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想不出名字的六章
“路夫人,你听我说,这马家在咱们青州那可是大户,就前面那条街上,最有名最大的布庄,那可就是马家的!”
“这马家公子也一表人才,今年二十有二,家里的生意一半都是他在打理。”
“论家世、样貌、能力,配你家大姑娘够够的!简直就是强强联合!”
这半上午的,不知道哪里来的媒婆,敲开路家大门,抹的艳红的嘴一张,霹雳吧啦就没停。
张桂几次想打断她的话,嘴刚张开,就被这媒婆刻意调高的嗓门给按了回去,愣是一句话没插上。
“你看你家大姑娘再能干也十五了,马上就十六了,该找人家了!再晚这青州的青年才俊,可就让别人挑走了!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儿了!”
“而且这马家啊,世代行商,家里富裕着呢!一般人家,人家可瞧不上!这回马家托我来说亲,你就偷着乐吧!”
媒婆说的口干舌燥,低头找茶水喝。
奈何从她进门到现在太激动,张桂没空出时间给她上茶,啥也没有。
张桂等了等,发现这自说自话用鼻孔看她的媒婆,终于没了下一句,开口道:“劳烦你上门一趟了,这亲事麻烦你回了吧。”
说来好笑,路禾家在青州,可是在青州知道她嫁人的却没几个,在祁京,却是人尽皆知。
这不,竟然还有人上门说亲,张桂都不知道说什么好。
媒婆一听也不找水了,以为她看不上马家,立刻道:“路夫人,那可是马家!要不是你们家这两年挣下了不少家业,可还入不了这马家的眼!”
“你好好思量思量,正好,就着这会儿功夫,我也喝杯茶解解渴!”
这话说的,一来讨茶喝,二来意思是只给张桂一盏茶思考的时间。
张桂把茶给了,答案却是没变:“回了吧,我女儿亲事已经定下了。”
媒婆听了眼睛一瞪:“哪家?我怎么没听说?路夫人,你可别唬我!我是打听了的,前头上门说亲那几家,可都没成!”
张桂笑了笑说道:“那几家是没成,不过我女儿亲事确实定下了,不是青州的人家,在祁京。”
“这儿女的婚事,没什么好糊弄人的,也糊弄不过去,我总不可能耽误自己女儿。”
媒婆:“……”
真的假的?
这刚到手的大红包,难不成得退回去了?
不行,得再去打听打听!
媒婆茶刚喝了一口,火烧屁股般的走了。
且不说媒婆打听到了没,光是还有人上门说亲这事儿,就让路禾乐了好半天。
“这媒婆当得,太砸招牌了。”
张桂点了点她额头:“还说呢!看看你这一天,哪有一点儿嫁人了的样子!”
“整日在铺子里瞎忙不说,就连头发都不说换一个样式!”
“得回天高路远,不然成什么样子?让人家怎么说你?”
她可还记得路禾嫁人前那段时间,每日上门教规矩的那个嬷嬷,板着的是一张多么严肃的脸,又有多严苛。
那些日子路禾行坐卧躺,喝水吃饭,那摸样可比大家闺秀还大家闺秀,瞧着都不像自己的闺女了,极有距离感
自打上了回青州的马车后,一天一个样儿,没出七八天,就又变回了之前的松散模样。
张桂一习惯,都险些忘了女儿已经嫁人了!
要是嫁的一般人家就算了,那可是皇家!
丈夫没在身边,住在婆家就够出格了,现在竟然还有人上门提亲?
她简直不敢想,这要是传到祁京去,路禾得怎么遭人闲话……
“要不,你住回静王府吧!”
路禾摸着脑门想了想,今个儿这事儿不大不小,多说算一乐子,岑静帧也许会知道,但除了他之外,应该不会被祁京别的人知道。
因为岑静帧自己丢不起这个人……
所以被人说闲话肯定不会,但也确实是个问题。
会有第一个不知情的上门说亲,那就会有第二个,除非她大肆宣扬,自己已经成亲了。
张桂在一旁越想越觉得问题严重,催促路禾:“今天你就住回静王府。”
路禾无奈:“不用,娘你明天帮我梳一个妇人的发髻就行了。”
“以后也都梳妇人发誓,我在铺子里转悠几天,我嫁人的消息也就传开了。”
她想在还没有结果前,让这些人知道她嫁人了就好,不要知道她嫁的是谁,能省下许多麻烦。
“要是我住回静王府,被他们知道了,你也不怕咱家门槛被踏破。”
张桂一想也是,点头说行。
次日路禾就顶着一个典型的妇人头分别去了自己的几个铺子转了一圈,效果甚好。
不出三天,就都知道吃锅子的年轻小老板,嫁人了。
众人惊奇不已,还给铺子带了一拨客人。
可惜,这一波客人,没带动第一书屋。
钱生拿着一本满是赤子的账册丢给路禾:“从开业到现在,没有一个月是盈利的!”
路禾都快忘了还有书屋这么一个产业,闻言接过账册翻了翻:“净胡说,后面这几个月明明盈利了,话本子这不是卖得挺好。”
钱生嘴角抽了抽:“看清楚,它只是让当月少亏了十几两银子。”
话本子确实赚钱,但是因为第一书屋可以免费翻阅,购买的人相当少。
只有一些不方便去店里挤挤挨挨的大小姐们,才会让丫鬟买回去看。
这就导致了一个现象,第一书屋每日人满为患,可是一整日下来,却分文不进。
甚至因为免费翻阅的话本子有限,有时候两三个人围坐一起看一本,也不会舍得掏钱买一本回去看。
话本上了之后,因为女客突然变多,和男客挤在一起不方便,钱生怕会产生什么龃龉,还设立屏风,将男客和女客给分开了。
光屏风还又花了二十多两银子,掏的他肉痛。
被钱生痛心疾首的语调痛诉一番后,路禾额了一声,开始思考怎么让第一书屋盈利。
靠消耗其他铺子的盈利来填补亏空,不是长久之计。
而且她还想着,用第一书屋的盈利,去填补各个村子里设置的学堂的花销。
这就是一个链条,路禾打算把它们关联完善起来,并不打算一直用尝鲜的盈利去填补这些。
因为学堂和第一书屋,她都是打算扩大范围的,尤其第一书屋,是打算在祁国各个州县布置的,如果它本身并不盈利,那么有多少产业,都不够这么亏的。
之前路禾人在祁京,距离青州太远,没空管这些,只能先让钱生和孙秀荷将第一书屋开起来,做前期准备。
现在左右无事,是该想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