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花的窗棂外,夕阳的余晖透过缝隙,洒下一道道橙黄的光带,在花厅的地面上交织出一幅斑驳陆离的光影图。忠顺王一脸疑惑地跨进花厅,脚步急切又带着几分小心翼翼。他一眼就瞧见了坐在主位上的宣帝,此时的宣帝目光呆滞,直直地盯着前方,像是丢了魂儿一般,对周遭的一切都浑然不觉。
“皇兄,你这是怎么了?”忠顺王的声音里满是关切与疑惑,他快走几步,来到宣帝面前,微微俯身,试图捕捉到皇兄的一丝目光。“赵嫣刚刚神不守舍地就走了,你们到底聊了些什么呀?你是不是没答应她放过赵轩?”他的话语里带着一丝试探,眼睛紧紧地盯着宣帝的表情,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细微的变化。
宣帝依旧沉浸在自己的思绪里,对忠顺王的一连串问题充耳不闻。他的脑海中像是有一台永不停歇的放映机,不断地回放着赵嫣刚刚说的那些话。“赵轩是自己的儿子”,这几个字如同重锤一般,一下又一下地撞击着他的心房,让他的内心掀起了惊涛骇浪。他怎么也没想到,那个在南疆立下赫赫战功却又因触犯国法而让他头疼不已的赵轩,竟然会和自己有着如此亲密的血缘关系。
忠顺王见宣帝没有回应,心中的疑惑更甚。他直起身子,在厅内来回踱步,眉头紧紧地拧成了一个“川”字。片刻后,他停下脚步,再次开口说道:“皇兄,你也知道,赵轩这人根本就没有问鼎天下的野心。你看看赵家往日的行事风格,一直都是低调内敛,忠心耿耿。这次他私造军械、私自出兵,肯定也是有他的苦衷。不如你就饶了他这一遭吧。要是你实在担心那些火器,臣弟愿意辛苦一趟,亲自去南疆,把那些工匠和图纸都带回来给你,这样总可以了吧?”他的语气诚恳至极,眼神中满是期盼,希望能说动宣帝改变主意。
过了好一会儿,宣帝才缓缓回过神来,他抬起头,目光有些涣散地看着忠顺王。“你说什么?”他的声音沙哑而疲惫,仿佛刚刚经历了一场激烈的战斗。
忠顺王无奈地叹了口气,又把刚才的话重复了一遍。宣帝静静地听完,微微摇了摇头,说道:“此事没那么简单,不是你想的那样。”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迷茫和无助,这让忠顺王更加摸不着头脑。
“皇兄,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你别瞒着臣弟啊。”忠顺王焦急地说道,他的双手不自觉地握成了拳头,额头上也冒出了细密的汗珠。
宣帝沉默了许久,最终还是决定不把赵轩的身世告诉忠顺王。他深知这个秘密一旦泄露出去,将会在朝廷内外掀起一场轩然大波,带来无法预料的后果。“你别问了,朕自有打算。”他淡淡地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决绝。
忠顺王见状,也不好再继续追问下去。他默默地退到一旁,心中却充满了担忧。他不知道宣帝和赵嫣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更不知道这将会对朝廷和国家产生怎样的影响。
宣帝站起身来,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冠。“朕要回宫了。”他的声音恢复了些许往日的威严,但眼神中依旧透露出一丝难以掩饰的慌乱。
“皇兄,要不要臣弟陪你一起回去?”忠顺王关切地问道。
“不用了,你忙你的去吧。”宣帝摆了摆手,转身朝着花厅外走去。他的脚步匆匆,仿佛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在等着他去处理。
夕阳的余晖将宣帝的身影拉得长长的,他独自一人走在回宫的路上,心中思绪万千。他想起了赵嫣说的话,她说要想知道赵轩到底是不是自己的孩子,就去问父皇。他不禁陷入了沉思,父皇真的知道这件事吗?如果知道,为什么一直都没有告诉他呢?他越想越觉得困惑,心中的疑惑如同迷雾一般,越来越浓。
回到宫中后,宣帝顾不上休息,直接前往玉虚宫。他的心中充满了忐忑,不知道等待着他的将会是怎样的答案。
当他走进玉虚宫时,太上皇正坐在榻上,悠闲地翻阅着一本道经。看到宣帝进来,太上皇微微抬起头,眼中闪过一丝惊讶。“皇儿,你怎么来了?这么着急,是不是出了什么事?”父皇的声音温和而慈祥,带着一丝关切。
宣帝走到太上皇面前,恭敬地行了一礼。“父皇,儿臣有一件重要的事情想要请教您。”他的声音微微颤抖,努力掩饰着内心的紧张。
父皇放下手中的古籍,示意宣帝坐下。“有什么事,你就说吧。”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好奇,不知道宣帝到底遇到了什么难题。
宣帝深吸一口气,鼓起勇气说道:“父皇,儿臣今日见到了赵嫣。她告诉朕,赵轩是儿臣的亲生儿子。她说要想知道真相,就来问您。太上皇,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您真的知道这件事吗?”他的目光紧紧地盯着太上皇的脸,试图从他的表情中找到答案。
太上皇听了,脸色微微一变,但很快就恢复了平静。他沉默了片刻,缓缓说道:“皇儿,这件事,父皇确实知道。”
宣帝闻言,心中一震,他的眼神中充满了震惊和疑惑。“父皇,您为什么一直都不告诉儿臣?为什么要瞒着朕?”他的声音中带着一丝愤怒和委屈。
