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日记171
京城的冬夜,寒风凛冽,如同一头猛兽在街巷中横冲直撞,吹得门窗哐当作响。荣国府内,灯火通明,却也难以驱散这彻骨的寒意。
怡红院内,贾宝玉刚从贾母处请安回来,身上还带着几分室外的冷意。他随手将斗篷递给袭人,正准备坐下喝口热茶暖暖身子,就听见门外传来一阵轻轻的脚步声,紧接着,门帘一挑,雪雁走了进来。
雪雁手里捧着一个精致的漆盒,脸上带着些许拘谨的笑意,说道:“宝二爷,林姑娘让我给您送些她亲手做的点心,说是知道您夜里读书容易饿。”贾宝玉一听,眼睛顿时亮了起来,忙笑着接过漆盒,说道:“快替我谢谢林妹妹,她总是这般细心。雪雁,你也别忙着走,外面天寒地冻的,进来喝杯热茶再回去。”
雪雁推辞不过,只得走进屋内,在一旁的小凳上坐下。袭人手脚麻利地给她倒了一杯热茶,雪雁双手接过,轻抿一口,暖意在腹中散开,驱散了不少寒意。
贾宝玉打开漆盒,拿起一块点心,放入口中,细细品味,脸上满是满足之色。吃了几口后,他像是突然想起什么,抬头看着雪雁,说道:“雪雁,你跟在林妹妹身边也有些时日了,可曾听过旁人对你们林家的议论?”
雪雁微微一愣,眼中闪过一丝犹豫,随即低下头,小声说道:“宝二爷,旁人说什么,我们做下人的也不好多嘴。只是……只是偶尔会听到一些关于林姑娘身世的闲言碎语。”
贾宝玉皱了皱眉头,放下手中的点心,说道:“我就知道,这府里的人,总是喜欢嚼舌根。林妹妹自幼丧母,又远离家乡,来到这荣国府,本就孤苦伶仃,他们却还要在背后说三道四。雪雁,你可别把那些话放在心上,林妹妹心地善良,才情出众,岂是那些俗人能比的。”
雪雁轻轻点了点头,眼中满是感激之色:“宝二爷,您对林姑娘的好,我们都看在眼里。只是这世间之人,往往只看表面,不看内里。就像……就像有些人,明明看着一表人才,可实际上却心如蛇蝎;而有些人,虽然长相平凡,却有着一颗金子般的心。”
贾宝玉听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道:“雪雁,你这话倒是说到点子上了。世人大多以貌取人,却不知这外貌不过是一副皮囊,真正重要的,是一个人的品行和内心。就拿那戏文里的曹操来说吧,人人都说他是奸雄,可若单看相貌,说不定也是腰圆背厚、面阔口方、剑眉星目、直鼻权腮,一副英雄气概呢。”
雪雁微微睁大了眼睛,显然对贾宝玉的这番言论感到十分新奇:“宝二爷,您这话可真是稀奇。平日里听那些先生讲学,还有戏文里唱的,都说曹操是个大奸臣,生性多疑、阴险狡诈,怎么会有这般英雄的相貌呢?”
贾宝玉笑了笑,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热气,缓缓说道:“雪雁,这你就有所不知了。那戏文和小说,不过是文人墨客笔下的产物,为了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往往会进行夸张和渲染。曹操固然有他的缺点,但他能在乱世之中崛起,统一北方,建立一番霸业,岂是一个简单的人物?他的智谋、胆识和雄才大略,又岂是那些只知纸上谈兵的人能比的?”
雪雁听得入了神,不禁追问道:“宝二爷,照您这么说,那曹操也并非像戏文里说的那般十恶不赦了?”
贾宝玉放下茶杯,站起身来,在屋内缓缓踱步,说道:“我也并非要为曹操翻案,只是觉得这世间之事,不能一概而论,人也不能仅凭他人的三言两语就妄下定论。曹操在政治上有他的手段,在军事上有他的谋略,在文学上也有颇高的造诣。他的诗歌慷慨悲凉,抒发了自己的壮志豪情和对天下苍生的关怀。这样的人,又怎能仅仅用一个‘奸’字来形容呢?”
