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清歌在京城,每天都为墨羽寒祈祷。她还组织侯府的人一起为前线的将士们准备物资。她亲自带着丫鬟们缝制冬衣,那细密的针脚里满是她对墨羽寒和将士们的牵挂。
“大家再加把劲,前线的将士们可都等着呢。”晏清歌一边飞针走线,一边鼓励着众人。她的眼神专注而坚定,额头上渗出细密的汗珠也顾不得擦拭。
丫鬟们纷纷应和:“夫人,您放心,我们不会偷懒的。”
晏清歌的眼神坚定而专注,偶尔停下手中的活,望向远方,心中默默念叨:“羽寒,你一定要平安无事。”
除了准备衣物,晏清歌还四处奔走,筹集粮草。她去拜访城中的富商,言辞恳切地说道:“如今边疆战事吃紧,将士们为了我们的安宁浴血奋战,还望各位能慷慨相助。”
有些富商被她的真诚所打动,纷纷解囊相助。但也有一些人冷嘲热讽:“一个妇道人家,操这份心做甚?”
晏清歌不卑不亢地回应:“国之有难,匹夫有责。我虽是女子,也想尽一份绵薄之力。”她挺直了脊背,目光中透着不容置疑的坚定。
在她的努力下,一批批物资源源不断地送往边疆。
前线的墨羽寒收到妻子送来的物资,心中倍感温暖。他对将士们说:“后方有家人的支持,我们定要奋勇杀敌,保家卫国!”
将士们齐声高呼:“保家卫国!”
晏清歌不仅操心物资的筹备,还时常去探望受伤的将士家属。她带着慰问品走进一户户人家,安慰着那些忧心忡忡的家属。
“大嫂,你莫要太过担心,将军定会带着将士们平安归来。”晏清歌握着一位大嫂的手说道。
大嫂眼中含泪:“多谢夫人关心。”
晏清歌深知,每一个在前线拼搏的将士,背后都有一个牵挂他们的家庭。她能做的,就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予他们支持和安慰。
一天,晏清歌在路上遇到了一位年迈的婆婆,正坐在街边哭泣。她上前询问,得知婆婆的儿子在前线受伤,家中生计艰难。晏清歌当即决定帮助婆婆,不仅送去了粮食和钱财,还安排人帮婆婆修缮房屋。
婆婆感激涕零,拉着晏清歌的手直说:“夫人您真是菩萨心肠。”
晏清歌微笑着说:“婆婆,这是我应该做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晏清歌的善举传遍了京城。越来越多的人受到她的感召,纷纷加入到支援前线的队伍中来。
有一天,晏清歌正在府中忙碌,突然听到门外传来吵闹声。她出去一看,原来是一群乞丐,听闻侯府在为前线筹集物资,也想来出一份力。
晏清歌感动不已,说道:“大家有心了,哪怕只是一句祝福,也是对将士们的支持。”
乞丐们纷纷表示:“夫人,我们虽然穷,但也知道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晏清歌安排人给乞丐们准备了食物和水,然后大家一起为前线的将士们祈祷。
在晏清歌的努力下,前线的物资越来越充足,将士们的士气也越发高昂。
然而,晏清歌自己却因为过度劳累而病倒了。丫鬟们都劝她休息,可她却不肯:“前线的将士们还在拼命,我怎能停下。”
就在这时,小承安走了进来,他拉着晏清歌的手说:“娘亲,您要照顾好自己,不然爹爹回来会担心的。”
晏清歌看着懂事的儿子,心中一暖:“承安乖,娘亲知道了。”
尽管身体不适,晏清歌依然坚持着组织大家为前线准备物资。
终于,前线传来了好消息,墨羽寒带领将士们取得了重大的胜利。晏清歌听到这个消息,激动得热泪盈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