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咸阳三日,恶夫大军已行至北地郡边境。
天气渐冷,凛冽的北风夹杂着细小的雪粒,吹得将士们脸颊生疼。
恶夫骑在马上,目视前方,神情坚毅。蒙虎策马上前,恭敬道:“大元帅,前方十里处有一座小城,可供大军休整。”
恶夫点头:“传令扎营,今夜在此休整。”
大军在小城外安营扎寨,井然有序。营帐刚刚搭好,一名斥候匆匆赶来。
“报!大元帅,北方三十里处发现匈奴斥候,约五百骑,似在侦查我军动向。”
恶夫冷静地问:“他们可曾发现你?”
斥候答道:“未曾。属下发现后立即躲藏,确认他们未察觉才赶回报信。”
恶夫满意地点点头:“做得好。传令全军,今夜休整,明日出发前往赤山,在那里设下埋伏,迎击匈奴。”
帐内众将面面相觑。赤山是前方要塞,若能控制,确实可扼守要道。但正是因为其重要性,匈奴必定早有防备,埋伏又如何成功?
蒙虎忍不住问道:“大元帅,匈奴人精于骑射,若在开阔地带交战,我军恐怕难以取胜。何不先据守城池,再伺机出击?”
恶夫胸有成竹地笑了:“正因匈奴长于骑射,所以我们才不能与他们在平原对决。赤山地势险要,林木茂密,正好限制他们的机动性。”
他取出一张简易地图,指着赤山道:“此山东西两侧皆是悬崖峭壁,唯有南北两面可通行。我军明日明目张胆前往赤山南麓扎营,必引匈奴来攻。”
“蒙虎率一队人马佯装巡逻,实则绕到赤山北面设伏。待匈奴大军被我军主力吸引,从南面攻来时,蒙虎部从北面突袭,夹击匈奴。”
蒙虎恍然大悟:“妙计!匈奴必定从南面进攻,因为他们的大本营就在北方,若从北面攻来,反倒断了自己的退路。”
恶夫点头:“正是此理。此外,我已派人在山上准备了一些‘惊喜’,明日诸位便知。”
次日拂晓,大军拔营启程,向赤山进发。
果然,沿途多次发现匈奴斥候的踪迹,他们远远观望,不敢靠近,却也没有离开,显然是在监视大秦军队的动向。
午时,大军抵达赤山南麓,开始扎营。恶夫命令将士们建立简易营寨,却故意做得松散,似乎毫无防备。
同时,蒙虎带领五千精锐,假装出去巡逻,实则悄悄绕到了赤山北面,隐藏在密林之中。
黄昏时分,远处尘土飞扬,地平线上出现了一支庞大的骑兵队伍。
“匈奴人来了!”斥候紧急报告。
恶夫神色不变:“传令全军,按计划行事。”
匈奴大军很快来到赤山南麓,对峙大秦军队。双方相距不到一里地,彼此间一片开阔地,正适合骑兵冲锋。
匈奴首领高高在上,居高临下地打量着大秦军营。见大秦军队营寨松散,士兵三三两两散布,毫无警惕,顿时大喜。
“秦人愚蠢!今日正好一举歼灭他们!”首领狂妄地大笑。
随着一声令下,数万匈奴骑兵如潮水般涌向大秦军营。
恶夫立于帐前,看着蜂拥而来的匈奴骑兵,不慌不忙地举起右手。
“传令,诱敌深入,伏兵准备!”
大秦军队见匈奴来袭,竟纷纷后撤,仿佛惊慌失措。匈奴骑兵见状,更加肆无忌惮地冲进营地。
就在这时,恶夫猛然挥下右手。
“放!”
赤山两侧树林中,早已埋伏好的弓弩手齐齐放箭。霎时间,万箭齐发,如暴雨般倾泻而下。
匈奴骑兵猝不及防,顿时死伤惨重,阵型大乱。
紧接着,恶夫一声令下,山上早已准备好的巨石滚木倾泻而下,将匈奴骑兵冲得七零八落。
“杀!”恶夫拔剑呐喊,大秦军队从四面八方涌出,与匈奴骑兵展开激烈厮杀。
与此同时,赤山北面,蒙虎见时机已到,立即率领五千精锐杀出,直取匈奴大军后方。
匈奴大军前有大秦主力,后有伏兵突袭,两面受敌,顿时大乱。
恶夫亲率一队骑兵,直取匈奴首领。只见他手持长枪,所向披靡,如入无人之境。
那枪法凌厉刚猛,一往无前,沿途匈奴骑兵尽皆避让。
匈奴首领见势不妙,急忙调转马头欲逃,却被恶夫一枪刺中坐骑,连人带马重重摔倒。
恶夫飞身下马,一脚踏在匈奴首领胸口:“降,还是死?”
匈奴首领面如死灰,知道大势已去,只得投降。
战斗很快结束,匈奴大军溃不成军,逃回北方。此役大秦军斩杀匈奴三千余人,俘虏五千,缴获战马万匹,战果辉煌。
更重要的是,匈奴首领被俘,极大打击了匈奴的士气。
恶夫命人将匈奴首领带到帐前,冷冷问道:“你叫什么名字?”
匈奴首领满脸怨恨,却不得不回答:“我叫乌力克,是匈奴铁骑部首领。”
恶夫又问:“匈奴现在有多少部落?总兵力多少?”