雪雁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说道:“宝二爷,您这么一说,我倒是明白了一些。就像我们平日里看一个人,不能只看他的穿着打扮、长相美丑,还要看他的为人处世、心地好坏。”
贾宝玉满意地笑了笑,说道:“正是这个道理。就拿咱们府里的人来说吧,有的人表面上对人客客气气,可背地里却勾心斗角、争权夺利;而有的人,虽然言语不多,看起来普普通通,却心地善良,乐于助人。雪雁,你跟在林妹妹身边,可要多学着点,不要被这世间的表象所迷惑。”
雪雁连忙站起身来,恭敬地说道:“宝二爷,您的教诲,雪雁记下了。林姑娘平日里也总是教导我,要做一个正直善良的人,不要被世俗的眼光所左右。”
贾宝玉微微颔首,说道:“林妹妹心思通透,你能在她身边伺候,是你的福气。对了,雪雁,你可曾读过曹操的诗?”
雪雁有些不好意思地摇了摇头,说道:“宝二爷,我一个小丫鬟,哪有机会读书识字呢?平日里也就是听林姑娘和姐妹们吟诗作画,跟着学了些皮毛。”
贾宝玉笑了笑,说道:“无妨,我且给你念一首曹操的《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螣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他念完后,又细细地给雪雁解释了一番诗中的含义。雪雁听得如痴如醉,心中对曹操这个人物又多了几分敬佩。
“宝二爷,没想到曹操的诗竟如此大气磅礴,充满了豪情壮志。看来,真的不能只凭别人的话就对一个人下判断。”雪雁感慨地说道。
贾宝玉点点头,说道:“是啊,这世间之人,形形色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和苦衷。我们不能因为别人的片面之词,就对一个人产生偏见。就像我和林妹妹,虽然平日里也会有些小吵小闹,但我知道,她的心地是最善良的,她对我的情谊也是最真挚的。”
说到这里,贾宝玉的脸上泛起一丝红晕,眼神中满是温柔。雪雁看在眼里,心中不禁暗暗感叹,宝二爷和林姑娘之间的感情,真是让人羡慕。
“宝二爷,您和林姑娘的感情真好。要是这世间的人都能像你们一样,多一些理解,少一些偏见,该有多好。”雪雁由衷地说道。
贾宝玉轻轻叹了口气,说道:“雪雁,你说得容易,可这世间的偏见和误解,又岂是那么容易消除的?就像曹操,千百年来,人们都对他存有偏见,即便他有再多的功绩,也难以改变人们对他的看法。不过,只要我们自己心中有一杆秤,不被外界的声音所左右,也就足够了。”
雪雁若有所思地说道:“宝二爷,您的话,雪雁会一直记在心里的。以后,雪雁看人的时候,一定会多想想您今天说的话,不再以貌取人,也不再轻易相信别人的片面之词。”
雪雁这时才想起受林黛玉之托,前来给贾宝玉送她新写的诗稿。轻声说道:“宝二爷,林姑娘让我把她新写的诗稿给您送来。”
贾宝玉闻声,忙放下手中诗集,满脸欣喜地接过诗稿,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快,快给我看看,林妹妹又作了什么好诗。”他迫不及待地展开诗稿,细细品读,时而点头称赞,时而轻声吟诵。
待看完诗稿,贾宝玉才想起雪雁还在一旁,忙笑着说道:“雪雁,你快坐下,外面天寒地冻的,可冻坏了吧?袭人,快给雪雁倒杯热茶来。”雪雁推辞不过,只得在一旁坐下。
接过热茶,雪雁轻抿一口,暖意从舌尖蔓延至全身。她抬眼打量着屋内的陈设,不经意间看到桌上放着一本《西厢记》,眼神里闪过一丝好奇。
贾宝玉顺着她的目光看去,笑道:“雪雁,你可是对这书感兴趣?这《西厢记》写得极好,崔莺莺与张生的爱情故事,真是令人感慨。”雪雁微微红了脸,小声说道:“宝二爷,我只是个小丫鬟,不懂这些。”
贾宝玉摆摆手,说道:“这有什么不懂的,读书本就是为了知晓世间情事、人情冷暖。雪雁,你别看那些酸腐文人平日里满口之乎者也,一副道貌岸然的样子,可我看呐,他们色心最重,心思全在女人身上。”
雪雁惊讶地瞪大了眼睛,脸上满是疑惑:“宝二爷,您这话从何说起?那些文人不都是饱读诗书、满腹经纶的吗?”
贾宝玉坐直身子,兴致勃勃地说道:“雪雁,你还小,不懂这些。你看这《西厢记》里的张生,虽是个书生,可一见到崔莺莺,便失了魂儿,为了她茶不思饭不想,还想尽办法接近她。虽说这是一段佳话,可也看得出,这文人一旦动了情,那心思可就全在女人身上了。”
雪雁想了想,说道:“也许是张生对崔莺莺情深意重呢?”
