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书记吴明英被全金城市民感动的小女孩吴咏梅,然后发起募捐,县长何惠明居然不知道这个女孩?真是匪夷所思。
书记吴明英显然不满意,她语气加重说:“就是那个挖甘草的小女孩,在逃跑过程中,把书包丢弃在荒滩上,你们安排上学了吗?”
“我们金城市全体市民发起募捐,而你们西河县却听而任之,麻木不仁。”
市委书记吴明英真的是生气了。
幸亏下属提醒,悄悄地说:“何县长,那个孩子叫吴咏梅,被双桥镇派出所长冯大田寄养。”
吴书记,这件事情不好意思向你汇报,那个女孩吴咏梅在县一小上学,在派出所长冯大田家寄养,县长何惠民现在可以理直气壮地汇报。
市委书记吴明英将信将疑,她要走到县一小,去看看那个孩子。
派出所长冯大田刚走到山湾乡的路上,一个电话打给了冯大田。
冯所长吗?
那个吴咏梅的小女孩,你养着吗?
是,我养着。
养的怎么样?
冯大田心里纳闷,我又没有虐待那个孩子,狗咬拉屎人,不知好人心,养一个孩子吃力不讨好,不划算。
“和我儿子一样对待。”冯大田不耐烦挂断了电话。
手机又响了。
冯所长吗?我是何惠民,你回到西河县城第一小学。
领导的话不容置疑,冯大田转头就返回。
西河县一小三年级一班,迎来最热闹的一天,市委书记吴明英,市长祁连雪,还有教育厅王厅长,以及县长何惠民,文教局长范子进一行·····
就到一小三楼教学楼,三年级一班的教室。
教室第三排坐着一个小女孩。
一颗水灵灵的大眼睛,与原先怯懦眼神相比,现在的女孩显得朝气阳光。
再加上姑娘梳的黑黝黝的两条辫子,冯大田妻子何金玉在蒸馒头间隙,还有百忙之中洗的干净的校服。
构成一幅纯洁的天然女孩画面。
市委书记吴明英是一个女性,她也可能是一个妈妈,那种生小孩的艰难和痛苦,她沉睡的母爱被唤醒。
不好意思,打搅了孩子们的学习,她走到了小女孩吴咏梅面前。
不要怕,她摸摸吴咏梅的头。
你叫吴咏梅。
是阿姨。
你爸爸叫什么?
冯大田。
干什么工作。
警察。
妈妈叫什么?
何金玉。
干什么工作?
蒸馍馍,开了一个何氏烤饼店。
阿姨,我爸爸也叫冯大田,妈妈叫何金玉。
原来冯大田儿子冯多多和吴咏梅是一个班。
小孩天真,多多也忍不住站起来和吴咏梅争抢起爸爸妈妈来。
调研团这时传来久违的笑声。
市委书记吴明英心里也释然,看来这是真实的情况。
你姓吴,你爸爸怎么姓冯。
小女孩涨红着脸,眼泪刷刷下来了,勾起了伤心的往事。
“阿姨,我以前的爸爸是个杀人犯。”
市委书记吴明英不知道怎么收场,着名教育家说过:“在影响孩子的内心世界是不应该,挫折她们心灵中最敏感的角落——孩子的自尊。”
吴咏梅趴在桌子上大声的哭泣,一种撕裂人心的哭,笼罩的西河县一小的教学楼里。
哭声传递在刚刚还充满欢笑的教室里。
书记吴明英无意伤害了一个小女孩的自尊。
幸亏派出所长冯大田出现,他全明白了。
市委要考察这个孩子的真假,冯大田走到教室里。
梅子,你怎么了?
