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文官首位的胡惟庸,表面上依旧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
可他的脑子,却是一点没闲着。
“就算这次大朝会事关他林昊,不也应该是借机把他弄到京城来吗?”
“怎么一副要借机将他林昊及其相关之人,全部一网打尽的样子呢?”
“难道,是我想错了,老相国也想错了?”
“看看再说!”
想到这里,胡惟庸就再次静下心来,只专注于眼前事态。
而他的旁边,徐达虽然也是一副漠不关心的样子,但他的余光却停留在了朱元璋的脸上。
“我这皇帝老哥惩治贪官,哪次不是义愤填膺,庄严肃穆的?”
“怎么这一次,不仅阵势过大,还有那么点得意的意思?”
“难道还有什么别的目的?”
想到这里,徐达也和胡惟庸一样,只专注于眼前事态。
而他们的身后,分别以他徐达和胡惟庸为首的李文忠和沐英,以及孔克表和涂节等人,见他们二人都默不作声,也都跟着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
此刻的朱元璋,倒是没有发现文武两位宰相,都在默默的关注着他。
也不是说他发现不了,只因为他已经提前陷入了,成功改写未来的喜悦之中。
可也就在朱元璋心中暗喜之时,柳卫华却是恭敬一拜道:“陛下,可否听臣一言?”
朱元璋看着此刻的柳卫华,虽然他已囚服在身,披枷戴锁,但他还是跪得腰身挺直,一副无愧天地的正人君子样。
“该不会真如妹子所愿,他林昊真有什么‘情有可原’的理由吧?”
“不可能!”
“绝对不可能!”
“这天底下,就绝对没有什么理由,可以让偷漏农税这种滔天大罪,变得‘情有可原’。”
想到这里,朱元璋就当即怒道:“大胆!”
“你已囚服在身,披枷戴锁, 你已是罪人之身,怎敢还在朕的面前,自称为臣?”
柳卫华看着朱元璋道:“在陛下面前,臣和林大人,乃至整个大同府的官吏,都是罪臣。”
“可在天地之间,在百姓面前,在戍守边疆的那么多军士面前,臣不觉得臣和林大人,乃至整个大同府的官吏是罪臣。”
“甚至,我们还是功臣!”
柳卫华的声音虽然不算很大,但却字字铿锵有力,中气十足。
众人看着此刻的柳卫华,虽然也和朱元璋一样,觉得他这话荒谬至极,不要脸至极。
可就凭他这无愧天地的气势,又足以给人一种,他好似真的无愧天地的感觉。
最起码在他自己看来,他和他辖下的官吏,真的仅仅只是有愧于陛下而已!
满朝文武看着此刻的柳卫华,都有这样的感觉,更别说是观人入骨的朱元璋了。
此刻的朱元璋,脸上不仅没有了那一抹不大明显的‘得意之色’,甚至还有了一抹稍微明显的‘担忧之色’。
“难不成,这天底下还真有可以让偷漏农税这样的重罪,变得‘情有可原’的理由?”
想到这里,朱元璋甚至有了明显的不安之感。
顿感心虚的朱元璋,直接就当众爆发出滔天怒火。
他先是一巴掌拍在龙头扶手之上,紧接着就近乎于面目狰狞的指着柳卫华怒道:“好你个柳卫华啊!”
“都说人士将死,其言也善,你却是死到临头,还敢在这里大言不惭。”
“朕本来只想判处你们腰斩之刑,现在看来,腰斩都轻了。”
紧接着,朱元璋又看向一旁的韩宜可道:“韩宜可,把你查到的罪证,全部拿出来。”
“朕要他们死得心服口服!”
韩宜可行礼一拜之后,就卸下背上的包袱,大大方方的摊开在地。
而徐达和胡惟庸等人,则是全部朝地上的证据看去。
他们的眼里,是一本厚厚的账册和一张卷起来的图纸,以及九把钥匙。
除此之外,还有九个香囊大小的小包袱!
韩宜可在整理这些证据之时,还把写有标记的九个小包袱,分别与九把钥匙进行配对。
众人看着这一幕,也是不由的面露好奇之色,他们只觉得自己活了大半辈子,还没见过这种独特的罪证!
“这些东西是?”
朱元璋看过这独特的罪证之后,似有疑惑的开口问道。
韩宜可朗声说道:“回禀陛下,这些证据足以证明大同县知县林昊,的确犯有偷漏农税之罪。”
“不仅如此,还足以证明大同府知府柳卫华,及辖下诸多官吏,都参与此事。”
朱元璋听后,那颗还有些悬着的心,瞬间的就放了下来。
可也就在他准备开口定罪之时,韩宜可又继续说道:“臣还查到了,他们私自匿下的粮食数目,以及藏匿地点。”
说着,他就拿起账册,双手奉上道:“这本账册详细记载了,大同县县衙及大同府辖下各州各县,向农民征收的农税数目,以及除去应付朝廷的税收之外,私自匿下的农税数目。”
“请,陛下过目!”
朱元璋看着一本正经的韩宜可,当即就在心里暗骂他一声‘不知变通’。
明明有证据就可以了,还非要走当众展示的流程。
当然了,朱元璋也只是在心里,小小的抱怨一下而已。
他也知道,流程走得越到位,他就越能杀得满朝文武无话可说!
想到这里,朱元璋就示意王升下去拿账册。
紧接着,他又主动问道:“那剩下的卷纸,钥匙,小包袱,又是什么?”
韩宜可将账册交给王升之后,又拿起卷起来的图纸道:“这张图纸之中所标地点,正是他们私自匿下农税的藏匿地点。”
“请,陛下过目!”
正在翻看账册的朱元璋,当即开口道:“你把这图纸交给户部尚书即可!”
很快,户部尚书杨思义,就抱着玉笏,走出文官之列。
韩宜可不忍年事已高的杨思义亲自走过来,他就快步走到杨思义的面前,双手奉上地图。
杨思义拿过地图之后,就认认真真的看了起来。
所有人的眼里,杨思义看过地图之后,突然就眼前一亮。
“陛,陛下!”
“老臣以为,这地图还得您亲自过目才是啊!”
众人见杨思义的反应如此反常,也是瞬间就把目光集中在了,他手里的地图之上。
要知道这位老尚书,可是自朱元璋称吴王时期,就一直追随在侧的老功臣。
虽然他没有上过战场,但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
他能有如此反常的反应,就足以证明这张标有农税藏匿地点的地图,必有其反常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