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锦岩站在城墙上,披着厚重的斗篷,目光深沉地注视着城外。
她的双手紧握成拳,掌心微微发汗——这样的寒冬,粮食不够,百姓的御寒物资也不足,若是匪徒趁势进攻,城中能坚持几日?
然而,面上的坚定却不容一丝动摇。
身旁,刘尧策马而来,身姿挺拔,满面肃杀之气。
他纵马停在古锦岩身旁,眼神中带着几分担忧,却话到嘴边只是化作一声叹息。
“古将军,城中的粮仓已经清点过了,现有的粮食最多能支撑一个月。
若匪徒围城,恐怕……”赵凌风话未说完,却被古锦岩抬手止住。
“我知道。”古锦岩的声音平静,目光却始终投向远方的山峦,“但若我们将所有的兵力都放在防守城墙上,百姓们的生活就会更加艰难。
我们不能只是守住城墙,还要让城中人心稳定,免得未见敌至,先乱了阵脚。”
刘尧眉头紧锁,沉声道:“古将军说得对,只是我们人手不足,且匪徒动向不明,怕是两边兼顾会更显吃力。”
他顿了顿,转身朝身后招了招手,白霓裳便披着一件皮质斗篷,缓缓走了过来,眉目间带着几分凝重。
“古将军,”林敏微微低头,双手抱拳,“关于城防,我已经仔细查看过。
城墙北侧和东南角地基不稳,是最薄弱的地方,匪徒一旦攻城,最有可能从这两个方向下手。
我们可以加固城墙,但冬日寒风将至,工人们也面临着粮食匮乏的困境,进度会十分缓慢。”
古锦岩听着,点了点头,目光却不曾从远方移开。
良久,她缓缓说道:“林敏,你立刻安排人,先将所有能防御的点位加固,然后再在每个薄弱点增加哨兵。
虽然敌情紧迫,但守住城门的同时也要留意城中百姓的动向,不能因为加强城防而让他们失去安全感。”
林敏微微一怔,随即会意地点头,转身去布置任务。
刘尧看着她离开的背影,忍不住问道:“古将军,您对林敏说得如此细致,但如果我们真要两边兼顾,这座城的防线能撑多久?”
“至少在匪徒攻来之前,要让百姓觉得这座城依然稳固。”
古锦岩声音坚定,眸光中透着一丝决绝,“若百姓们心生恐惧,等匪徒攻到城下之时,我们将不堪一击。”
她的话透着一种无声的力量,让刘尧不由得心生敬佩。
虽然形势危急,但古锦岩依然清楚自己必须在百姓与城防之间取得微妙的平衡。
城中另一侧,吕谦正挨家挨户探访,面带温和的笑容,与街头巷尾的百姓攀谈着。
每次经过一户人家,他都会询问粮食、取暖物资的情况,有时甚至亲自替老人和孩子们搬运柴火。
随着他的身影出现在各个街角,原本忧心忡忡的百姓们渐渐露出些许安心的神色。
“吕大人,咱们的粮食还能撑多久?听说匪徒们又要来了……”
一个年迈的妇人颤抖着问道,眼中满是忧虑。
吕谦微笑着安慰道:“大娘别担心,将军们和各位大人们都在努力筹措,赫沙城不是第一次面对这样的困难了。
城墙有我们守着,您们只管好好过日子,照顾好家里的孩子。”
说话间,他抬头望了一眼远处的城墙,心中却也多了几分沉重。
他明白古锦岩的艰难抉择,她既要坚守城防,又要确保百姓的生活稳定。
然而,这一切都必须在有限的资源内进行,甚至连他,也无法预见接下来的局势。
每到一户,他都耐心地倾听着每个人的诉求,安抚他们的情绪。
这不仅仅是让百姓安心,更是在为古锦岩赢得时间。
那些老人、孩子在他的问候下似乎放松了许多,谈笑间,寒意似乎也少了几分。
夜晚降临,古锦岩在灯下独坐,沉默不语。
城防图纸铺在桌上,刘尧和林敏一左一右,站在她身旁,静静等待她的决策。
古锦岩的目光在图纸上游移,指尖轻轻在几个关键点上划过,似乎在思索如何将有限的资源最大化利用。
突然,她抬起头,眼神坚定地看向两人:“刘尧,你去挑选一队精锐,专门负责突发情况,若城中有任何风吹草动,立即应对。
林敏,你则继续加强薄弱点的守卫,并且巡视各处工地,确保加固工作无误。”