吴咏梅趴在冯大田身上嚎啕大哭,哭声响彻了整个楼道。
梅子,我们回家。
冯大田抹了一把眼泪,抱着吴咏梅。
市长祁连雪一行,侧身让出了一条道。
冯所长养一个孩子比较辛苦,这点钱给孩子买点零食吧。
市委书记吴明英拿出了一个红包。
吴书记,我工资一月两千八,老婆蒸馍馍比我挣得多,有三千多,我不需要你的可伶和施舍。
我也不是道德模范,请你给我的梅子一个空间,不要打扰这个孩子就行了。
冯大田是拂袖而去,在西河县传为佳话,把两个字‘悲悯’注入一个陌生的女孩心里,然后用爱来浇灌她。
最后成就了两个字‘爸爸。’
冯大田纯粹就属于善良的情感,与西河县的教育扶贫无关,父爱是不需要回报的,他属于自愿。
虽然遭到了派出所长冯大田的冷落,市委书记吴明英心里踏实了一些,这些情况是真实的。
但是她也无意伤害了一个孩子。
市长祁连雪望着冯大田离去的背影,想起了他的四叔,一种同情心油然而生。
“这个派出所长脾气也挺倔的”。
市委书记吴明英对陪同的县长何惠民说:“何县长,要把真正贫穷的孩子纳入教育扶贫计划,不要遗漏。”
是,我们一定落实,一个都不能遗漏。
有些人在社会中往往是君子的面目出现的,但是又比君子聪明。
市委书记吴明英一行考察了西河县的教育状况,在一小的一个会议室里,她对西河的教育做了几点指导性的意见。
在贫穷的西河县谈教育是一件艰难的事情,前面的路还很长,教育扶贫计划面临的困难还很多,落实比承诺重要,做比说重要……
市委书记吴明英和市长祁连雪分管的工作重点不同,所以侧重点也就不一样。
在西河县有几个工作,市长祁连雪是必须要去落实的。
那就是山湾乡喇嘛村的胡麻种植脱贫项目。
再高明的方略,再巧妙的部署,一旦做起工作来,离不开西河县的每一个人,甚至喇嘛村村长王永民,都比市长祁连雪重要。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
多算胜,少算不胜,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原来县长何惠民,已把孙子兵法用在揣摩领导意图上。
书记吴明英是从省机关来的,家庭出身优越,品位和知识丰富,一个女人,必定有悲悯和爱心。
必定会对农村那些留守困难孩子有关爱之心,对西河县的教育重点考察。
有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西河县是高考状元县,那些贫穷的农村孩子一个也不会遗漏,会享受到阳光的普照。
而对那些学习不好,十四五岁的孩子,早就失学打工去了。
西河县农村那么大,只要不是刻意调查了解。
书记也不知道有多少失学的孩子,况且是那些孩子自愿不上学的,这也让市委书记无话可说。
那个县没有几个失学的孩子呢?
西河县一中不是在扩建吗?
一小的教学楼,学生公寓也在拔地而起。
而市长祁连雪主管经济,肯定到农业示范区视察,直接用欺骗的手段,低估了县长何惠民的智商。
祁连雪贫苦家庭出身,有强烈的同情心,他有一个爱好就是书法。
总不能在田间地头搬上一张桌子,让市长泼墨挥毫吧。
原来山湾乡党委书记杨林,乡长高胜天自有对策。
市长祁连雪考察山湾乡胡麻种植项目,山湾乡喇嘛村也从贫困村改为脱贫致富村。
只要是稍微有点常识的人,就能看出一个家庭的全貌,哪一个家庭把最丑陋的一面展示给陌生人呢?
欺上瞒下那是傻子做的事情,喇嘛村胡麻种植已经连续六年了,每个家庭收入一万多元,这在西河县农村是一笔不菲的收入,就是脱贫致富村,这是有目共睹的事情。
这次到山湾乡调研,规格又比上次高了,市长祁连雪,县长何惠民,民政局长刘世杰,山湾乡党委书记杨林,坐在民政局长刘世杰的三菱车上,后面还有三四辆小车。
一个家庭的贫穷自然有其特殊的原因,脱贫也是一项艰难的工作。
有一个共性的问题,就是家庭无经营意识,脱贫还得靠村民。
民政局长刘世杰汇报着工作。
喇嘛村就是山湾乡引导的好,土地是农村人的命根子。
喇嘛村胡麻种植用水量比种小麦节水,四亩土地变成了六亩。
一年收入也有一万元,对一个家庭非常重要。
县长何惠民小心翼翼给市长介绍着喇嘛村的现状。
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胡麻油群众喜欢,种子的培育,后期的管理,合理的施肥。
