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和十一年,九月初七,
贾府被抄家了。
之所以会说贾府,那是因为不仅荣国府,边上的宁国府,全都被一起抄了家,同时先被抄家的,其实是宁国府。
毕竟造衅开端始在宁。
贾珍是个什么人,基本可以说是众所皆知,宁国府除了门口那两座石狮子就没一处干净的,再加上两府的下人嘴跟漏风似的,雍和帝又岂能不知内情?
先前顾忌他们两家好歹是开国功臣后人,又有太上皇撑腰,最重要的是犯的事说起来大,但也都不至于大到逆天去,所以也就索性睁只眼闭只眼。再加上后来又是神仙投胎,又是精怪转世。
同时还没有反对新政啥的。
故而也就继续没有深究贾家。
直到最近全国肃清,总感觉略过他们不太合适,不知道还以为自己怕了那个神仙转世的神瑛侍者,以及那群精怪呢,所以雍和帝便索性将开国四王八公一起办了,反正也就是顺带手的事嘛!
如今他实权在握,又有兵权。
根本无需担心会出什么乱子。
两家虽然有些哭天呛地,但也都根本无可奈何,没一会就顺利完成了抄家审问流程。在丁水的帮助下根本没有什么问题是问不出来的,实在问不出来还能翻记忆,即便他们自己都忘了的事。
也能从他们深层记忆中挖出来。
因为人很神奇,大脑的容量其实是允许他们过目不忘的,但多数人对大脑的开发程度有限,所以看起来做不到。
但实际情况是大脑已经记住了。
只是你自己记不得。
所以他们做过什么坏事,私房钱藏在哪里等等一系列问题,丁水都能轻松获得准确信息。而紧接着便是在将一系列非原则问题,或者说不大的问题,全部都暂时忽略之后,专门针对贾府众人较为严重的违法犯罪问题,进行审判。
正是因为查的太过于彻底,所以才不能严格按律法去审判,按律法来说不孝是重罪,包括庶子辱骂嫡母也一样。
贾环受了委屈私下能不嘀咕几句?
贾琏看不惯他那个继母,当面不好说,私底下能不说两句?是不是这理!
这还是私下说的呢。
脑子里想的,无疑就更脏了。
这些要是也算罪,那贾老太君都该斩首,毕竟她过去可没少在私底下嘀咕她婆母,甚至还动手害过庶子庶女呢。
不然家里会没一个庶子庶女?
所以在最终审判的时候,只能把一些太过久远的事情,一些能睁只眼闭只眼,没人举报可以当做不知道的事情。
全都暂时忽略。
只考虑一些比较明确的刑事犯罪。
正因如此,荣国府和宁国府才没有被完全抄家流放,不过遭此一事后,也算是损失惨重。宁国府只剩下贾蓉一个贾姓主子,并且因为他本身也有不少过错,所以雍和帝直接夺了他家的爵位。
废了他的捐官五品龙禁尉。
只允许他收拾些细软和族田。
随后就被撵出了宁国府。
所以整个宁国府一脉,如今也就只剩下贾蓉这个独苗,同时还成了白身。
女子也算,就再加上个姑姑惜春。
贾惜春是贾蓉的姑姑,住荣国府。
荣国府的情况要稍微好点。
贾政一脉基本没事,虽然因为王夫人的缘故要被罚款,但终究不需要流放或者斩首。贾赦一脉就惨了,贾赦本人是直接没了,儿子流放,儿媳赐死,同时爵位因为抵了贾琏的死罪,所以同样没了,只剩下贾琮、贾迎春以及巧姐。
此外,薛家薛蟠是流放三千里。
剩下的则基本没事。
比较幸运的是,虽然荣国府的爵位也没了,但雍和帝终究给了贾母些许颜面,没有将他们撵出去,允许他们一大家子,一直住到贾母死后,办完丧事!
当然了,话没说的那么直接。
不过大体是这意思!
