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曦月还特意的,专门找时间问了魏嬿婉。被她缠着,魏嬿婉只能告诉她弘历的意思。
高曦月也很是为她开心啊。当即就拉着她的手,十分认真的说:
“要是你和我们能做姐妹那就更好啦!那做奴婢,能有什么好呀?要当主子才有意思呢~日后你就是我们的姐妹了,皇上这样喜欢你,看来以后,咱们也能够常常的在一起啊~”
魏嬿婉能说什么呢?
小高的确是可可爱爱,没有脑袋。
知道这些事情,也丝毫没有什么别的坏的情绪出现,反而是为魏嬿婉感到高兴。
魏嬿婉也知道,她此时也是一心想着自己的,便乖巧地拥抱她,说着那样甜腻的腻不死人的话语。
“我知道~我们会一直在一起的嘛~后宫之中,我们几人互相见着面、互相一起聊着玩着,也开心啊~不管我是什么样的身份,我都会一直陪着你们的。”
高曦月果然很高兴,当即面上就像笑开了花儿一样,十分的可爱娇俏:“我知道啊~你可一定要常来,就算以后不再长春宫了、就算你住的远,你也要常来我的宫里啊~要是让我知道了,你不来我宫里,完了我可是要早晚都要缠着你的哦~?? .? ??”
“知道啦~知道啦~我的贵妃娘娘~一定会缠着你不放哒~?? .? ??”
“哼哼~”
高曦月到底是一个不怎么有心眼子的可爱天真小狗,而金玉妍的反应呢,就在她意料之中了。
魏嬿婉总是时不时的能看到金玉妍那满带着侵略性的眼神望向她。
面对着金玉妍,魏嬿婉怎么说呢?反而更有一种惺惺相惜?不,或者说应该是相爱相杀的感觉。
她面对着金玉妍,总是能够更从容的展现出自己的恶意与野心,她在琅嬅和高曦月或者说舒嫔和玫嫔面前,总是一副好人的模样。不过金玉妍却是知道她那最原始的狠毒与杀意是什么样子的。
她们二人的关系,和跟魏嬿婉关系好的几个妃嫔的相处模式比起来,又不一样了太多。
比起互相是知己的纳兰云香与魏嬿婉;或者说是相依为命的白蕊姬与魏嬿婉;亦或是救命恩人、有大恩的阿箬和魏嬿婉;或者是相互陪伴、走入心防的琅嬅和魏嬿婉;以及热热闹闹、互宠互爱的高曦月与魏嬿婉。她跟金玉妍之间的关系,反而是更像是相爱相杀、互相攻击?
她们彼此都知道对方最恶毒的样子,也知道对方的心思,怎么说呢?
很坦诚。
虽然面对他人,总是一副假面或是做出来的伪善样子,不过她们彼此二人却都知道自己和对方都是同一类的人。
说实话,她跟金玉妍还蛮好嗑的。
二人都是那样的坏女人、都是那种聪明稳重有条理,同时又很强大的人。在金玉妍没有失去贞淑之前,她们二人都是那种稳得一批,说话做事节奏都很搭的人、都是理智又敢疯、敢想又敢做的恶毒女人。
她们二人都可以肆无忌惮的在对方的面前真实的、毫不掩饰的、松弛的、表现着自己那不为人知的,或许恶毒、或许谋划、或许充满野心的那一面。
金玉妍看见弘历时常找她时,脸上露出了果然如此的表情。在之后和她碰到时,也总是会用那样直白的眼神,直勾勾的盯着魏嬿婉看。
“怎么?我脸上有东西吗?”
金玉妍眼中的恶意有些明显:“我就知道你会如此。”
“是吗~”魏嬿婉同样回以一个十分挑衅的笑容。
“我会怎么?”
二人此刻针锋相对,眼中似乎有闪电在游走。
“我就知道~你迟早会走上这一条路的。当初在寺庙里的时候,我就知道你不会安于现状。没想到~果然打的是这样的主意。”
魏嬿婉嘴角扬起一个十分明显的弧度:“我的主意从始至终都没有变过,如今也只是听天意。顺天而行,才能长久。嘉妃~不会不知道吧~”
“自导自演如此,希望你可以永远顺遂下去。”
魏嬿婉嫣然一笑:“自然会的~要是我不能这样顺遂下去,那以后谁来护着嘉妃娘娘呢~”
金玉妍面上的表情十分嘲讽:“好啊~那就等着以后的娘娘来护着本宫好了~本宫很是期待呢~等到那一天的时候,魏娘娘可千万不要忘了本宫啊~”
“自然是不会忘了娘娘的~”
“哼。”
二人的交锋还是如此的阴阳怪气,不过她们二人此时所有的对立,却让魏嬿婉更加的兴奋,这是她的对手、是她的宿敌。
她们可以毫无遮掩地向对方展示自己那些恶劣的情绪,不用担心会被任何人知道。她们虽然看不惯彼此,却也不会将自己那不为人知的一面告诉给别人,让别人知道。
金玉妍和高曦月知道了这些事之后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动作,左右不过就是跟金玉妍多阴阳怪气了几回。
不过要是如懿和海兰知道了,只怕会气得跳脚呢~
这三位魏嬿婉目前的上司不但没有任何异议,甚至还护着魏嬿婉,于是她和弘历的接触就更加频繁了一些。
魏嬿婉的确道行高一些,将弘历迷的那叫一个五迷三道的,就这样保持着若即若离的距离,一面钩着,一面远着,将弘历钓成了翘嘴。
她是既在一边搞着后妃的进度,一边又在催着太医们的进度,同时对高曦月看的更加的详细、更加的紧,就差把高曦月捧在怀里、含在嘴里,生怕她化了。
七月的时候,弘历命广东开炉铸钱,等到八月又出了件大事,今年顺天乡试发现了作弊,在头场严密稽查,搜出来了许多夹带的人、交白卷的人、不完卷的人、文不对题的人,弘历大怒,特遣官员严密稽查。
结果还真的有不怕死的,硬撞上弘历的怒火,第二场仍然搜出了夹带的人,甚至点名时散去的人竟然多达了二千八百余人。
弘历当时下令,说搜捕到一个人就可以给银三两,结果竟然有负责搜捕的衙役私自带入纸片诬陷考生,来获取银两。
查获多人夹带作弊,弘历闻之震怒,严刑处置所有人员,以正科举之风。
后来又闹出了民间抗粮闹赈之事,弘历以为民风日刁,所以加强了镇压,还下旨责怪各地官僚懈怠废驰,令其整肃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