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堂之上关于赵轩的激烈争论,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层层涟漪,引发的消息以极快的速度在京城的大街小巷蔓延开来。对于南疆成功收复这一振奋人心的喜讯,京城百姓们自是满心欢喜,奔走相告。长久以来,南疆的动荡局势一直牵动着大家的心弦,如今战事平息,和平的曙光终于降临,百姓们都期盼着能过上安稳太平的日子。然而,对于立下赫赫战功的威武侯赵轩,百姓们的态度却呈现出了两极分化的态势。
在京城的茶馆酒肆里,时常能听到百姓们围坐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赵轩的事情。一部分人认为,赵轩虽然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但他如今手握重兵,又拥有威力惊人的新式火器,已然成为了朝廷的一大潜在威胁。他们觉得,为了确保大齐的江山稳固,应当剥夺赵轩的兵权,给予他丰厚的待遇,让他在京城安享荣华富贵,颐养天年。这些人觉得,这样既能表彰赵轩的功绩,又能避免他拥兵自重,对朝廷构成威胁。其中一位头发花白的老者,一边缓缓地品着茶,一边摇头晃脑地说道:“赵轩这孩子,确实是个将才,为咱大齐立下了不少功劳。可如今他手握如此强大的力量,谁能保证他以后不会有二心呢?为了国家的安稳,还是夺了他的兵权,将他荣养起来比较妥当。”周围的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一时间,“夺赵轩兵权,将其荣养”的声音在茶馆里此起彼伏。
而另一部分人则有着截然不同的看法。他们认为,赵轩是一位英勇善战、足智多谋的将领,他所率领的南疆大军更是战斗力极强。如今北疆的女真部落依然是大齐的心腹大患,时常侵扰边境,百姓苦不堪言。在他们看来,赵轩和他的军队正是消灭女真、保卫北疆的最佳人选。一位年轻的后生,满脸激动地挥舞着手臂说道:“赵轩将军在南疆都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战绩,要是让他率军北上,肯定能把那些女真贼寇打得落花流水,彻底解决北疆的祸患。只有这样,咱大齐的百姓才能真正过上太平日子!”他的这番话引起了不少人的共鸣,大家纷纷附和,觉得让赵轩率军北上,消灭女真,是一个再好不过的主意。
就在百姓们为赵轩的去留问题争论不休的时候,不知从何时起,一则令人震惊的传言在京城市井中悄然传播开来。传言称,赵轩凭借手中的强大武力,已经在南疆自立为王,不再听从朝廷的号令。这则消息如同野火一般,迅速在京城上下蔓延开来,引起了轩然大波。一时间,整个京城都陷入了震动之中,百姓们茶余饭后谈论的话题几乎都围绕着这则传言。
很多人在听到这则传言后,心中都充满了疑惑和担忧。他们开始仔细思考,赵轩如今手握威力神乎其神的火器,又拥有一支强大的军队,他真的还会甘心屈居人下,臣服于朝廷吗?随着传言的不断发酵,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相信这则消息是真的。在他们看来,人性本就贪婪,面对如此巨大的权力和诱惑,很少有人能够抵挡得住。一位中年男子满脸忧虑地说道:“这南疆的火器,据说威力大得惊人,一炮下去,能把城墙都轰塌。赵轩有了这样的神器,又有那么多军队,他要是真的自立了,朝廷可怎么办啊?”周围的人听了,也都纷纷露出了担忧的神色,大家都在猜测着这则传言的真实性,整个京城都被一种不安的气氛所笼罩。
而在京城的一些权贵府邸中,主人们也在密切关注着这则传言。他们深知,如果赵轩真的在南疆自立,那么大齐将会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国家的命运将岌岌可危。一些人开始暗中联络,商讨应对之策;而另一些人则在观望,等待着朝廷的进一步行动。整个京城都因为这则传言而变得人心惶惶,大家都在焦急地等待着真相的揭晓。
京城的大街小巷,传言如汹涌的潮水般肆意蔓延,街头巷尾的人们都在热烈地讨论着关于威武侯赵轩的种种传闻。有人说他手握神兵利器,即将在南疆自立为王;也有人说他功高震主,朝廷必定会对他痛下杀手。这些流言蜚语就像一把把尖锐的刀,直直地刺进了赵嫣的心里。作为赵轩的母亲,她心急如焚,内心的焦虑如同熊熊燃烧的烈火,一刻也未曾平息。
赵嫣站在府邸的庭院中,望着天空中飘过的浮云,眉头紧锁,眼神中满是忧虑。她知道,京城的局势已经到了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如果不能及时澄清这些传言,为儿子洗清冤屈,那么等待赵轩的很可能就是灭顶之灾。在这危急关头,她突然想到了一个人——忠顺王。忠顺王在朝中地位尊崇,与皇室关系密切,且为人正直,在皇帝面前颇有几分话语权。或许,只有他能帮助自己见到宣帝,解开这个危及儿子性命的困局。
于是,赵嫣毫不犹豫地换上了一身庄重的服饰,带着坚定的决心,匆匆前往忠顺王府。一路上,她的心跳如鼓,双手紧紧地攥着衣角,手心早已被汗水浸湿。她深知,这一次的会面将决定儿子的命运,容不得有半点差错。
来到忠顺王府,赵嫣见到了忠顺王。她的眼神中充满了恳切与焦急,声音微微颤抖地说道:“老九,今天来找你,是有一事相求!”