刘尧与林敏对视一眼,齐声应道:“遵命。”
就在这时,吕谦推门而入,身后带着几分冷意。
他轻轻拍去斗篷上的雪花,走到古锦岩面前,低声禀报:“古将军,城中百姓的情绪已基本安定。
多亏您及时派人到处安抚,否则恐怕此时城内早已人心惶惶。”
古锦岩点头,感激地望了他一眼,缓缓说道:“吕谦,辛苦你了。接下来,还需要你继续巡查城内,有任何异常立即汇报。”
吕谦轻轻一笑,微微躬身道:“古将军放心,谦定当尽职。”
几人商讨完毕,各自离去。
古锦岩一个人坐在桌旁,手指轻轻触摸着地图上的城墙轮廓。
赫沙城的安危,全系于她和这些忠诚之人的肩上。
几日后,城中的防御工程进展顺利,百姓们的情绪也稳定下来。
虽然天空时不时飘起雪花,寒风越发凛冽,但每个人的目光中似乎多了些许笃定与从容。
吕谦在街头安抚民众的身影,刘尧巡视城墙的步伐,林敏布置防线的指令,城中百姓看在眼里,心中的不安也逐渐消散。
这一切,古锦岩看在眼中,内心不禁生出几分温暖。
这些忠诚的战友们用自己的方式,将她的信念传递给了城中的每一个人。
冬日的夜晚格外安静,仿佛连寒风也感受到这座城的坚韧与守护。
古锦岩站在城墙上,抬头看着满天星光,嘴角浮现出一抹微笑。
这一夜,赫沙城在无声中承载着这份温暖与决心,静待着黎明的曙光。
冬季的寒风夹带着刺骨的冰冷,吹过赫沙城周边的村落,枯枝在风中瑟瑟作响。
村外,山林深处隐隐有几缕炊烟升起,飘散在空中,如同夜色下的蛛网。
黑夜之中,一群黑影悄然潜伏在林中,领头的是一个身材魁梧的汉子,胡子拉碴,神色凶狠。
铁蛮站在寒风中,目光冷峻地盯着不远处的村庄,眼中透出一抹残忍的笑意。
“冬天了,城里人粮食该紧了吧?”铁蛮咧嘴笑了笑,露出一口黄牙,声音低沉却带着些许讥讽。
他挥了挥手,身后的手下纷纷点头领命,一个个披着黑色的斗篷,提着火把,朝村庄摸去。
铁蛮的手下早已得令,这一夜,村庄中的人家几乎无人幸免。
他们用火把点燃屋顶,看着炊烟升起,熊熊烈火吞噬着寒夜,映照在村民们惊恐的脸上。
村民们仓皇逃出家门,眼中满是震惊与无助,有些年迈的老人和孩子还不知所措,茫然地站在火光之中,哆嗦着盯着面前的一切。
“快,跑进赫沙城去!”
有人带头喊了一声,村民们便如同潮水般向赫沙城的方向奔逃,心中唯一的念头就是找到一处避难的地方。
赫沙城虽然不大,但他们知道,那里总会给他们一口饭吃,至少比在这寒冬的夜里无家可归要好上许多。
铁蛮站在远处冷冷地注视着,目光中闪烁着冷漠的光芒。
他并未阻拦村民逃入赫沙城,甚至有意引导着他们朝那方向去。
只要这些村民涌入城中,就会迅速耗尽城里的粮食储备,到时,不用他动手,城中人自会因资源短缺而产生矛盾。
“就让他们自己斗吧。”
铁蛮低声说道,带着手下悄无声息地隐入黑暗之中。
火光映照在他的脸上,透出一股阴冷的笑意。
城外的村庄在一夜之间化为灰烬,村民们则拖家带口地涌入赫沙城。
向守城的士兵们哀求道:“让我们进去吧,家没了啊,外头冷得活不下去!”
他们的声音充满着绝望,双手合十,不断哀求,希望能得到一份庇护。
守城士兵站在城门旁,望着城外那些衣衫褴褛、满脸灰尘的村民,心中涌动着复杂的情绪。
他们是战乱中流离失所的百姓,带着期盼的眼神。
仿佛赫沙城就是他们最后的庇护之地。
士兵们有些人眼中带着同情,有些则流露出犹豫与不安,但军令难违——他们不能擅自放这些百姓入城。
终于,一名年长的士兵忍不住上前,向领队请示:“大人,这些人……
咱们真的不能放他们进去吗?他们看上去都很虚弱……”
领队抬头望了一眼远方,那里是渐渐泛起黄沙的荒地,战火过后残破的村落依稀可见。
领队叹了口气,低声说:“军令如山,我们是守城士兵,不是慈善家。
若放进城中,城里的粮食和水又能支撑几天?”
