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父王,儿臣之所以不怕,是因为父王说过,成大事者,当习惯血腥,若是避而不见,日后恐难行大事。”
王寰拱手,对着王行之行礼,朗声回应。
王寰虽小,但十分聪慧,条理清晰,声音明亮。
“回父王,我日后想当大将军,所以必须要习惯死亡。”
相对而言,王战的性子要耿直得多,大大咧咧的说道。
哈哈哈——
一阵爽朗的笑声传来,王行之满脸笑容地看着眼前的两个孩子,心中不禁感叹:“不愧是孤的儿子啊!小小年纪,就有如此胆识和见识。”
他的目光落在了宋清溪身上,嘴角微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缓声道:“老宋啊,孤记得你家女儿与世子年岁一般大小,孤有意与你结下这门儿女亲家,你意下如何呢?”
王行之的话一出口,朝堂上的百官们顿时齐刷刷地将目光投向了宋清溪,脸上都流露出羡慕的神色。
要知道,王寰可是王行之的嫡长子,自他出生之日起,便备受王行之的宠爱和重视,不仅被立为世子,更被确定为秦国未来的继承人。
而且,这王寰自幼聪慧过人,年纪虽小却已颇具手段,深得百官们的器重。
如此一来,只要王寰日后不自己作死,也不遭遇什么意外早逝,那么他必定会成为秦国的下一任国君。
此时此刻,能与这样的天之骄子结为亲家,无疑是一种莫大的荣耀。
宋清溪自然深知其中的利害关系,他的面色因为激动而微微涨红,赶忙拱手向王行之行了一礼,声音略微有些颤抖地说道:“大王如此看重微臣,微臣自然是一万个愿意啊!”
他生怕王行之会反悔,毕竟这可是关乎到他家族未来的大事,所以他的动作显得有些匆忙,甚至有些失态。
“既然你同意,那等回宫之后,孤便正式下达诏书,让世子与你家闺女订婚。”王行之大笑道。
“多谢大王看重。”宋清溪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激动,对着王行之再次行礼。
随后,王行之看向王战,朗声道,“传孤旨意,孤之三子王战,小小年纪,胆魄过人,今册封为西凉王,封地神鸟县,食邑五千户。”
此话一出,众人又是一阵震惊,他们怎么也没想到王行之今日会这般大手笔,先是封郡主,随后郡王。
此时,众人也反应过来,王行之之前下令屠杀俘虏,很明显是趁着这个机会考验子女,坚持下来的明显都得到了不同的好处。
“大王,您如此册封公子为王,实乃有违祖宗成法啊!”
就在众人都对这一决定感到惊讶的时候,突然有一道声音从朝堂的百官之中传了出来。
这道声音异常突兀,仿佛是在平静的湖面上投下了一颗石子,引起了轩然大波。
众人纷纷循声望去,想要看看究竟是谁如此大胆,竟敢在此刻公然质疑王行之的决定。
可当他们看清楚说话之人的面容时,更是惊讶得合不拢嘴。
因为站出来说话的,竟然是大秦的文臣之首——刘玄。
刘玄自打入秦以来,便一直担任着财政司司长一职,其地位甚至还在蔡卞之上。
他不仅才华横溢,能力出众,而且还特别擅长处理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
因此,无论是朝中的大臣,还是民间的百姓,对他都十分信服和敬重。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精明的人物,此刻却是公然反驳起了王行之的决定,这实在是让人始料未及。
“伯锦,你这是何意?”王行之面带疑惑地看着刘玄,他实在想不明白对方为何会突然说出这样的话。
然而,王行之对刘玄的为人处世颇为了解,知道他向来不会无的放矢,所以并未因此而动怒,反而饶有兴致地开口问道:“哦?伯锦,你这话可有深意啊,不妨说来听听。”
只见刘玄一脸坦然,完全无视周围众人投来的各种异样目光,嘴角始终挂着一抹淡淡的笑容。
他先是对着王行之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不紧不慢地说道:“大王,您乃是大秦册封的秦王,身份尊贵无比。
但若是仅以秦王之位来封赏,恐怕难以服众,毕竟这与您的功绩和威望相比,实在是有些不相称。
如此一来,不仅会让您的封赐显得有些名不副实,更可能会引来天下人的耻笑。”
说到此处,刘玄稍稍停顿了一下,似乎是在给王行之一些思考的时间。
紧接着,他再次拱手,提高了声音,朗声道,
“故而,微臣斗胆恳请大王更进一步,称帝建制。
如此一来,方能彰显大王的雄才大略和无上功绩,也能让天下人心悦诚服啊!”
众人听到蔡卞的这番话后,都恍然大悟。蔡卞虽然比刘玄稍慢一些,但还是比其他官员更早地明白了王行之的意思。
他对着王行之拱手说道:“大王,刘大人说得非常有道理。
我们大秦消灭了西夏和吐蕃,占据了巴蜀和大理,东面占据函谷关来抵御洛阳,西面抵达武关对南阳虎视眈眈,北面靠近黄河与大宋隔河对峙,南面则收拢了大理与巴蜀,收纳了大量的粮仓。”
“可以说,我们大秦的领土,与大宋相比,也毫不逊色。”
“但是,大王您现在的秦王位份还是稍低了一些,难以与大宋的官家对等。”
说到这里,蔡卞突然双膝跪地,高声喊道,
“臣恳请大王进位,称帝建制。”
百官闻言,齐齐露出激动的神色,毕竟王行之若是称帝建制,他们在场的众人都是开国之臣,从龙之功,王行之称帝后定然会封赏,让自己再进一步。
而且有了刘玄两人带头,心思活络的文臣,先一步双膝跪地,齐声道,
“臣等恳请大王,称帝建制。”
武人虽然不如文臣的心思活络,但也知道王行之若是称帝,他们的地位都能更进一步,在宋清溪等人的带领下,齐齐跪下行礼,朗声道,
“恳请大王,称帝建制。”
围观的百姓见状,也纷纷跪下,对着王行之朗声高呼,“恳请大王称帝建制。”
围观的百姓喊得十分诚恳,毕竟他们这些年,在秦国可是过得十分好,因此十分希望王行之当皇帝。
“臣妾恳请大王进位,称帝建制。”紧随着,江秀等人也齐齐跪下,齐声高呼。
这一刻,或许除却赵静怡之外,所有人都是一心,希望王行之称帝建制。
王行之环视四周,瞧着自己独立在太庙前,众人皆俯首的场面,心中不免升起一股豪气。
不过,王行之虽然不喜欢儒家,但儒家其中一些经典,还是得用。
所以,他没有立刻答应下来,朗声开口拒绝,
“诸位请起,今日是太庙献俘,此事容后再议。”
话落,王行之没有停留,大步流星的离开太庙。
而百官之中的聪明人却是清楚,此事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