忠顺王看着赵嫣那焦急的模样,心中也不免有些动容。他微微叹了口气,说道:“嫣姐,你终于肯承认我们之间的关系了。”
赵嫣听了忠顺王的话,心中顿时涌起一股希望的暖流“如今也是没有办法了,我要见他,你帮我传个话!”
忠顺王闻言,眉头一皱“是为了赵轩?”
“不错,我就这么一个儿子,不得不为他奔波。”赵嫣说道“老九,看在以往的情分上,帮帮我!”
“好,我帮你!”从未求人的赵嫣竟做出了求人的姿态,忠顺王为之动容。
第二日,和煦的阳光轻柔地洒落在皇宫的琉璃瓦上,给这座庄严的宫殿镀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辉。忠顺王早早地便出了府,风风火火地朝着皇宫赶去。他一路畅通无阻,径直来到了御书房外。不等门口的侍卫通报,他便大大咧咧地撩起帘子,闯了进去。
此时,宣帝正坐在御案前,眉头紧锁,手中的朱笔在奏折上不停地圈点勾画,处理着堆积如山的国事。看到忠顺王突然闯进来,他微微一愣,随即放下手中的笔,无奈地摇了摇头,说道:“皇弟,你这风风火火的性子,还是一点都没变啊。”
忠顺王满脸堆笑,快步走到宣帝面前,一把拉住他的胳膊,说道:“皇兄,你整日埋首于这御书房中,处理那些繁琐的国事,也该歇歇了。今日我特地来请你,咱们兄弟二人许久未在一起喝酒了,正好借此机会好好聚聚。”
宣帝看着忠顺王那急切的模样,心中有些动容,但又想到堆积如山的国事,不禁有些犹豫,说道:“皇弟,你又不是不知道,如今国事颇多,朕实在抽不出时间啊。”
忠顺王却不依不饶,他双手叉腰,一脸无赖地说道:“国事多,你交给那些大臣去办啊。怎么着,他们光拿俸禄不干活啊?皇兄,你也别太操劳了,适当放松一下,说不定处理起国事来更得心应手呢。”
忠顺王这无赖的话语,让宣帝哭笑不得。他深知这个皇弟的脾气,一旦决定了的事情,就很难改变。思索片刻后,他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行,也就今日下午了,朕也放松一下。”
闻言,忠顺王顿时喜笑颜开,他兴奋地拍了拍手,说道:“本该如此嘛!皇兄,你就跟我走吧,保证让你度过一个轻松愉快的下午。”
于是,宣帝在忠顺王的拉扯下,离开了御书房,坐上了前往忠顺王府的马车。一路上,忠顺王兴致勃勃地说着一些坊间的趣事,想要逗宣帝开心。宣帝虽然表面上微笑着听着,但心中却始终惦记着那些未处理完的国事。
不多时,马车便来到了忠顺王府。忠顺王热情地拉着宣帝走进府中,径直来到了花厅。花厅内,酒菜已经摆放得整整齐齐,散发着诱人的香气。忠顺王请宣帝坐下,亲自为他斟满了一杯酒,说道:“皇兄,来,咱们先干一杯。”
宣帝端起酒杯,轻轻抿了一口,酒香在口中散开,让他的心情稍微放松了一些。就在这时,花厅的门帘被轻轻挑起,一个熟悉的身影缓缓走了进来。宣帝的目光下意识地看向门口,当他看到来人的那一刻,手中的酒杯微微一颤,酒水差点洒了出来。
眼前的人正是赵嫣。已经十六年未见了,可是宣帝永远忘不了自己第一次见到赵嫣的情景。那时的她,神采飞扬,不同于一般女子的柔弱姿态,浑身散发着自信的光芒,一举一动都充满了迷人的魅力。宣帝就是在那一刻,深深地陷了进去。
后来,二人两情相悦,感情日益深厚。然而,当宣帝表明自己的身份后,这个胆大包天的女人,竟在春宵一度后不辞而别。恰巧那时父皇召他回宫,等他处理完宫中的事务,想要去找赵嫣时,却得知她已经嫁给了临安侯张广。宣帝心中气愤非常,觉得自己受到了背叛,发誓再不见她。
这些年来,宣帝虽然没有再见过赵嫣,但也知道她进京了,她的儿子还是自己亲封的忠勇伯,如今饱受争议的威武侯。宣帝心中明白,这个女人今日突然出现在自己面前,必定是为了她的儿子而来。想到这里,宣帝的眉头忍不住皱了起来,眼神中也透露出一丝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