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距离太庙献俘已过去两月有余,如今已到了春暖花开、万物复苏的美好时节。
太庙献俘后的两个月里,百官们接二连三地劝谏王行之称帝,而王行之则在三辞三让、尽显谦逊之态后,最终欣然应允,并正式昭告天下,决定于仲夏十五这一天,在长安举行盛大的称帝仪式,同时邀请大宋、北辽以及西域诸国前来观礼。
这一消息犹如巨石入水,激起千层浪,迅速传遍大江南北,震惊了整个天下。
尤其对于大宋来说,这无疑是一记沉重的耳光,直接将其钉在了耻辱柱上。
因为众所周知,大秦在名义上本是大宋的属国,如今王行之竟然公然称帝建制,脱离大宋的统治,这与七八十年前西夏的行径如出一辙。
然而,尽管大宋对此感到无比愤怒,但面对大秦强大的军事实力,他们也只能无可奈何。
毕竟,大秦的兵力强盛,威震天下,大宋在与大秦的数次交锋中都遭受了不小的损失。
所以,尽管大秦的独立让大宋上下义愤填膺,但稍有见识的人都明白,如今的大秦已经彻底崛起,势不可挡,绝对不是一个可以轻易得罪的对手。
不仅如此,自从王行之称帝的消息如旋风般席卷而来,新夺取的吐蕃、大理以及巴蜀和河东四州,土地丈量工作进展异常迅速,仿佛被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动力。
甚至连一些当地的豪强势力,也一改往日的抵触态度,变得异常积极,纷纷主动配合官府,毫不吝啬地献出自己的土地。
面对这些识时务的人家,王行之自然不会亏待他们。
他下令让人详细调查这些豪强的背景,仔细考察他们的才学和能力,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将其中一部分人委派为当地的官员,协助治理地方事务。
王行之的这一举动,犹如投石入水,在士族豪强中引起了轩然大波。
原本对他心存疑虑甚至有些抵触的众多士族,纷纷改变了看法,对他赞不绝口。
许多士族开始积极行动起来,纷纷派遣自家子弟前往大秦,渴望能够在这个新兴的王朝中谋得一官半职。
王行之在与刘玄等一众重臣经过长时间的深思熟虑和讨论后,决定给这些人一个机会。
原因很简单,大秦新得三地,而文院中虽然学生众多,但并非每个人都具备卓越的才学。
在这种情况下,人员方面仍然显得有些捉襟见肘,有些稀缺。
而这些前来投靠的士族豪强,显然是对大秦的未来充满信心,看好大秦的发展前景。
既然如此,王行之认为也应该给这些人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毕竟,他未来的目标是覆灭大宋,而在这个过程中,不可能将所有的士族都清除干净。
更何况,这些士族家族传承久远,自古以来,许多王公大臣都出自这些士族,其中说不定就隐藏着真正的栋梁之才。
所以,只要这些人不妄图染指土地,王行之并不介意使用这些士族豪强,让他们为大秦的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事实证明,王行之的选择并没有错,其中出现了不少能人,新得的土地迅速被大秦同化。
————
长安、秦王宫。
五月十五,旭日东升,柔和的阳光洒落在琉璃瓦面上。
承天门外,刘玄与刘法领头,带着百官站在承天门外。
百官个个身着朝服,手捧笏板,神色庄重且严肃。
在百官两侧,是身着甲衣的侍卫,他们个个神色严肃,目光锐利。
在百官身后,李格非与宋清溪并肩,引领着各国使臣。
当——
随着那一道道洪亮且浑厚的钟声响起,仿佛整个天地都为之震撼。
这钟声穿越了层层云雾,回荡在京城的每一个角落,宣告着一个重要时刻的到来。
承天门缓缓开启,那厚重的大门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越发庄严。
“百官觐见。”
门后的太监身着朝服,身姿挺拔地站在那里,他的声音在钟声的余韵中显得格外清晰。
话音未落,刘法与刘玄便领头而出,他们的步伐稳健,神色庄重,身后紧跟着一众官员。
这些官员们身着朝服,个个精神抖擞,鱼贯而入承天门。
待百官全部进入后,太监再次高声喊道,“着各国使臣觐见。”
这一声呼喊,让原本安静的场面稍稍有了些波动。
各国使臣们相互看了看,虽然心中对王行之的安排略有不满,但此时正值大典,他们也不敢轻易表露出来。
李格非与宋清溪对视一眼,然后连忙上前,引领着各国使臣们一同走进承天门。
这些使臣们来自不同的国家,他们的服饰和肤色各异,但此刻都显得颇为拘谨。
尽管如此,他们还是紧跟着李格非和宋清溪,不敢有丝毫怠慢。
毕竟,这可是在大秦国的京城,在如此庄重的场合下,任何一点差错都可能引发不必要的麻烦。
很快,百官与各国使臣来到太极殿前的台阶下。
此时王行之正带着一行人正站在太极殿前。
王行之身着黑龙袍,头戴冕冠庄严而肃穆,腰间挂着一把宝剑,显得霸气非凡。
在他左侧,是江秀,江秀身着锦衣凤袍,头戴凤冠,与王行之并肩而立。
在江秀身后,是秦雪等人,秦雪等人个个身着华丽锦衣,头上戴着精美的华丽的头饰,打扮的十分精致。
在王行之右后侧,李福用托盘抬着五龙玺神色肃穆站在王行之身后。
当当当——
随着百官到来,王宫之内又响起阵阵钟声。
“王爷,玉玺。”
紧随着,李福快速来到王行之身侧,跪在地上双手托着托盘将玉玺奉上。
王行之双手捧起玉玺,走到台阶前,对着天空朗声道,
“孤自立秦国以来,于外灭西夏,战吐蕃,抗击大宋,于内,孤清除贼匪,兴修水利,丈量土地,减徭轻税,整个大秦欣欣向荣。”
“今日,孤当承袭秦汉,壮我华夏衣冠,故今日在此祷告天地,称帝建制。”
说到这里,“呛”的一声,王行之抽出腰间宝剑,指着天空高声道
“孤向天地立誓,孤在,当壮我华夏儿郎,守土开疆,日月所照,皆是我炎黄之地。”
“孤亡,当化身龙魂,护卫我华夏儿郎,炎黄之地。”
“孤此誓,天地为证,日月为鉴,仙魔鬼神共听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