本来贾家儿女的婚事,就已经因为大多都是精怪下凡的缘故不怎么好了。
如今自然更加艰难。
此事过后,又过了两个月,眼看贾宝玉、林黛玉和薛宝钗等人的年纪都越来越大,贾母虽然有些哀痛于自己儿子的死亡和孙子的流放,但为了家族的传承,还是强撑着开始替儿孙谋划婚事。
比如撮合林黛玉和贾宝玉。
薛宝钗可以为妾。
然而贾母刚有这想法,还没开始准备呢,计划就彻底泡汤。因为在完成全国肃清后的第二个月,雍和帝就在丁水的引导,以及大量统计数据做参数,最重要的是还能在一定程度压制外戚,限制勋贵联姻,颁布了最新的婚姻法案。
不仅是直系亲属不允许结婚。
三代以内的旁系也不允许。
贾宝玉的父亲贾政,是林黛玉母亲贾敏的哥哥,贾宝玉的母亲王夫人则跟薛宝钗的母亲属于同胞姐妹关系,以血缘来算,他们是妥妥的二代旁系血亲。
都属于禁止结婚范畴。
而已经结婚的不强制要求离。
但也劝诫能离尽量离。
贾母那边无疑慢了一步,所以她先前筹划的亲上加亲操作,还没开始就已经直接宣告破灭。薛姨妈此时也是愁的不得了,本来她是想把女儿嫁出去之后就赶紧去儿子的流放地,照顾儿子去。
现在愣是又要被耽误不少时间。
最重要的是,她短时间内是真找不到能放心交托女儿的亲家,如今这世道女子嫁出去,能不能过好日子,除了夫妻双方间有没有感情这一点之外,最重要的就是,看女子家有没有什么倚仗。
高门看有没有官位爵位和实权。
低门就看家里有没有兄弟。
而他们家呢,说是金陵四大家族之一,但实际上就是商户,是另外三大家族的钱口袋。先不提高攀的风险,哪怕是找个门当户对的商户,那也是要受欺负的。毕竟她家现在唯一的一个男丁已经被流放了,能不能活着回来都是个问题,跟绝户没什么区别,怕是不知道有多少人正惦记着她家,想吃她家绝户。
宁愿让女儿做妾,也要让她嫁给贾宝玉,就是因为实在找不到更好的了。
同时她跟王夫人好歹是亲姐妹。
哪怕王夫人可能也有点贪,但她觉得,怎么着都不至于对实在亲戚下太狠的手,女儿嫁到贾家,嫁给贾宝玉,未来的性命安全肯定还是有一定保障的。
只有这样她才能放心离开。
放心去找儿子。
如今女儿不能嫁给贾宝玉,薛姨妈一时间是真有些抓瞎,不知如何是好?
“母亲,我立女户招赘婿吧。”
经历多番波折之后,薛宝钗已经不想再将希望和自己的未来都寄托在别人身上,事已至此,哪怕局面再坏,又能坏到哪去了?无非就是一个死罢了……
据说她还是洞天福地精怪托生。
死了还能回去,那就更不怕死了。
“这……这怎么能行……”
薛姨妈对此无疑是不愿意的,她觉得如今局面还没有到这个地步,女儿还是有可能嫁出去的。不过,薛宝钗这次却难得十分坚定,依旧很果断的说道:
“母亲,你不要再天真了。
现如今我这么大岁数,还能找到什么好人家吗?说句不客气的话,哪怕是穷秀才求娶我,大概率也是贪图我家的财产,举人同样如此,至于进士的话。
人家基本上没可能娶我。
先前你让我嫁给贾宝玉做妾,我就有些不满,只是也不好说什么,此事未成,反倒让我看清楚,想清楚了,我不想妾室,我也不想再将未来的希望都寄托在别人身上了,我要立女户经商。”
“哥哥那也不知是什么情况,母亲你担心就去照顾哥哥吧,剩下的事我自己能处理。我会找个听话些的入赘,然后正常经商就是了,京城但凡有点权势的基本都知道我是精怪托生,想来如非必要,他们应该不会伤害或者欺凌我。
做点小生意应该没什么问题。”
薛姨妈其实一直就没什么主意,在薛宝钗的极力劝说之下,最后她还是同意了此事,王夫人有些不愿意,但薛宝钗已经不可能跟贾宝玉在一起了,法律上就不允许,所以她也没有理由拒绝。
只能眼睁睁看着一大笔银子飞走。
离开贾府后,薛宝钗就果断去立了女户,并且正式走到台面上,接管薛家的所有生意人脉。薛姨娘本来是想等女儿找到入赘的对象,结完婚之后再去照顾流放儿子的,但因为薛宝钗说,入赘对象需要仔细考察,短时间内恐怕很难找到合适的,故而只能先去照顾儿子。
如此三年后,薛宝钗成功保住了薛家皇商的名头,还成功跻身十大皇商之一,不过真正让她闻名天下的是,她在京城一家青楼赎了一个未出阁的小倌。