县政府要做好村民的服务,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民政局长刘世杰听到胡麻种子,他心里咯噔一下。
心想,我们无偿给高城村提供的胡麻种子,被村民卖了。
山湾乡党委书记杨林头上也渗出了汗珠,天太热,他打开车窗,掩饰心中的不安。
倒是县长何惠民岔开了话题:“市委吴书记问的那个吴咏梅,让小女孩伤心,市上的工作难做啊,不问是失职,认真起来又伤害了下面。”
县长何惠民替市长祁连雪担忧。
扶贫工作难,难于上青天,你们下面的工作更难,我听说你们西河县双桥镇有一个村。
村民争抢贫困户,一个村争抢贫苦户抢不过来,采用抓阄的方式,这种方法要不得,看似公平,其实就是遇事则推,遇难则绕、能推就推,能躲则躲,这样的村支书一定要免职。
不要怕麻烦,也不要怕村民上访,看问题的实质,就是你们做事是否公平。
你今天不给我贫困户,明天就到县政府讨说说法去。
这种讹诈政府的话,不要给他们吓住了,关键是你们要做事公平,不患寡,而患不公平。
下面做事,我们能否有一颗公平的心。
像这样的书记,乡长,不愿担当,推诿塞责,连他们都不把自己当书记,乡长看。
谁还会把他们当书记,当乡长。
这样的书记,乡长一定要免职。
是,是。这是我们工作的失职。
县长何惠民对市长祁连雪说的话恭敬的聆听。
西河县是贫困县并不因为贫穷,农业就可以网开一面,现代农业就是机械化,规模化。
小麦、大麦的价格全球接轨,指望一户村民种植几亩小麦、大麦维持家庭的开支,那是天方夜谭。
就是喇嘛村的特色农业也面临着没落,种植胡麻难题最大就是无法机械化收割,农业有它的特殊性,必须及时收割,否则一场秋雨胡麻发芽,发霉。
或着一场风,胡麻的种籽重新洒在地里,一年的收益为零,村民又陷入贫穷的漩涡。
胡麻手工收割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需要时间,我们都是时间赛跑的失败者,所以错过了时间就是错过了一切。
高城村村民匆匆种上小麦、大麦,然后就打工去了。
山湾乡是知道这种情况的,不要一错再错,套取国家发放的经济农业胡麻种籽。
欲先取之,必先予之,真正的脱贫在于村民自己。
政府只起一个示范作用,要忌讳一刀切·····
市长祁连雪在三菱车上和县长何惠民交流脱贫的一些看法。
市长祁连雪调研喇嘛村和民政局长刘世杰考察喇嘛村,有着本质的不同。
市长祁连雪主要工作,就是看看村民脱贫致富了吗?
而民政局长刘世杰考察的山湾乡,是扶贫资金的流向。
喇嘛村改为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村。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
市长祁连雪陪着市委书记吴明英到县城一小,了解小女孩吴咏梅的事情,已是十点半了。
所以市长祁连雪又上山湾乡考察胡麻种植,了解村民脱贫致富的情况,他忙的团团转,没有闲暇时间吃饭。
党委书记杨林向县长何惠民暗示,县长何惠民心领神会。
祁市长到山湾乡食堂吃一碗面条吧,喇嘛村还有十几公里呢?
祁连雪也是饿了,到了山湾乡食堂。
乡长高胜天早已站在乡大门,迎候市长祁连雪一行。
家乡的面食,没有准备随便吃一点。
县长何惠民殷勤介绍着。
这时党委书记杨林端过来一碗面食,市长祁连雪也是西河县人。
哦是“搓鱼子”。
这么忙还有闲工夫做这种面食。
市长祁连雪还是拿起筷子。
这顿饭山湾乡食堂管理员魏胜强,亲自做,领着两个女人,在一盆小麦面粉中又掺了半盆豆面。
他亲自舀了一勺水,放了一点食盐,开始揉面。
然后他亲自切成小面剂子,平放在案板上。
两个女人一人拿着一团面,用两手掌搓成粗如沾笔杆的长面条。
一个女人左手拿起面条的一头,用左手拇指与食指将面条的一头,掐成大如豌豆的小面丸,边掐边入于右手下。
她右手掌顺便搓一两下,即将面丸搓成两头细,中间圆粗的面“箭头”,顺手磙在一旁。
由于农村女人经常做这种面食,熟能生巧,不一会就可搓成几碗搓鱼子面。
为了供许多人吃,所以食堂管理员才请来两个农村妇女,有两个女能手专门搓,效率就更快。
山湾乡食堂几十人,因为市长祁连雪的到来,而吃了一顿家乡的“搓鱼子”。
也算解了口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