正在这时,一阵马蹄声从城内传来,士兵们回头望去,只见古锦岩骑马赶来,她神情冷峻,带着一丝焦虑。
在她身后,红页紧跟而来,双手扶着斗篷,生怕风沙扰乱了小姐的衣衫。
古锦岩下了马,直接朝城门口走去。
她见到城外的百姓,脸色微微一沉,走到领队面前,沉声问道:“为何迟迟不放人入城?
他们也是百姓,是赫沙城的同胞。”
领队低头回道:“古将军,属下并非不愿,但城内物资本已紧缺,若再收留这么多流民,恐怕不足以维持整个城的百姓生计。
请将军三思。”
古锦岩听罢,沉默片刻,目光扫过那一张张饱经风霜的面庞。
这些人,或老或幼,面容苍白,身上衣物破烂,有的怀中抱着瘦弱的孩童,有的搀扶着年迈的父母。
她的心中微微一颤,那些无助的眼神仿佛深深刺痛了她的内心。
她缓步走向一名妇人,那妇人怀中抱着一个瘦弱的孩子,孩子双目无神,似乎连哭的力气都没有。
古锦岩微微蹲下身,轻轻拉住妇人的手,柔声问道:“你们从哪里来?怎么会流落到这里?”
妇人哽咽着,几度说不出话。
最终才断断续续地说道:“大人,我们原是山那边村子里的……村子被匪徒烧了,家里人全都散了。
只剩下我和这孩子,逃到这里,实在是走不动了……
听闻赫沙城有善心的大人,我们才敢过来碰碰运气。”
古锦岩轻轻叹了口气,心中百味杂陈。
这些百姓经历了难以言喻的苦难,若将他们拒之门外,不啻于将他们送入死地。
然而,领队的话也并非无道理,赫沙城本就因为战乱而资源紧缺,如今再接纳更多人,整个城市的物资分配将更加吃紧。
她站起身,定了定神,转身对领队说道:“让这些百姓入城,但要登记每个人的情况,安置到城中一些空置的宅院。
并且,按照急需程度,分发粮食与水。告诉城中的人,我们要共度难关,互相扶持。”
士兵们立刻将城门缓缓打开,那些百姓见状,纷纷跪地感谢,眼中满是感激的泪水。
古锦岩看着这一幕,心中微微放松,但心头的担忧依旧挥之不去。
她轻声吩咐红页:“去将城中粮仓的情况统计一下,水源的分配也重新做个安排。
我们恐怕需要节约度日了。”
城内的百姓看到这些新来的村民,心中也逐渐积累起不满。
他们不禁议论纷纷,眼中带着隐隐的敌意:“这些外来的人,凭什么占用我们的粮食?”
“是啊,咱们将军本是好心,可若一直这样下去,咱们都要饿肚子了!”
于是,私底下,有些人开始在暗处散布谣言。
说什么“这些外来的村民是来抢我们粮食的”。
“他们进城只是为了捞一把,根本不值得同情”。
城中的气氛愈发紧张,甚至有些地方发生了小规模的冲突。
一个年长的村民只是为了多拿一小块馒头,就被城内的几个青壮男子围堵在角落,恶狠狠地训斥了一顿,甚至推搡着逼他交出所有粮食。
村民们无奈,既没有反抗的勇气,也不敢冒着被驱逐的风险与城内百姓发生冲突。
他们在心里怀抱着感激,但也满心愧疚和不安,生怕成为城中百姓的负担,更怕城主因此而将他们逐出城去。
这时,古锦岩得知了城中的骚动。
她坐在府中,听着红页的汇报,眉头紧锁,神情凝重。
她沉默片刻,缓缓说道:“我们必须找到方法,让这些人暂时安顿下来,同时也要让城内百姓明白,这并非这些村民的错。”
古锦岩决定召开一次公开的集会。
她亲自站在高台之上,向全城百姓解释了村民们的遭遇,描述了他们的困境。
她恳切地说道:“赫沙城是我们共同的家园,而这些乡亲们也曾是守护这片土地的一部分。
今天他们无家可归,正是需要我们伸出援手之时。
我们会尽最大努力调配资源,保障每一个人的生活。”
她的声音虽不高,但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
台下的百姓安静地听着,不少人被她的言辞打动,原本积累的不满似乎有所缓解,纷纷低声议论起来。
然而,事情并未因这次集会而彻底平息,随着冬日愈发寒冷,城中存粮越来越少。
一些百姓的耐心也逐渐耗尽,甚至有人暗自计划要将村民驱逐出城。
铁蛮坐在远处的山头,眺望着赫沙城方向。
仿佛已经预见到那座城池内暗潮汹涌的情形,嘴角露出得意的笑容。
正是这种资源紧张下的人性弱点,才是他最锋利的武器。