并且让其入赘,做了赘婿。
成功弥补了自古以来,只有男子去青楼,替花魁之流赎身,带回去做外室或者妾室,没有女子去赎小倌的遗憾。
而她这么做,显然是有目的的。
首先是那家伙长得确实不错,薛宝钗本身也还算喜欢,其次就是她现在没什么靠山,所以只能借名气做靠山,不管是黑红还是什么红,总归都是名气。
这么一番操作一出,京城谁能不知道她,想动她,必然会掀起舆论热议。
重要的是,娶个小倌出身的赘婿。
对方哪怕有野心,也很难翻起什么浪来,光出生就足以将他定死,日后安分在家里呆着,平常照顾下孩子挺好。
不过此举也让贾家与她彻底决裂。
薛姨妈知道后都特地写信,骂了她一顿,但没法决裂,因为现在薛家大部分资产都在薛宝钗手里决裂,她跟薛蟠两个人,现在纯粹是在靠薛宝钗养着。
所以在薛宝钗威胁断了银钱后。
薛姨妈就只能装瞎装聋了。
相比较于薛宝钗的名动京城,贾家那边就要安分多了,贾敬老来得女的女儿贾惜春,在出孝期之后,便出家了。
贾琮娶了个举人之女。
贾迎春在贾母借以前姻亲关系,以及史家人脉,找了个世袭千户嫁过去。
贾探春同样是借军队关系。
嫁给了一个四品武将的次子。
又几年后,贾环借着薛宝钗那边的关系,娶了一个皇商家的庶女,相比较于贾琮的取得举人之女,胜在嫁妆多。
由此可见,贾家是真的衰败了。
贾宝玉一直想娶林黛玉,但是因为政策不允许,他就始终没有娶妻,反倒纳了几个丫鬟。而林黛玉则是在他纳了丫鬟之后,直接搬去皇庄,并且也学薛宝钗立了女户,只是没有经商,而是搬去皇庄专心研究,如何培育良种之类!
雍和十九年七月四号。
贾母去世。
花了一个月时间,办完贾母的丧事之后,贾家所有人便不得不搬出了荣国府。毕竟荣国府实际上是皇帝赐给他们家的,不是他们家的私人建筑,而且即便是他们家私人的建筑,他们家人现在也没有资格住了,因为规格绝对僭越。
没有任何爵位在身的他们此时只能离开,去他们手里面的那些民房居住。
同年十一月三号。
贾宝玉大彻大悟,落发出家。
二十一年,贾兰中了秀才,但一个秀才对贾家的衰败,显然起不到什么作用。如今没怎么衰败,或者衰败的不是特别厉害的那些大家族,都正在积极开拓海外,贾家则是完全没跟上这一波。
之后贾兰虽然有中了举,但一直都没能中进士,本来是有机会去海外,或者说偏僻的地方当个县令啥的,但是他母亲担心孩子,始终不愿让他出远门。
最终只能在京城,靠多年始终在五品位置没动的爷爷贾政,谋了个工部小官,属于真正意义上的九品芝麻官了。
贾政勋贵出身,本就不被待见。
贾家又衰败到如此地步。
他已经尽力了。
随着雍和三十三年四月十八号贾政因病去世,贾家唯一还拥有官身的,也就只剩下,勉强爬到从八品的贾兰了。
但到底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这大概就是所谓富人家的穷,是扫扫砖头缝子,还够三年嚼用。而大家族的衰败,只要不是抄家灭族,哪怕再怎么衰败,也不至于一两代就彻底消亡。
反倒是林黛玉和薛宝钗发展不错。
薛宝钗如今已经不是十大皇商,而是整个大乾的十大商之一了,之前积极参与海外开拓和贸易,紧跟雍和帝的步伐不动摇,使得她的资产迅速膨胀着。
虽说依旧是商,不是官,但如今她很多产业是跟雍和帝合作经营,社会地位还是不错的,并且参与了商税制定。
多数人见了她都得客客气气的。
不能真拿她当普通商人对待。
林黛玉则是属于良种培育方面出了不少成就,她上辈子绛珠仙子的身份可能确实有给她带来一些加持,但加持的方向不是水稻小麦之类农作物。再加上后来又有丁水亲自推广良种,林黛玉便放弃了硬嗑良种,开始培育花朵果蔬。
极大丰富了花卉市场和百姓菜篮。
在她三十四岁得封花果侯。
正经侯爵,而非什么县主诰命。
同时因为她终身未嫁,以及之后的贡献也不小,再加上还一直都说她是绛珠仙子,所以在她死后,百姓自发为她立庙,奉其为百花百果丰收富饶娘娘。
简称花果娘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