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长期的旅行无疑是需要更精细的计划的,尤其是这期间张训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收录书籍,还要将自己在美利坚的资产整理一下。
截止到现在,张训在美利坚一共买了五个农场,但也只有农场而已。
而这五个农场目前全都被他委托给了旧金山唐人街的黑帮势力——振华堂的老大,一位叫做李兴邦的瘸腿男人。
华人的处境在美利坚并不是很好,尤其是伴随着经济危机的爆发,大量失业的美利坚人将自己的困境归结为华人劳工利用廉价的薪资卑鄙无耻的抢走了他们的工作,而丝毫不去怪罪那些疯狂吹捧股市并且收割民众血汗钱的资本家们。
自1882年美利坚共和党参议员约翰·米勒提交排华法案并被通过之后,该法案在1884年又进行了一次短暂的扩张,并收紧了允许先前到来的入境移民离开美国和回国的规定,同时阐明,该法适用于一切华人而无论他们的国籍为何。
该法案通过的10年后即1892年,又被所盖瑞法案所延续,并且没有终止日期。
随后在1902年,临时性法案变成了永久性法案,同时美利坚正府还在旧金山的天使岛国家公园和天使岛移民站设立了华人劳工的遣送站,每年都会有大概30%的华人劳工被遣送回国。
原本张训身为一个华人,是没有办法踏上美利坚的土地的,可能由于美利坚正府对待华人劳工的恶劣态度,1905年爆发了抵制美货运动,迫使美利坚政府下令放宽教师、学生、商人和旅游者的入境限制,但华人劳工的限令依旧如旧。
虽然在1924年又增加了一部分限制法案,但好在张训身为学生,还是有入境的权利的,加上后面张训都是利用系统的传送能力前往的美利坚,就更加不会遇到海关人员的盘查了。
按照常理,张训不应该这么放心将自己的资产交给一股黑恶势力打理,毕竟能够在美利坚站稳脚跟还发展出一个社团势力的李兴邦怎么看都不是一个好相与的人。
尤其是在旧金山的唐人街里,大烟馆、娼馆比比皆是,在那里生活的华人跟国内也没什么差别。
但张训也清楚,能够在正府的压迫下保下这么多华人劳工在唐人街待着,这个李兴邦也并不是什么大奸大恶之辈。
他也许挣的钱不干净,但他收留同胞的心却没有一点掺假。
事实证明张训并没有看错人,也许这个李兴邦在收钱方面从没手软过,但在州政府越来越严厉的压迫下,即使是李兴邦也有些挡不住了。
尤其是他在系统的“好朋友”明显也十分赞同排华法案之后,李兴邦就知道自己别无选择了。
在美利坚,最起码是现在的美利坚,法律还是至高无上的存在,它保护了私有财产不被侵犯,也就保护住了那些踏入张训农场的华人同胞们不会被州政府抓走驱赶。
可能是觉得承了张训的情,李兴邦对于农场仓库里消失的粮食视而不见,甚至在张训需要的那50%粮食里还多增加了百分之十,只是一直对产量都只知道个大概得张训并没有察觉。
为了能够快速获得大量粮食,五个农场除了一些华人雇工的自留地会种一些蔬菜一类的食物,其它全部都种的是产量高的玉米,并且交到张训手上的都是已经晒干磨好粉的玉米。
这些玉米也许并不好吃,但一定管饱,最起码在那些饿的都要吃草皮树根啃观音土的灾民眼里已经是难得的美味了。
其实张训也不清楚回国之后会不会遇到灾荒,毕竟两个世界的发展历程只是大致相同,并不会在细枝末节上一一相似。
但张训没有赌的资格。
他任何的任性的,都很有可能造成一条生命的流逝。
在欧洲游学的路线是亲爱的院长查尔斯·道格帮忙制定的。
要知道,不是所有的大学都是对外开放的,即使它们对外开放,图书馆或者藏书室都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进去参观的。
对于张训为什么一定要参观各个大学的图书馆,查尔斯·道格自然也是问过的。
但张训只给了一个理由,那就是好奇。
并且觉得这样能够给他提供更多灵感。
不少作家都有一些难以言喻的癖好,这样看来张训只是想参观一下图书馆而已,算不上什么大事。
查尔斯·道格也不是那种刨根问底的人,加上对自己学生的纵容,面对张训的要求,他只能一页一页的翻着自己的小本本,找到那些在大学任教或者在当地颇有名望的作家,给他们一一写信,并在信中表示希望他们能够在自己的学生到来时提供一些助力,关于进入大学图书馆参观这方面。
查尔斯·道格甚至还考虑到了自己即将参加的一些国际性组织,特意在一些国家和城市上面标注了时间,以及即将参加或者已经确定参加的会议名称。
由于无法打消自己学生回到自己国家的想法,查尔斯·道格只能尽量带对方多参加一些国际性的文学会议,帮助自己的学生在这方面多积攒一些资历,哪怕许多会议张训现在根本没有资格受邀。
他成名的时间实在是太短了,只有不到三年的时间,哪怕张训已经在文学领域做出了不小的成绩,但那些会议在邀请人参加的时候,评判标准并不全是以文学成绩来判定的。
这里面往往掺杂着更多因素,还有这些作品对社会的影响以及对文学界的推动等等,都是影响评判的因素。
而张训曾被邀请的那两次,比利时的那个成立时间较短,邀请的基本上都是一些年轻人,还有他们的老师,明摆着就是在钓鱼,但大部分有学生的老师在看到这种邀请函的时候为了自己学生以后的前途,也会愿意过来一趟的。
最关键的是评委是有报酬的。
至于诺贝尔的那一次,张训是以观众的名义参加的,当然,也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成为观众的。
但每次诺贝尔的颁奖礼邀请的人员都十分复杂,各行各业的都有,甚至一些八竿子打不着的贵族们因为新奇也会过来参加。
不过好在过来参加的有身份的人更多,这才是促使查尔斯·道格和嘉德·让·罗贝尔带着张训频繁参加聚会和沙龙的原因。
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这个道理在任何地方都是行得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