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福从怀中拿出一小瓶:“我这里还有3颗玉露丸,山子那里还有凝血丹、回春丹两种。”
小满想了想道:“刚刚我最后一个玉露丸已经喂给小烈哥吃下去。
不过他这段时间就得静养了,这段时间我们一定要好好照顾小烈哥。”
阿福和石子闻言,纷纷点头表示明白。
他们知道现在最重要的就是让小烈安心养伤,等待他重新站起来的那一天。
时间如白驹过隙,悄然流逝了一个月。
自灵王那次施展大招之后,大皇子赵亥因受挫而蠢蠢欲动,欲对灵国发起进攻。
幸得暗影墨幽四人相劝,才使得战火得以暂时平息。
最近天气的酷热却日益加剧,仿佛连空气都在燃烧。
战争在这种环境下变得难以进行,就连在开阔之地站立片刻都让人感到难以忍受。
南阳城内的府邸中,气氛凝重得几乎能滴水成冰。
各位官员、将军将领们个个面色凝重,仿佛每个人的心头都压着一块巨石。
一位官员拱手说道:“灵王,如今这天气酷热难耐,百姓生活更加艰难。
饥荒的阴影已经悄然笼罩,若再不采取措施,恐怕会激起民变啊。”
灵王眉头紧锁,沉思片刻后缓缓说道:“本王已下令开仓放粮,救济灾民。
但这只是权宜之计,我们必须找到更长久的解决办法。”
另一位将领忧心忡忡地补充道:“灵王,可如今国库的存粮也支撑不了太久。
长此以往,恐怕会陷入更加严重的困境啊。”
正当众人愁眉不展、无计可施之际,一名下属匆匆跑了进来,手里捧着一只信鸽,神色激动。
“启禀灵王,嘉县城的飞鸽传书!”
这名下属双手把信鸽呈上后便退了出去。
灵王迅速打开信件,快速浏览了一遍,脸上渐渐露出了笑容。
“好,好好好。”
府邸内的众人看到灵王喜笑颜开,纷纷好奇地问道:“灵王,可是有何喜事?”
灵王将信件传给诗灵星,诗灵星接过信件,迅速浏览了一遍,脸上也露出了喜色。
“各位同僚,嘉县城老将军来信说,已经成功击退了谷玄朝大军。”
府邸内的众将军将领听到诗灵星此话,纷纷嚷嚷起来,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诗灵星把信件递给他们传阅,李之亦接过信件后仔细看了看。
“原来如此,这林云娇、苏月、水儿、小禾四名姑娘是何人?居然如此的有勇有谋。”
花灵星微笑着解释道:“她们四人李将军虽然没见过,但她们有几位好伙伴一直都在跟我们一起并肩御敌。”
李之亦恍然大悟:“你是说……”
花灵星点了点头:“没错,她们就是跟小烈等人出自同一个村子,凤当县苏家村。”
李之亦不禁感叹道:“真是未曾料到,这苏家村竟如此卧虎藏龙。”
灵王这时环视了一圈现场之人,问道:“小满他们三人今天怎么没来啊?”
花灵星回答道:“启禀灵王,他们三个最近都在陪着小烈养伤。”
灵王点了点头:“嗯。我们说回正题。老将军传来喜讯,这是好事。
但如今这天气炎热,百姓生活困苦,我们必须更加谨慎地处理国事。
本王下令,让灵国各地官员安抚好百姓,不得欺压百姓、侵占农田,违者格杀勿论。”
众人齐声应道:“是!”
他们声音坚定而有力,仿佛在这一刻,他们找到了共同的目标和信念。
整个府邸内的气氛也因为这一喜讯和灵王的命令而变得轻松了许多。
勾族
呼云程坐在宫殿中,眉头紧锁,目光中透露出对百姓生活的深深忧虑。
他缓缓开口:“近日天气炎热异常,百姓生活是否受到严重影响?”
官员甲急忙上前,神色凝重地回答道:“大王,百姓们确实苦不堪言。农田干旱,水源枯竭,粮食收成堪忧。
许多牧民因水源不足,已无法维持正常的游牧生活。”
呼云程听后脸色更加阴沉,他沉思片刻后问道。
“你们可有对策?我们勾族历来以游牧为生,如今草原上的水源也变得稀少,这可如何是好?”
官员乙沉吟片刻,小心翼翼地说道:“大王,或许我们可以考虑迁徙到水源更丰富的地区,以解燃眉之急。
不过迁徙之路遥远且充满未知,需要仔细筹谋。”
呼云程摇了摇头,叹息道:“迁徙非易事,且不说路途遥远,百姓们如何能承受得起这样的折腾?
