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边是君臣相合欢天喜地,其他位面也是同样的高兴和欢喜。
大抵皇帝都是相似的,他们不管对上什么东西,首先想的都是如何利用、如何巩固统治。
这次也不例外。
尤其是这关系到国家理政之本的农事。
封建帝制社会,“农”是最基础的、最要紧的,一旦农民安抚不好,就很容易致使国家陷入混乱。
从秦末陈胜吴广起义开始,一个王朝末年农民起义几乎都是基础了。虽然农民起义并不一定能成事,但影响却是最大的。
每一个王朝初期都会不断安抚百姓、休养生息,不仅仅是国家经不起折腾,也是对农民一种安抚。
民之大事在农——
其实百姓是最容易满足的,他们只想要一个安稳的生活环境,但时间久了总会有“人”得意忘形,忘了王朝建立的基本。
不过也有人能够醒悟。
而这一期关于“农事”的天幕,何尝又不是一种提醒?
李世民算是历史上极为关注民生的好皇帝了。
此时的他看着水幕,目露惊叹和羡慕,完全忘了此前的事,转眼间又是一脸的骄傲和高兴。
“这个曲辕犁,当真好用。”
他看着水幕上的使用示例小视频,看着其中的动画小人灵活的使用着曲辕犁,耕出一亩地比另一边对比的动画快了很多,眼里写满了想要。
他看了好一会儿,又说道:“朕观此物,其原理亦可用于其他农具之上,若是能集百家之长,说不定能造出更适合各地的农具。”
只有适用于当地的情况的农具,才是最合适的。
显然,他注意到了天女之前提到的地名。
这曲辕犁最先出现在江东地区,不就是因为和当地情况相适应吗?那么,道理都是相通的,多试验几次,说不定能够更进一步呢?
反正他意见是在这里了,总会有人来满足他的。
而且,这个曲辕犁还是出现在他的唐朝呢!虽然不在他的治下,但也是唐朝啊!
李世民对此也还是很骄傲的。
大臣们也是满脸的欣喜╰(*′︶`*)╯。
大家都知道农业的重要性,见此更是抓紧时间记录、画下来,好为直播结束后工匠们的制作提供图纸。
当然,心思灵活的匠人们早已开始行动了。这些东西,真的是慢不了一点。
玉不识已经开始介绍起下一个农具了。
【农事一般是指耕地﹑施肥﹑播种﹑田间管理、收割、收获﹑贮藏、六畜管理包括饲养、疾病预防等农业生产活动,其中田间管理又包括除草、防倒伏、喷洒农药、病虫害防治、防寒、防冻、防旱、浇水、防涝、排灌等。
——播种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那么这个大家是不是很熟悉?
这是耧车,它的释义很简单明了:耧车,一种畜力条播机。由牲畜牵引,后面有人扶,可同时完成开沟和下种两项工作。可播大麦、小麦、大豆、高粱等。
看到这里,大家应该都明白第二个要介绍的是什么了吧!
——就是这个古代的播种机,耧车。】
看见图片中这个木制的农具,在灯光的照射下微微发黄,似乎在漫长的岁月中凝聚了不朽的篇章。
赵过看着水幕很是吃惊,这不就是他创作的嘛!他想着能不能边开沟边播种,也能省点力气,最后在先前已有的“一脚”和“两脚”耧车雏形的基础上,想出了这个工具,虽然和他做出来的不太一样,但相差不大。
他几乎瞪大了眼睛,想要看看天女是怎样介绍的,是不是就是他所做的耧车。
玉不识也没有让他失望,很快就给出了相关的介绍。
【我们现代的播种机多为机械制造,效率很高。但在古代,“手扶耧车,耕牛遍地”才是能够看见的图景。
虽然和现代的播种机效率无法相比,但我国古代发明的耧车在当时已经是世界领先位置的了——
了解西方农业史的人,都应该知道西方直到公元16世纪还没有条播机,——那些不了解的人或许要大吃一惊,但这是事实。
西方在使用条播机之前,种子是用手点播的,这是一种极大浪费,而且他们常常要把当年收成的一半谷物留作翌年播种。
当然,他们情况如何和我们没多大关系,我们继续讲回来,来看看这个领先世界的播种工具——】
【耧车是西汉时期发明的农具,由赵过创作,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是一种畜力条播机,用于播种,由耧架、耧斗、耧腿、耧铲等构成。其中最重要的,是使用耧车一天能播种一顷地,并且可以同时完成开沟、播种、覆盖和镇压等工作,大大提高了播种效率和质量。】
刘彻往前的朝代,看着都很羡慕,这个耧车,便如前面介绍的曲辕犁,对农事可是一大助力啊!
怎么人才就不在他们的朝代呢?这样有利于国、有利于民的东西多多益善啊!
各个位面的君臣们一边听着玉不识的介绍,一边快速记录着耧车的构造细节。
天幕上,关于耧车的拆解图和示意图直接给到他们眼前,上面的尺寸数据和演进记录很是方便他们抄录。
而随着玉不识的讲解,水幕上不断展示着不同地形使用耧车的模拟场景。众臣看得聚精会神,仿佛已经看到了来年丰收的图景。
而后世使用着耧车的朝代,对此更是连连赞叹。
【汉武帝晚年时期,为了恢复因不停征战而损耗的国力,开始提高了对农业生产的重视。
他任命赵过为“搜粟都尉”,专门掌管“教民耕植”,赵过恪尽职守,开始认真推行起“代田法”来。
而所谓的“代田法”就是在田里开沟起垄,沟垄相间,下一年再轮换过来,沟变成垄,垄变成沟,这样做有助于抗旱防风,恢复地力。
也正是在此推行期间遇到的困难,使得赵过开动脑筋对当时的耧车进行改进,几经尝试,才发明了更适应用于“代田法”播种的条播机,即图片中的这种耧车。
——改进的耧车耧斗下有3条耧腿,因此又称作“三脚耧车”。“三脚耧车”大大提高了播种效率,加上畜力作为牵引动力,可以“日种一顷”,大概相当于一天能够耕种100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