而他唯一需要做的,就是静静等待城中矛盾激化到不可调和的那一刻。
一日夜晚,赫沙城内再次爆发冲突。
几名城中百姓与村民因水源问题发生争执,进而演变成了肢体冲突。
听闻消息的古锦岩立刻赶到现场,身边带着几名护卫。
她面对怒气冲冲的百姓和无助的村民,没有责怪谁,而是平静地站在人群中,清了清嗓子,直视每一个人。
“我们都身处寒冬,彼此都不易。但若因此而彼此为敌,只会让我们更早被困于困境之中。”
她的声音带着穿透力,让现场的争执逐渐平息下来。
接着,她向在场的百姓们承诺,将会优先分配资源,特别是在水源和粮食方面,保证每个人的基本需求。
她话语中的温暖与坚定,逐渐安抚了人们焦躁的情绪。
这一晚,古锦岩回到府中,疲惫地倚在椅子上,思绪万千。
当前的局势只是暂时稳定,若不能尽早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这场矛盾终将无法避免。
冬日的寒风依旧呼啸,城中百姓与村民在这场斗争中也逐渐达成了微妙的默契。
人们开始自发地节约食物,一些年轻力壮的村民也主动帮忙城中的建筑和维修工作,以换取每日的粮食。
这种互助的氛围在寒冬中逐渐扩散开来,赫沙城似乎开始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
然而,铁蛮并未打算就此罢手。
他潜伏在城外,观察着赫沙城的每一个动向,等待着新的机会。
数日后,古锦岩亲自来到粮仓查看情况。
她站在粮仓的门口,迎面便是一股淡淡的霉味,这原是因雨水泄露而未能完全干燥的陈年粮食。
但在如今的情况下,这些粮食都不得不作为补给品分发出去。
仓库负责人面色沉重地向她汇报:“古将军,按现在的消耗速度,粮仓里的储备最多只够支撑半个月,而水源已接近枯竭。
我们若不能从外地补充物资,只怕难以坚持到下次丰收。”
古锦岩眉头微皱,走入仓库,仔细查看堆叠如山的粮袋。
这些粮袋大多被翻动过,底层的米袋上已开始泛黄,甚至部分发霉,她不禁心头一沉。
她回头看了红页一眼,红页立刻明白,低声道:“小姐,城中百姓虽心知粮食短缺,但仍旧慷慨相助这些难民。
只是若情况再恶化,恐怕难保不会引发骚动。”
古锦岩默然点头,目光沉沉地望着那些粮袋,仿佛在思索着如何才能撑过这场危机。
就在此时,仓库门外传来一阵喧哗声。
她眉头一蹙,抬步走出仓库,只见一群百姓围聚在仓库门口,神情焦虑,低声议论着。
她上前一步,轻声问道:“你们在此有何事?”
一位年长的村民上前,抱拳行礼,脸上带着几分为难之色:“大人,我们听闻粮仓里的粮食已经不多,怕是无法支持太久。
可是这些日子多了这么多流民,怕是让城里原本的百姓也难以吃饱,不知可否请大人想个法子……”
古锦岩看着他们,内心百感交集。
这些百姓并非不愿帮助流民,然而在物资紧张的情况下,人们的恐惧与自保的本能会逐渐浮现。
她顿了顿,温声道:“大家放心,我会竭尽所能,确保城中所有人都有饭吃,有水喝。
若真有紧急情况,我会率先与大家共同承担。
希望各位能够与我们一同忍耐,共度这段艰难时光。”
百姓们听了这番话,脸色稍稍缓和,纷纷点头致意,带着几分安心散去。
回到府邸后,古锦岩却久久不能平静。
她站在窗边,望着日渐凋零的树叶,思绪万千。
她的手轻轻搭在窗沿,凝视着远处的荒地,心中涌动着一股隐隐的忧虑。
这座城、这些百姓的未来,仿佛沉重地压在她的肩头。
红页轻声走到她身旁,轻轻地说道:“小姐,这几日您已为粮食和水源的事情操心许多。
不如稍作休息,万一您身体垮了,城中百姓们更会心慌。”
古锦岩轻轻摇了摇头,缓缓说道:“红页,这些百姓为求生存已历尽艰险,若再让他们失望,我如何对得起赫沙城的百姓?
我定会想尽一切办法,让所有人都能活下去。”
红页看着她坚定的侧脸,心中充满了钦佩与不安。
这位小姐一直以来都心怀天下,却常常忽略了自己的安危。
红页欲言又止,最终还是轻声说道:“小姐,我会一直陪在您身边,不管前方有多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