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宁心中暗想:大总管德喜可是当今圣上跟前的大红人。况且,开一家酒楼所需花费不过区区小数目罢了,既能做成一桩买卖,又能卖给大总管一个大大的人情,此等好事,可谓是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呢!
德喜并没有急于返回帝都,因为他接到了来自周仁帝的特别指示。周仁帝希望让他能在关外九城多停留一些时日,深入地观察和了解关外九城的真实情况以及变化。
尽管之前已经有相关的情报汇报,但毕竟耳听为虚,只有亲眼所见才能真正体会到这里发生的巨大变化。
于是,德喜在关外九城整整待了三天。这三天里,他所目睹的一切令他感到无比震惊。
仅仅用了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关外九城竟然取得了如此惊人的发展成就!街道宽敞整洁,商铺林立,人来人往,一片繁荣昌盛的景象。
而更让德喜印象深刻的是,这里的百姓们个个脸上都洋溢着幸福满足的笑容,这种发自内心的喜悦是他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未曾见到过的。
德喜不敢有丝毫懈怠,他将自己在这里所看到的、听到的以及感受到的所有事物都详细地记录了下来。
这些珍贵的资料将会被带回到帝都,呈交给周仁帝,以便让皇帝陛下对关外九城的现状有一个全面且准确的认识以及了解。
当得知大总管德喜即将离开时,周宁特意亲自前来为他送行。只见周宁面带微笑,亲切地对德喜说道:“大总管,此次您不辞辛劳来到我这关外九城视察,实在辛苦了。本王也没来得及给您准备什么像样的礼物。
不过听闻您武艺高强,所以特地命人为您精心打造了一柄软剑。此剑可以灵活地缠绕于腰间,携带方便,使用起来更是得心应手。还望大总管不要嫌弃这份薄礼啊。”
德喜自然清楚珍宝阁出品的宝剑向来价值不菲,尤其是像这样工艺复杂、打造难度极高的软剑,其价格更是难以估量。由此可见,周宁送给他的这份礼物可谓是相当贵重,足见其对德喜的重视。
德喜此人当真称得上是江湖中的绝顶高手,其武艺之高强令人咋舌。平日里与人交手时,他向来都是空手御敌,然而众人皆知,他最为精通的还是那出神入化的剑法。
只是如今在周仁帝身旁侍奉,自然不可能每日佩剑相随。就在此时,周宁送上的这份礼物,可谓是恰到好处地击中了德喜内心深处的渴望。
只见德喜赶忙抱拳施礼,诚惶诚恐地说道:“王爷啊,您这礼物实在太过珍贵了,奴才万万不敢收啊!”言语之中满是谦逊与惶恐之情。
周宁则微微一笑,缓声道:“德喜公公莫要推脱,父皇的安全至关重要,本王送您这柄软剑,便是希望能助您一臂之力,让您能够更好地护佑父皇周全。此乃一片赤诚之心,还望公公切莫推辞。”
这番话既表达了对德喜的敬重,又将送礼的缘由说得明明白白。
德喜心中暗自思忖道:瞧瞧人家这镇北王,不仅礼物送得贴心合意,就连这送礼的说辞也都替自己考虑周到了,让人根本无从拒绝啊!
想到此处,德喜不再坚持,再次躬身谢道:“既然如此,那老奴便恭敬不如从命了。不过此事终究还需由陛下定夺,待老奴回去之后,定会将此事呈报给陛下。”
说罢,德喜小心翼翼地伸手接过那柄软剑,脸上不禁浮现出一抹欣喜的笑容。
周宁见德喜欣然收下礼物,满意地点点头,微笑着说道:“如此甚好,一切全凭父皇做主。”
二人又寒暄了几句,大总管德喜带人离开了关外九城,他静静地望着德喜渐行渐远的身影,嘴角始终挂着一丝淡淡的笑意。
周宁依旧如往日一般过着平静的生活。而另一边,德喜历经长达半个月之久的艰难奔波后,终于风尘仆仆地返回了繁华热闹的帝都。
刚一抵达,他甚至顾不上稍作休整,便迫不及待地直奔皇宫而去,因为他心中深知此次任务的重要性以及需要向皇帝尽快禀报的紧迫性。
进入皇宫之后,德喜一路疾行来到周仁帝所在的宫殿前。待通报过后,他恭恭敬敬地走进殿内,然后双膝跪地,向端坐在龙椅之上、威严无比的周仁帝行礼请安,并开始详细地汇报起这一趟行程中的所有经历与见闻。
德喜将关外九城的情况一五一十地道来,从当地的风土人情到经济发展状况,再到民生百态等等,无一遗漏。
不仅如此,他还将早已精心整理好的相关资料呈递给了周仁帝。
接着,德喜又提及了一件看似微不足道却令他倍感温暖的小事——周宁送给他一把精致柔软的宝剑一事。
听完德喜的叙述,周仁帝微微颔首,表示对这件事已有所了解。
随后,他面带微笑地开口说道:“既是老九赠予你的礼物,那你就好生收着吧。日后出行时不妨随身携带此剑,一来可作为防身之用;二来若遇紧急情况,亦可更好地护朕周全。”
听到皇帝这番话,德喜赶忙叩头谢恩道:“多谢陛下赏赐!臣定当不辱使命,时刻守护陛下安危。”
然而此时,周仁帝的思绪并未停留在这把软剑之上,而是陷入了更深层次的思考之中。
片刻之后,只见他目光炯炯地注视着德喜,缓声问道:“依你之见,如果我们尝试将关外九城现行的发展模式推广至其他地区,是否可行呢?”
面对这个问题,德喜心中不禁有些犯难。毕竟以他的身份和地位,对于这样重大的决策实在难以给出确切的答案。
不过好在周仁帝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紧接着宽慰道:“你但说无妨,朕赦你无罪。无论你的见解如何,朕都不会怪罪于你。”得到皇帝如此承诺,德喜稍稍松了口气,但仍显得有些犹豫不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