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桃整了整衣领,快步走向那群人。为首的中年男子转过身,国字脸上带着和煦的笑容——正是Sh市工业局副局长李建国。
“李局长,您来怎么不提前通知一声?”江桃伸出手,“我们好准备准备。”
李局长用力握住她的手:“就是要突击检查,看看我们的先进典型平时到底是什么样子!”他转身介绍身后的人,“这位是上海电视台新闻部的张记者,这位是《文汇报》的刘主任。”
江桃一时没反应过来:“先进典型?”
“江厂长还不知道?”李局长哈哈大笑,“市里已经决定,授予你们桃香食品厂'沪市安置返城知青就业先进单位'称号!私营企业获此殊荣,你们可是头一家啊!”
江桃感觉耳朵嗡的一声,脸颊瞬间热了起来。她没想到当初只是出于同情招收的几个知青,竟然引来了这么大的关注。
“这……我们只是做了应该做的……”
“哎,别谦虚!”李局长拍拍她的肩,“你们厂解决了四十七名返城知青的就业问题,还培养出技术骨干,连市委王书记都听说了!”他指了指摄像机,“今天就是来拍个专题片,下周在全市表彰大会上播放。”
江桃还来不及推辞,李局长已经招呼工作人员布置会场了。王大姐急得直搓手:”厂长,这可怎么办?厂里乱糟糟的,工人们也都穿着工作服……”
“就保持原样。”江桃定了定神,“我们是什么样就展示什么样,没必要弄虚作假。”
半小时后,工厂食堂被临时改造成了会场。工人们被分批叫来,听说要上电视,个个既兴奋又紧张。江桃看到老马拼命拍打身上的面粉,周斌则不停地推眼镜,手指微微发抖。
“大家别紧张。”
江桃安慰着。
其实她自己的手心也出汗了。
“下面,请桃香食品厂厂长江桃同志上台!”
掌声雷动。江桃深吸一口气走上台,面对镜头和几十双热切的眼睛,她准备好的客套话突然一句也说不出来了。
“其实……其实我没想那么多。”她的声音有些发抖,“看到我们厂里的同志张八一累倒,看到老马为了儿子放下尊严,看到周斌这样的高材生只能打零工……我就想,能帮一个是一个。”
食堂里安静下来,只有摄像机运转的轻微嗡鸣。
“这些知青同志来厂里后,不是我在帮他们,而是他们在帮我。”江桃越说越流畅,“周斌解决了生产线问题,老马促成了苏联订单,王丽娟改进了包装设计……没有他们,桃香食品厂不会有今天的成绩。”
她看到台下,老马的眼圈红了,周斌低头掩饰着情绪,张八一则咧着嘴傻笑。
“所以这个奖,属于全厂职工。”江桃举起刚刚颁发的锦旗,“特别是那些曾经被时代辜负,却依然努力生活的知青同志们!”
掌声再次响起,比之前更加热烈。李局长显然没料到江桃会这么讲话,愣了片刻后也跟着鼓起掌来。
接下来是采访环节。记者们围着知青工人,听他们讲述在桃香厂的工作生活。
“我以前觉得私营企业就是剥削工人。”老马对着话筒,声音哽咽,”可江厂长给我们发奖金、办食堂、盖宿舍……。这样的资本家,我马红旗跟定了!”
周斌则展示了他们技术小组改造的生产线模型:“这套热风循环系统能节能20%,是我们在北大荒农场时就琢磨过的想法……江厂长给了我们实现梦想的机会。”
最让江桃意外的是王丽娟。这个平时说话都不敢抬头的姑娘,面对摄像机竟然落落大方,详细讲解了包装线的工艺流程,甚至提出了几个连江桃都没想过的改进建议。
“丽娟,”采访结束后江桃拉住她,“你以前在农场是做什么的?”
王丽娟脸一红:“我……我是宣传队的,还当过两年小学老师。”
江桃眼睛一亮:“有兴趣做我的厂长助理吗?我看你很有管理才能。”
王丽娟惊得捂住嘴:“我?可是……”
“就这么定了。”江桃拍拍她的手。
中午,李局长和记者们在食堂和工人们一起用餐。江桃注意到,张八一的母亲不知何时也来了,还带了一大篮自家腌的咸菜。
“江厂长,”老太太拉着她的手,塞过来一个布包,“这是我做的布鞋,您试试合脚不。”
江桃打开一看,是一双手工千层底布鞋,针脚细密整齐,鞋面上还绣了朵小小的桃花。
“阿姨,这……”
“八一他爸走的时候,留下话说要知恩图报。”老太太抹着眼角,“您对我们家的恩情,这辈子都报不完啊……”
江桃鼻子一酸,赶紧试穿布鞋。说来也怪,不大不小正合适,走起路来轻快得像踩在云朵上。
下午的拍摄转到车间。摄像机记录下知青工人们专注工作的场景:周斌调试设备的专业姿态,老马用俄语与苏联专家通话的自信神情,王丽娟指导女工们操作新包装机的耐心细致……
“江厂长,”《文汇报》的刘主任悄悄问她,“听说您还打算办职工夜校?”
江桃讶异刘主任居然知道这件事。
“是的。”江桃点点头:“下个月就开班。除了技术培训,还想请老师来教文化课。很多知青因为下乡耽误了学业,我想帮他们补回来。”
刘主任快速记着笔记:“您想过吗?您做的这些,已经超越了一般企业的范畴。”
“我只是觉得,”江桃看着车间里忙碌的身影,“一个人不能只看他现在的价值,还要看他可能成为的样子。给他们机会,他们会还你惊喜。”
傍晚,送走李局长和记者们后,江桃独自在办公室整理今天的照片和资料。阳光西斜,将“先进单位”的锦旗映得熠熠生辉。
电话铃声突然响起。是市外经贸委的同志,说苏联方面正式发来邀请函,希望桃香厂参加下个月的莫斯科食品展,并询问他们是否有兴趣成为苏联方便面生产线的中方合作伙伴。
挂掉电话,江桃走到窗前。夕阳下的厂区格外美丽,下班的工人们有说有笑地走向大门。她看到周斌和老马并肩走着,似乎在讨论什么技术问题;王丽娟被一群女工围着,大概是在分享升职的喜悦;张八一搀着母亲,小心翼翼地避开地上的水洼……
这一切,都源于那个闷热的下午,一个年轻工人晕倒在生产线上的瞬间。
江桃拿起桌上新收到的扩建计划书,在上面郑重地写下:“职工培训中心——优先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