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墙的两边各有两个东西,应该称为简易的箭楼,高约两丈左右,每个箭楼里面可站二十多个士兵,于高处射箭。当然,箭楼有木板挡在外面,防止敌军射箭攻击。
从这道防线来看,青州军主要的防守手段肯定是以弓箭袭击为主。赵云把公孙瓒留下的数万支弓箭都搬过来,箭矢也足够了。他得把这些弓箭消耗完。
在防线的前面约百步距离内,有些木头被土掩埋着,造成地面不平,坑坑洼洼。这当然是赵云故意弄的,地面不平,对于敌军而言,本身就是障碍。
袁绍也来到阵前,看向对面,观察着这道防线,也不知道有没有看出花来。良久,他才向韩荣和文丑点了点头,示意两人发动进攻。
韩荣一声令下,军中战鼓敲响,士兵做好准备,先刀盾兵如潮水般向前冲去,摆出盾牌阵,慢慢推进。看敌军的阵势,明显会坚守不住,用弓箭袭击,他也只能先让刀盾兵。
青州军方面,士兵们早已严阵以待。等袁军进入射程,赵云打了个手势,一声令下:“放箭!”
青州士兵站在木墙之后面,两排整齐地排列,手持弓箭,瞄准了冲锋的袁军士兵,开始发射箭矢。
与此同时,箭楼上的青州军弓兵,利用居高临下的优势,向袁军的侧翼和后方发射箭矢。上下夹击之下,袁军中不断有人中箭,伤亡惨重。
不过,这种攻击方式,袁军进攻公孙瓒时经常遇到。韩荣不以为意,只想让刀盾兵继续推进,掩护弓兵向前。只要弓兵有机会,就能利用兵力优势,压制敌军的弓箭,文丑就能率步兵冲杀过去。
然而,袁军士兵脚下的道路并不平坦。许多士兵在冲锋的过程中,只顾拿盾牌挡箭,忘了脚下,不慎摔倒在地。
这些摔倒的士兵来不及起身,就被后面的士兵给踩了。一时间,整个盾牌阵出现松动,青州军的弓箭源源不断地袭来,袁军伤亡迅速加大,攻势因此受到了严重的阻碍,士气也开始低落。
韩荣看到大军在青州军的弓箭袭击下,已呈乱象,情况似乎不大妙,他连忙下令撤退。不过,撤退也不利索,如果直接转身撤,后背露出来,必会损失惨重。盾牌向前,一步一步后退,路不平,又有士兵不慎跌倒。
好不容易撤了回来,韩荣清点了一下损失,短短的两刻钟时间,自己就损失了将近五百兵力,而敌军毫发无损,真是可恨。他也挨了袁绍一顿骂。
……
涿郡遒国渡口。
陈炎收到了赵云传来的消息,知道公孙瓒败亡,心中感慨万分。公孙瓒明明可以逃跑,却宁愿战死,也不选择逃跑。或许对他而言,既然已无东山再起的可能,还不如战死沙场,留得一世英名,逃跑则是种耻辱。
易京陆陆续续有百姓逃了出来。这些百姓大多数都是士兵的家眷,以老妇幼为主,还有些是伤残士兵。士兵战死或被俘虏,家眷也只能逃跑。
有的人往西跑,渡过易水,能逃到中山国去。有的人往西北方向跑,渡过涞水,可到蓟郡方向,也有往东北方向跑,渡过涞水,到涿郡方向。不过,很少有人往南跑,因为公孙瓒的士兵,大多数是幽州人。
逃跑时,他们都抢了些粮,可是一个人再怎么抢,也只能抢几十斤,累个半死,也只够存活一两个月,以后又该怎么办。
往东北方向跑的,有不少人会选择渡口渡过涞水,陈炎就提出一些条件,顺手收拢了一些百姓。
他表示,只要愿意跟他去青州或渤海的百姓,都可以分配到土地,让其安心耕种。同时,到了之后,先开仓放粮救济,放到明年收成,但需听从他的安排,付出一些劳动。另外,这些百姓暂时留在遒国,听从步骘的安排,需返回易京,帮陈炎搬运粮草。陈炎愿意把其中的一部分拿出来,分配给这些百姓,以作为酬劳。
这些条件提出,初时百姓们将信将疑,好在陈炎和公孙瓒也是盟友,一番解释下来,有些百姓答应了下来。当然,也有百姓不答应,陈炎也没有强留,让他们回幽州去。
十几天时间里,陈炎陆陆续续收拢了将近五千百姓。只是,这五千人中,能凑出来当劳力去搬粮的,只有不到八百人。他都忍不住吐槽了,自己收拢了一帮老幼,带回去拖累自己,真他的圣母。
不过,话都说出去了,他也不能随便改口。好在,这群人中,其实老的也不多,乱世人均寿命太低,老百姓都死于壮年,幼妇更多一些。
……
冀州中山国北平城。
张燕明知易京战况紧急,却进军缓慢,没办法,他手下这帮人就是土匪,军纪涣散。
他先收到荆轲渡方向传来的消息,于羝根攻占渡口失败,全军覆没,人也下落不明,心里焦急万分。随后又收到左髭丈八的消息,大军成功攻占了弯角渡,他才心安下来。
在北平前后待了将近半个月,张燕终于进兵了。他肯定不知道,要是他早进军几天时间,说不定就能救了公孙瓒。
黑山军走弯角渡多绕了将近两天的路程,再加上兵力雄厚,大军渡过弯角渡,又花了两天时间,可谓是进军缓慢。
大军刚刚渡过易水,士兵来报:“报张帅,最新消息传来,袁绍攻破易京中京,公孙瓒败亡,自焚而死,今陈炎在易京内筑一防线,仍在坚守易京。”
“什么,公孙瓒败亡了?这该如何是好?”张燕听了,脸色大变,心中彷徨起来。
要是陈炎在的话,肯定忍不住指着张燕的鼻子破口大骂,真是猪队友,要不是他姗姗来迟,公孙瓒何至于会败亡?从常山真定到河间易县,满打满算,都不会超过六百里路,黑山军除了攻打北平之外,一路磨磨蹭蹭,愣是多折腾了一个多月时间。
“可打探清楚,陈炎没撤?”张燕又看着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