再者说,新的地区也未必适合我们勾族的生活方式。”
官员丙这时站了出来,他眉头紧锁,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大王,臣以为与其迁徙,不如加强水资源的收集和储存。
我们可以在草原上挖掘水井,甚至利用地下水,确保百姓的饮水无忧。”
呼云程听后,眼中闪过一丝希望的光芒。
他点了点头,赞许道:“此法甚妙!挖掘水井,解决了饮水问题。
立即下令,组织人力物力,全力投入到这项工作中去!”
官员丁补充道:“大王,我们还需要加强宣告,只有全民共同努力,才能度过这个难关。”
呼云程点头同意,他深知这场危机不仅仅是对百姓生活的考验,更是对勾族团结和智慧的考验。
他站起身来,目光坚定地说道:“好!就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度过这个难关。”
秦国。
秦国皇宫之内,龙椅之上的皇帝赵嬴面色凝重,目光穿透殿内的重重珠帘,仿佛能直视到民间疾苦。
夏日的酷热不仅炙烤着大地,也烤焦了皇帝的心。
他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充满忧虑。
“天气炎热,朕心甚忧。近日来,各地奏报纷至沓来,皆言粮食减产严重。
百姓生活日益困难,此等民生大事,朕岂能坐视不理?”
大臣甲闻言上前一步,躬身行礼,语气恳切。
“陛下所言极是,秦国以农业为本,粮食乃国之根本,万民之依。
臣斗胆建议,应立即开仓放粮,以解灾民燃眉之急,稳定民心。”
赵嬴微微颔首,目光中闪过一丝赞许,但随即又陷入了深思。
“爱卿言之有理,开仓放粮确是当务之急,能解一时之困。
但是治标还需治本,朕欲问,我国水利设施是否完善?能否有效加强灌溉,以抗天灾,保收成?”
大臣乙听罢,眉头紧锁,沉思片刻后挺身而出。
“陛下高瞻远瞩,水利之患,实乃秦国农业之殇。
臣愿领命,即刻组织工匠,勘探地形,设计并修建水利设施,力求在最短时间内,构建一套完善的水利灌溉系统。
确保农田得以充分灌溉,从根本上解决粮食减产问题。”
赵嬴听闻脸上终于露出一丝欣慰的笑容,他用力地点了点头。
“好,爱卿既有此决心与能力,此事便全权交由你负责。
记住时间紧迫,务必尽快行动,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成效,减轻百姓负担,彰显我秦国立国之本。”
一番激烈且深入的讨论之后,庄严肃穆的大殿内原本凝重的气氛渐渐变得明朗开阔起来,仿若阴云密布后透射出的缕缕曙光。
诸位大臣们挺直了腰身,每一张面庞上皆清晰地写满了坚定的决心与蓬勃的希望。
那一双双明亮而炽热的眼睛中,闪耀着对国家未来的憧憬和为君分忧的忠诚。
赵嬴这位身系大秦社稷的帝王,缓缓站起身来,身姿挺拔而坚毅,犹如巍峨高山,给人以无尽的威压和信赖之感。
他那深邃如渊的目光威严地扫过殿下的众人。
仿若能洞悉每一位臣子的心思,声音洪亮且铿锵有力,一字一句地回荡在大殿的每一个角落。
“秦国上下,当同舟共济,齐心协力,共度眼下艰难时局。
朕深信只要吾等君臣一心,众志成城,必能战胜此次天灾,护我大秦之安康,保我百姓之太平,扬我帝国之雄威!”
随着皇帝赵嬴这掷地有声的话语落下,大殿内瞬间响起了一片整齐而响亮的回应,声浪滚滚。
仿若汹涌澎湃的潮水,激荡着每一个人的心灵。
“臣等谨遵陛下圣谕,愿肝脑涂地,为陛下分忧解难,为秦国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赵嬴闻听此言,龙颜大悦,昂首挺胸,目光中透射出无比的自信与豪迈,他再次高声说道。
“朕在!大秦江山便会永在!朕乃天命所归,这苍茫天下,唯有朕之谋略、朕之威望、朕之果敢,能够镇压得住这各方暗流涌动,保我大秦万世之基业!”
赵嬴的衣袂随风而动,更增添了几分君临天下的气势,仿佛在向世人宣告着大秦不可撼动的威严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