和下相县两个坚城,完全切断了相县大军的后续粮道供应。
直到旬日之后,被增派了兵力的项羽才将他们驱离,但依然无法消灭,屈於菟这数千骑兵就像附骨之疽一般,难以隔绝影响,因此,楚军主力的军心出现了严重动摇。
“将军,得考虑撤兵了。”范增道。
项梁看了眼范增,极为不满,就像某些亲自北征的皇帝一般,那眼中颇有一种:我这辈子也许不会再打到这里的不甘。
范增也很无奈,他又不是神仙,能双手一指就变出粮食。
项梁想了想道:“秦军不管是装备,还是在战斗意志上,并没有比我们的儿郎强到哪里去,相反,他们明显是新兵,只要正面战胜章邯部,一切都不是问题。”
他的赌徒心理上来了,但某些话是正确的,楚兵一路征战,靠着秦军的府库装备了军队,各方面都不差。而章邯部下的秦人是第二轮征召出来的部队,算不上什么精锐,这是二线军队。
“他们自从到了这里,只是增援了一下相县守军,没有和我们展开过一场会战,我们是有一定可能的,只要他们愿意和我们打。”
他也只是看到了一部分,秦人的隐性优势埋藏的极深,秦军并不惧怕楚兵。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完全是因为章邯本人的兵法就是这种“性格”,他认为自己有把握时,会一拳锤死你,认为自己没有把握时,会缩在那里示敌以弱,让你觉得他是个废物。
长期的胜利和种种情况,都让项梁的骄兵之心升到了极点,他并没有为后方的失利感受到极大恐惧,反而认为自己只需要一场大胜,便可以扭转战局。
“武信君…”
范增还想说些什么,但被他直接打断。
“军中存粮还有月余,我心中有数,派人向刘季借粮,不,还要借兵,邀他一起围攻秦人,我们平分泗水郡。”
项梁似乎找到了解题思路,他眼眸发亮地说着自己的办法,又像是为了欺骗自己特意补了一句:“粮道已经被羽儿控制住了,不会出问题的。”
这已经是赌博了,官渡之战能出现最后的火烧乌巢,是因为曹操成功截断了两次运粮,前期的不断扰动成就了乌巢这一把大火,它变成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而且,项梁似乎完全没有考虑到撤退的时候粮食够吗?他沉浸在自己的规划中,不可自拔。
次日,楚国的使者找上了刘邦,商议,让他出粮出兵,一起进攻秦军。
刘邦正在进行最后的讨价还价环节,他一脸怪异地送走了楚人使者,对于项梁的要求,他满口答应。
“沛公,您为何?”周勃有些奇怪地看着他,以为他是变卦了,不想投秦了。
刘季突然捧腹大笑,笑的都直不起身子了,良久后才道:“咱们不是跟征南将军约好了南下吗?这不是天赐良机吗?兄弟们,咱们的官爵能不能再升一升,就看这一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