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然如此,徐云山宁愿背负骂名,亦要做成此事。
当然虽说不怕挨骂,但也不能如此没有顾虑,想如国丧之前的设想那般兵发二十万怕是不现实的了。
于是徐云山很快就颁布了两道诏书,一道是西域残破,既然西域诸国皆亡,那大虞就应该将这些土地接管过来,既然要接管治理,那就要派遣军队前去驻守。
可是西域之大,何止千里?所以所需驻军定然不少,经过朝堂中多番激烈的讨论,决定将除了番斯伯外的二十七国拆分为五十四郡,每郡驻军两千,合计起来,共计十万八千人。
其实这已经远远超出徐云山的期望,因为他若想以军队演习的名义突然对番斯伯用兵,这十万八千人他能抽调出六万以上的人马,这对于他来说已经足够。
因为这只是他西征的第一路兵马。
而第二路兵马就跟他发布的第二道诏书有关,那就是考虑到西域遭到了番斯伯的洗劫,短期内的贸易难以恢复到曾经的水平。
那就只能从海路增收回来,那就注定了海路要增设兵马护卫商贾去到更远的地方做买卖。
同样经过几番争论,珠崖镇海司地兵马直接扩充到了三万人,这三万人只需调出两万海师,直奔番斯伯,加上徐云山原本布置的内应响应,南北夹攻之下,一战可灭番斯伯。
当然徐云山的诏书↑的由头都写的冠冕堂皇,纵然有些人有心反对,也挑不出什么毛病,毕竟诸臣公也想不到徐云山会选择海陆两路夹攻。
于是在徐云山的推动下,整个朝廷都动了起来,主要是针对西域诸国灭国之后的土地,毕竟扩土千里是大事,且需要动用的资源更多。
而珠崖海运体系已经颇为成熟和完整,无非就是增兵而已。
徐云山则反过来,明面按照朝廷诸公定下的方针,着力西域之地的恢复,实际则是暗中给珠崖镇海司输送了不少资源,就连朝廷原本就看管的很严的天雷丹也运去了不少,他是想要把整个海师打造成无坚不摧的海上巨龙。
最后安排完一切了之后,徐云山当即借口要去巡视南边,便将朝廷托付给了新任内阁阁老徐挽声、兵部尚书徐世帆(龙门郡王徐远直弟弟徐远??之子,徐远直没有儿子,便过继了徐远罡之子徐世帆作为嗣子。徐远直两年前薨逝,徐世藩降级袭爵位龙门郡公。)二人,任命二人兼任临时设置的御前辅政大臣。
安排就绪后。徐云山率领三万禁军顺江而下,先到海源郡(大虞龙兴之地,上古虞国国都。)祭祀大虞开国前的历代先祖。
然后徐云山假托收到仙人托梦,让他在历代先帝陵山结庐而居,请得道道人在陵山诵经八十一日,为大虞国运祈福。
徐云山这一出,顿时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虽说徐云山信奉道家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但是徐云山历来不会因为这种玄而难言之事而荒废政事,何况需要八十一天之久,那八十一天之后呢?徐云山是回京还是继续南下巡视也没给个准话。
但是如今天下太平,朝廷运转良好,徐云山哪怕八十一天乃至半年不在,似乎也不会出什么问题。
只是,她们哪里想到,徐云山根本就是金蝉脱壳之计,一切都是他早就计划好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