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二百五十六章 燕王七纵马哈木一
“世人都道江南好,大伴,江南真如世人所说那般吗?”
“哎哟殿下,奴才未曾去过暂时不知,不如奴才随殿下一游?”
大海之上,只见一艘巨大的宝船外加随身几十道小舟正在向大明驶来。
这条大船的主人正是如今大明帝国的太子爷朱文奎,原本他去年封了他父皇的政令钱到安南,哦不对,来到吴国这个地方去见他三叔顺便在他三叔那里巡视。
当然阿斗毕竟不是魔鬼,派了几十名精明能干的臣子一同随行。
这些臣子:有博学多才的大儒,有腹含乾坤的谋主,有冲锋陷阵的大将等,当然这些都是他们未来的身份,这次随行的还有几名二,三品大员负责坐镇。
原本以为脱离父皇的掌控之后,朱文奎可以过一过,那样美好的孩体生活之时不曾想,为了不影响太子爷的学业,随行的官员还会每天给他传授几个时辰的课程。
不过相比一直宅在皇宫之中,在吴国的小太子倒是得到了些许宽慰。
至少他三叔朱允通在出巡的时候,经常带着他这大侄子。
四叔五叔这两年也是常常乘船来往于明吴两国。
“没想到陛下竟然如此严苛,连大侄子这几岁大的孩童都要如此受到逼迫”
“好了好了,陛下这么做一定有他的道理”
“再说了,太子爷都已经10岁多了,10岁多的孩子正是应该积极上学的时候,估计再过几年,他就要帮陛下处理政务了”
对于叔叔们的谈论,朱文奎表示不爽不过他也没办法毕竟他五六岁开始就被阿斗带在身边,在治理政务的同时也负责旁听学习。
甚至有时候阿斗还要问他的意见。
当然,自从内阁成立之后,只要是在京城,只要是处理政务,小太子就一日不得休闲。
在跟师傅学习完之后,还要被叫到内阁议政。
甚至有时候为了考教他的所学阿斗还时不时的提出几个问题 。
对于父皇这般作为,他有时候只能想说他还只是个孩子 。
当然几年下来,他也逐渐的有了一些感悟,原本欢乐的孩童早已默默消失在了这庞大的政务之中,他也逐渐有了一丝太子的威严。
只不过在小马皇后的几次抗议之下,皇帝才准许他乘船到海边放放风,顺便去视察一下吴国。
最终到达了刘家港。
太子府属官原本想招呼太子。爷赶紧回到应天时不曾想,一个随行的太监竟然把太子爷带去玩了。
这怎么能允许呢?
他一个太子玩什么玩?
我们都是牛马,都在打工,你妈的一个狗奴才竟然带着太子爷去玩?
这tnd还有没有天理了?
“好了好了,咱们这位太子爷,从五六岁的时候就跟着陛下在宫里处理政务,若论起当官的经验来说,他可比我们多的多啊”
“再说好不容易刚回到大明,让小殿下玩一玩又怎么了?”
“如果太子爷能把所有事情都处理了,那么还需要咱们干什么呢?”
几名太子府属官相视一笑,也不再理会太子,反正暗中监视的锦衣卫负责保护太极。他们只需要把孩子布置的事务给完成就行了。
锦衣卫:我他妈真想把你们几个刀了。
经过几十年的治理,江南又重新恢复到了昔日的盛景状态 。
原本杨宪在治理扬州时从那仅剩的18户人家现在又转变到了几十万人的巨型城市,扬州也恢复了昔日的太平景象类似的情况,在苏州杭州等地方上演。
关键是百姓也有闲钱消费了现在每年在江南这几大城市之中,流转的银子都有上千万两之巨。
曾有人言: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
如今只要来到了扬州,压根就不用10万贯,各地的银票也相继成立起来。
商业的繁荣也吸引了更多的百姓涌入其中,各种娱乐性的支出消费也逐渐的爬了上来,当然对于一个吃货民族来讲,恩格尔系数这玩意并没有太大的参考价值 。
来到了一间酒。楼小太子刚打算品尝一下此地的特产美食的时候就听见说书先生在描绘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战 。
“列为客官,想必各位都曾亲吻过当初诸葛孔明七擒七纵降孟获的典故”
“甚至经过各位同僚的演绎,这道典故已经不觉新鲜了,向来也是如此这般。”
“没错,怎么的,你这老登难不成打算再重新推演一番这个典故吗?”
一位老饕不满的说道。
“那自然是作为一名说书先生,咱并没有那么大的编造本事。”
登时那说书人神情一变。眼神之中充满了崇拜,遥望北方。
“可是那位客官今日我要说的是一件奇事。乃是记载在我大明军报上的奇闻意思是真实发生的事情却不是诸葛相公七擒七纵的故事。”
在听到说书先生这么说的时候,在场的来宾各方的权威都愣住了,神色不善的看着眼前的说书先生。
“老夫知道各位客官肯定不会相信,不过老夫虽然是一介说书人,但奈何老夫的儿子扛事啊”
“更何况老夫也是军户出身,只不过因为身体残缺,干不了活,当不了官,马大姐怜惜我,许我衣食无忧,当然老胡也就这么一点说说的爱好就来这里说书了”
“至于马大姐,实际上就是孝慈高皇后马娘娘是也”
“至于老夫,原凤阳卫护卫营帐下世袭百户傅饮是也,我大孙傅恒亲自说的”
凤阳护卫营,可以说是老朱在外起兵征战的极大精锐,护卫的是在外征战将是勋贵大臣的妻儿老小。
因此每一位被挑选进护卫营的将士,那都是绝对的精锐。
也就是如今天下承平日久第1批创业勋贵相继嗝屁,知道他们这些凤阳老人身份的人也逐渐凋零。
姑姑对于傅钦这名护卫营老军官,凤阳城内的官老爷们都是十分尊敬的,甚至如果他愿意的话,完全可以到国公府内养老。
但这老头人老心不老就好,在这些酒楼内说一说他过去经历的战事。
偶尔再到陈静的老部队那里夸耀一下自己的努力。对此各地官员对于这种老功勋,他们也是无可奈何。
不过说归说,闹归闹,见到这老灯现在如此珍贵,台下的四方宾客也不再计较,纷纷竖起耳朵,开始听这老人讲述这所谓的传奇故事:燕王朱棣七纵马哈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