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即使齐骁已经明白了自己心意,明白了他也是爱着齐真真的,但还是什么都不打算做。
给沈时问安折子里的问候,和夜深人静时的思念,成了他仅能为齐真真做的事。
至于在深层面的事情,齐骁不想也不能继续下去。
如果按照本来的剧情发展,为了在齐骁面前争一口气,齐真真会利用沈时对她的喜爱,不停的作妖。
这个一心只有情爱的小姑娘,不惜让她的名声越来越臭,也要让齐骁看看,他不喜欢自己有的是人喜欢。
传到边关的消息越来越多,齐骁心里的根脆弱的防线,也就越来越松动。
然后就是身为男配的沈时,给二人送去了神助攻。
具体的事件很简单,心里装着齐骁的齐真真自从入宫以来,就极其厌恶沈时触碰,她虽占着宠妃的名头,却和沈时没有夫妻之实。
因着沈时确实是喜欢她,见她反抗的厉害也就没有强迫,毕竟是自己后宫的妃嫔,这一步还不是早晚的事,人还能跑了不是。
沈时一心想得到齐真真的心,想有一天对方也能像,他喜欢她那么喜欢自己。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沈时逐渐意识到齐真真没那么单纯,自己捧在手里的宠妃,心里很可能装着别的男人。
眼看着美人近在眼前却吃不到,刚开始齐真真还能仗着沈时喜欢自己,说一些甜言蜜语把人哄住,可当沈时对她已没有怜惜,只剩下不甘和占有欲时,任凭她巧舌如簧,世间的一切语言的显得苍白无力。
沈时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蓬勃的占有欲,他急切想要和齐真真圆房,甚至不惜霸王硬上弓,得不到齐真真的心,也要得到齐真真的人。
眼看自己一直以来的坚守就要化为泡影,最后关头齐真真宁死不屈,拼死撞到了柱子上,才打消了沈时施暴的动作。
为着这事沈时彻底厌弃了齐真真,觉得她竟然敢拒绝万人之上的皇帝,让自己很丢面子,一怒之下把人打入了冷宫。
脑袋撞了个血窟窿的齐真真,被扔破抹布般丢到冷宫,身边没有一个人陪着,她只能自生自灭。
后宫的奴才们最会见风使舵,齐真真当贵妃时,他们一个劲的拍马屁供着,当齐真真得罪皇帝失势时,这些人个个都想来踩一脚。
被丢到冷宫的时间是九月,进来时除了身穿的一套衣服,齐真真什么都没有。
为了填饱肚子,她只能吃馊掉的饭菜,可即使这样等到冬天来临时,她还是面临的巨大的危机。
没有人会给她被子,从小锦衣玉食长大的齐真真,在寒冷的冬夜被冻的瑟瑟发抖。
如果不是女主光环保佑,齐真真很可能死在冷宫。
后来的故事更简单,边关的齐骁听说齐真真在宫里悲惨的遭遇后,心痛到无法呼吸。
齐骁觉得都是因为他认不清自己的心,执意要送齐真真入宫为妃,才害她落到如此田地。
痛定思痛的齐骁,突然挣脱了皇权的枷锁,亦然起兵反叛。
关于战争的具体过程,没有太多的描写,总之就是齐骁费尽千辛万苦,终于领着人杀入皇宫,见到已经奄奄一息齐真真。
当时的齐真真已经是有进气没出气,整个人瘦的只剩下一把骨头,看着都让人心疼的想落泪。
一见到她这副样子,齐骁的眼泪当即落下,他抱着不成人形的齐真真,哭的不能自已。
然后有手下的将士来禀,“皇上见大势已去,在青阳殿纵火自焚。”
听到沈时的死讯,齐骁觉得出了一口恶气。
还记得送真真入宫时,她是一个漂亮又闪亮的姑娘,可在这吃人的皇宫不过两年,就被折磨的奄奄一息。
作为打进京城的领头人,在沈时自尽之后,齐骁接过他的职权成了皇帝。
他登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广昭天下有能之医,为齐真真调养身体。
大量奇珍异宝的药材堆积着,齐真真的情况却还是不太好,太医说她这是心病。
鬼门关走一趟后,齐真真比之前看开了许多,但唯一改变的就是,她对齐骁有了怨气。
“真真,你打我骂我都行,就是不要对我如此冷漠,你可能不知道,每当看到你面无表情的脸,我的心痛的像被捏碎了一样。”
二人之间的角色变幻,齐骁成了祈求爱的一方。
原本对他迷恋的不行的齐真真,听完这番热烈的表白后,反而没什么反应。
“如果不是你,这一切都不会发生,我不该喜欢你的,我以后也不会喜欢你了。”
察觉到齐骁的目光还在她脸上流连,齐真真一脸冷漠的说道。
听完她无情的话语后,齐骁不是一脸心痛的表情。
总之通过男配沈时的作妖,这场女追男的背德爱情,成功变身为追妻火葬场。
这是沈时唯一不是受害者的世界,认不清自己内心的齐骁有错,拿他的爱当幌子气人的齐真真有错,想霸王硬上弓的沈时更是有错。
如果真要说谁是完全的受害者,那可能只有季樱儿一人。
毕竟这个傻姑娘,直到沈时纵火自焚前,还在苦苦等待着,他曾经许诺的一生一世。
而后更是冲入火场,和沈时一起葬身火海。
这个世界的男女主,虽然脑子不太正常,爱搞火葬场的那一套,但镇北侯确实是个忠君之将,最起码现在还是。
只要沈时不太过分,他的皇权可以说稳如泰山。
由于穿过来的时间很早,沈时不担心齐骁谋反,反倒是担心张宰相有不臣之心。
毕竟如果不是被齐骁谋反打乱了计划,张宰相这个老贼,还真打算让自己的女儿给他下毒。
这么思考着,沈时回复齐骁的折子,不再是一个简单的“阅”字,而是用赤红的朱笔写了好几句话。
“令爱在宫中一切都好,镇北侯无需过于牵挂。”
沈时先是回复了关于齐真真的问题,而后接着写到:“但近来京中之事繁多,朕甚感不悦,特令镇北侯于下月归京,为朕分忧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