贾宝玉哼了一声,说道:“情深意重是一方面,可你再看看那些文人写的诗,大多是为女人而作。什么‘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还有‘美人卷珠帘,深坐蹙蛾眉’,满篇都是对女人的赞美和思念。我看他们平日里读书,心思都没放在正途上,都被女人勾去了魂儿。”
雪雁听得入神,不禁问道:“宝二爷,那您觉得读书的正途是什么呢?”
贾宝玉一脸认真地说:“我觉得读书是为了明白事理,懂得如何待人接物,如何关心身边的人。而不是像那些酸腐文人,读了些书就自命不凡,整天想着如何讨女人欢心。”
正说着,袭人端着点心走了进来,听到他们的谈话,忍不住笑道:“宝二爷,您又在和雪雁说些什么呢?人家雪雁一个小姑娘,被您说得都不好意思了。”
贾宝玉笑着摆摆手:“袭人,你别打岔,我正和雪雁说着那些文人的事儿呢。你说,是不是很多文人都这样,表面上一本正经,实际上满脑子都是女人?”
袭人笑着摇摇头:“宝二爷,您可别以偏概全。这世上还是有很多正人君子的,不能因为几个文人的行为,就把所有人都看扁了。”
贾宝玉不以为然地说:“我看这荣国府里请来的那些清客相公,整日里就知道阿谀奉承,附庸风雅,一见到漂亮的姑娘,那眼睛都直了。他们肚子里那点墨水,都用来写些风花雪月的玩意儿了。”
雪雁听着他们的争论,心中也在思索。她想起平日里在府里见到的一些文人,确实如贾宝玉所说,言行举止透着一股轻浮之气。
“宝二爷,您这么一说,我倒想起有一次,我陪林姑娘去园子里赏花,碰到几个清客相公。他们看到林姑娘,就一直盯着看,还在背后小声议论,言语间尽是轻薄之意。”雪雁皱着眉头说道。
贾宝玉听了,气愤地说:“你看看,我说的没错吧。这些人,读了几本书,就以为自己了不起了,全然不顾礼义廉耻。林妹妹那般高洁的人,岂是他们能随意议论的。”
袭人连忙劝道:“宝二爷,您消消气。这世上什么样的人都有,咱们也管不了那么多。您还是好好看看林姑娘的诗稿,别辜负了她的一番心意。”
贾宝玉这才平复了情绪,重新拿起诗稿,说道:“还是林妹妹的诗好,清新脱俗,没有那些俗气。她读书,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对生活的感悟,不像那些酸腐文人,只知道写些低俗的东西。”
雪雁看着认真读诗的贾宝玉,心中对他的看法又多了几分敬佩。她原以为贾宝玉只是个养尊处优的公子哥,整日里只知道和姐妹们玩耍,没想到他对这些事情竟有如此深刻的见解。
“宝二爷,您对林姑娘真好。林姑娘有您这样的知己,真是她的福气。”雪雁由衷地说道。
贾宝玉抬起头,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和林妹妹心意相通,她懂我的心思,我也懂她的。我们在一起,谈诗论画,谈古论今,那才是真正的乐趣。不像那些人,只知道追求功名利禄,沉迷于儿女私情。”
雪雁听着,心中泛起一丝羡慕。她想着,要是自己也能像宝二爷和林姑娘一样,有一个知心的人,能一起谈天说地,该有多好。
不知不觉,外面的雪越下越大,屋内的炉火却烧得更旺了。贾宝玉和雪雁又聊了一会儿,雪雁才起身告辞。
贾宝玉微笑着说道:“如此甚好。天色也不早了,你回去吧,替我向林妹妹问好,就说我很喜欢她送的诗诗。”
雪雁答应一声,起身告辞。贾宝玉看着她离去的背影,心中感慨万千。这一夜的交谈,不仅让雪雁对人性有了新的认识,也让贾宝玉自己对世间的偏见和误解有了更深的思考。
看着雪雁离去的背影,贾宝玉陷入了沉思。他深知,在这复杂的世间,能保持一颗纯净的心,是多么不容易。而他,也希望能和林黛玉一起,坚守内心的那份美好,不被世俗的污浊所沾染。
在这纷繁复杂的世间,能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不被表象所迷惑,不被他人的言论所左右,又谈何容易呢?但贾宝玉知道,只要心中有真爱,有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就一定能在这茫茫人海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