太上皇叹了口气,说道:“皇儿,你先别激动。这件事说来话长。当年,你和赵嫣情投意合,可你的身份特殊,肩负着江山社稷的重任。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父皇不得不让你隐瞒身份。后来,赵嫣有了身孕,她害怕你会因为她的身份而受到影响,所以选择离开你,回到赵家。父皇知道她的苦衷,也知道她是个重情重义的女子,所以一直都在暗中保护着她和孩子。”
宣帝听了,心中五味杂陈。他没想到,事情的背后竟然隐藏着这么多的秘密。“那父皇,您为什么要召见赵轩?难道您早就打算让他认祖归宗吗?”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期待。
太上皇摇了摇头,说道:“皇儿,父皇召见赵轩,是因为他在北疆立下了赫赫战功,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况且,他是你的长子,是我的长孙,父皇也想看看他长大后的样子。希望他能为国家效力,为百姓谋福祉。至于认祖归宗的事情,父皇还没有考虑过。毕竟,这件事关系重大,需要从长计议。”
宣帝点了点头,心中的疑惑渐渐消散。他知道,父皇的每一个决定都是为了国家和百姓着想。“父皇,儿臣明白了。那现在,儿臣该怎么办?赵轩私造军械、私自出兵,触犯了国法,儿臣不能轻易放过他。可他又是儿臣的亲生儿子,儿臣实在不忍心看着他受苦。”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无奈和纠结。
雕花烛台上的烛光摇曳,暖黄的光晕在太上皇寝宫的墙壁上投下斑驳的影,好似岁月在这宫墙内留下的无声痕迹。宣帝站在太上皇面前,神情虽较刚进来时放松了些许,但眉眼间仍残留着几分难以掩饰的复杂情绪。
“唉,阴差阳错啊。”太上皇微微摇了摇头,语气里满是感慨,他抬眸看向宣帝,嘴角噙着一抹淡淡的笑意,“当初派赵轩去南疆我便问过你会不会后悔,如何?”这一句调笑,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打破了寝宫内原本略显凝重的气氛。
宣帝的脸上闪过一丝窘迫,嘴唇微微动了动,却不知该如何回应。他满心都是这些突如其来的真相带来的冲击,哪有心思去接太上皇的调侃。
太上皇瞧着儿子那五味杂陈的脸色,到底还是忍住了后续更过分的调侃,敛起笑意,神色变得严肃起来。“私造军械,你便说是朕让他做的,至于私自出兵,你就说是朕派遣的就好了。”他的语气沉稳而笃定,带着久经岁月沉淀的威严与智慧,“不过,你得派老九去趟南疆,火器之威必须掌控在皇室手中,即使赵轩是你的亲生儿子也不能放在他的手中。”
宣帝闻言,心中像是压着的一块大石头终于落了地,原本紧蹙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他微微点了点头,声音里带着几分感激:“儿臣明白,多谢父皇为儿臣排忧解难。”
看着儿子那如释重负的表情,太上皇的调侃之心又起,脸上重新浮现出那抹戏谑的笑容。“怎样,你这个长子很好吧。真可谓是少年英雄。”他的目光中满是欣赏与骄傲,仿佛在夸赞的不是自己的孙子,而是自己的得意之作,“哎,你说他像谁?从外貌上看一点不像你,更像嫣儿,那这聪明才智肯定更像朕了,也不会像你。”
宣帝被太上皇这直白的调侃弄得哭笑不得,无奈地笑了笑,轻声反驳道:“父皇又拿儿臣打趣了。赵轩能有如今的成就,自然是继承了父皇和母后的优良血脉,儿臣高兴还来不及。”
“哼,少在这儿给朕灌迷魂汤。”太上皇佯装不满地轻哼一声,眼中却满是笑意,“不过话说回来,赵轩这孩子确实是个可造之材。他在南疆的所作所为,朕都看在眼里。他有勇有谋,心怀百姓,是我朝的福分。”
宣帝想起赵轩在南疆立下的赫赫战功,心中涌起一股自豪之情。“是啊,儿臣之前只看到他触犯国法的一面,却忽略了他为国家和百姓所做的贡献。如今想来,实在是太过狭隘了。”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愧疚。
“你能这么想就好。”太上皇点了点头,语重心长地说道,“身为帝王,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得失,更要着眼于大局。赵轩虽然犯了错,但他的出发点是好的。我们要给他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让他继续为国家效力。”
“儿臣谨记父皇教诲。”宣帝恭敬地说道。
“还有,”太上皇的神色变得有些凝重,“赵轩的身世暂时还不能公开。如今朝堂局势错综复杂,各方势力盘根错节,一旦他的身份曝光,必定会引起轩然大波。你要小心谨慎,不要让别有用心的人抓住把柄。”
宣帝的脸色也变得严肃起来,他深知太上皇所言非虚。“儿臣明白,儿臣一定会妥善处理好此事。”
太上皇满意地点了点头,拍了拍宣帝的肩膀。“好了,你也别太忧心了。事情既然已经发生了,就勇敢地去面对。朕相信你有能力解决好这些问题。”
宣帝感受到太上皇手掌传来的温暖和力量,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儿臣一定不会辜负父皇的期望。”
两人又聊了一会儿朝堂上的其他事情,直到夜深了,宣帝才起身告辞。走出太上皇的寝宫,宣帝抬头望向夜空,繁星闪烁,仿佛在诉说着这个皇家隐秘背后的无尽故事。他深吸一口气,心中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保护好赵轩,保护好这个国家,让一切都能朝着好的方向发展。而赵轩的未来,也将在这复杂的皇室权谋和家国大义中,开启一段全新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