乌力克不愿回答,恶夫也不勉强,只是淡淡道:“不说也无妨。我自有办法知晓。”
说着,他命人将乌力克押下去好生看管。
战后检视,大秦军伤亡不到五百人,可谓大胜。将士们士气高涨,对恶夫更是敬佩有加。
当晚,恶夫召集众将,商议接下来的作战计划。
“此战虽胜,但还远未结束。”恶夫严肃地说,“匈奴主力尚在北方,必定会卷土重来。我军当乘胜追击,不给他们喘息之机。”
众将齐声应和:“大元帅英明!”
蒙虎却有不同意见:“大元帅,匈奴人狡猾,此次失败后必定会变得更加谨慎。若我们贸然深入,恐怕会陷入他们的圈套。”
恶夫欣赏地看了蒙虎一眼:“说得好。正因如此,我们不能莽撞行事。接下来,我有一个计划……”
次日清晨,恶夫命人将乌力克带到帐前。
“乌力克,我给你两个选择。”恶夫直截了当地说,“一是归降大秦,献上你所知的匈奴部落分布图和兵力情况,我可保你全族安全;二是抵抗到底,那么你和你的族人都将面临灭顶之灾。”
乌力克犹豫片刻,最终选择了投降。他详细绘制了匈奴各部落的分布图,并介绍了每个部落的兵力和首领情况。
据乌力克所言,匈奴目前分为十大部落,总兵力约十五万,但分散各地,难以集中。其中铁骑部和狼牙部实力最强,各有三万余骑兵。
恶夫根据这些情报,迅速制定了新的作战计划。
“我军分兵两路,我亲率主力两万人,直取匈奴大本营;蒙虎率一万五千人,迂回匈奴后方,断其退路。”
恶夫又道:“铁骑部既已击败,接下来当先取狼牙部,再图其他。”
计划敲定,大军休整一日后,再次启程北上。
一路上,恶夫小心谨慎,每前进一步都派斥候侦查,防止匈奴伏击。
同时,他还派出小股部队,袭扰匈奴各部落的牧场和村寨,使其不得安宁,无法集中兵力。
十日后,大军终于来到了狼牙部地界。
远远望去,一片开阔的草原上,数以万计的毡房散布,牛羊成群,一派繁荣景象。
恶夫通过望远镜观察,发现狼牙部的战士们正在草原上演练骑射,显然已经得知了铁骑部的失败,正在积极备战。
“传令下去,今夜休整,明日拂晓发起进攻。”恶夫下令道。
次日黎明,天刚蒙蒙亮,大秦军队悄然逼近狼牙部大营。
恶夫下令先以火箭射入敌营,顿时,毡房燃起大火,狼牙部一片混乱。
趁着敌人惊慌失措之际,大秦军队从四面八方杀入,展开激烈厮杀。
狼牙部虽然勇猛,但猝不及防之下,难以组织有效抵抗。更让他们绝望的是,当他们试图向北撤退时,发现撤退的路已被蒙虎率领的军队切断。
前后夹击之下,狼牙部战士虽拼死抵抗,最终还是不敌精锐的大秦军队。
半日激战,狼牙部首领被斩,全族投降。
两战下来,匈奴最强的两大部落已被大秦军队征服,剩下的小部落不战自溃,纷纷派使者前来投降。
短短一个月,恶夫率军征服了整个匈奴草原,为大秦开拓了数千里疆土。
更重要的是,北方边境的隐患被彻底清除,大秦可以腾出手来应对其他方向的危机。
战后,恶夫召集所有投降的匈奴首领,宣布了大秦的政策。
“尔等既已归降,便是大秦子民。从今以后,当遵守大秦律法,按时纳税,不得再扰边境。”
“大秦不会干涉你们的生活习俗,但必须接受大秦官员的管理。每个部落可保留少量武装,用于自卫,其余武器须全部上缴。”
“若尔等安分守己,大秦自会善待;若有异心,必遭严惩,决不宽贷!”
匈奴首领们俯首称臣,表示愿意遵守大秦律法。
恶夫又从大军中选拔了一批将士,分派到各部落驻守,确保匈奴不会再生异心。
安排妥当后,恶夫命人写好捷报,快马送往咸阳,向嬴政汇报这场辉煌的胜利。
随后,他开始着手整顿新征服的土地,为大秦建立稳固的北方防线。
这场北伐,恶夫用兵如神,以不到四万人的兵力,征服了十五万人的匈奴,并且伤亡极小,堪称军事史上的奇迹。
将士们无不敬佩恶夫的智勇双全,视他为真正的战神。
一日,蒙虎前来拜见,恭敬地说:“大元帅此次北伐,用兵如神,末将佩服至极。不知接下来有何打算?”
恶夫沉思片刻,说道:“平定匈奴只是第一步。西域诸国蠢蠢欲动,南方楚地旧族暗中作乱,东海扶桑也已三月未缴贡赋。大秦四境皆有隐患,不得不防。”
他看向南方,目光坚定:“待北方彻底安定,我们便转兵南下,平定楚地叛乱。大秦基业,不容有失!”
蒙虎肃然起敬:“末将愿追随大元帅,征战四方,为大秦开疆拓土!”
恶夫欣慰地拍拍他的肩膀:“好志气!大秦需要你这样的将才。待回咸阳后,我会向陛下举荐你独当一面。”
就在此时,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
一名信使飞奔而来,跪地禀报:“大元帅,咸阳急报!”
恶夫接过信函,迅速浏览,脸色顿时凝重起来。
“出什么事了?”蒙虎关切地问。
恶夫将信函递给他:“南方楚地大乱,叛军攻占数城,声势浩大。更糟的是,江南豪强纷纷响应,形势危急。”
他沉声下令:“传令全军,三日后拔营,火速南下!”
蒙虎有些担忧:“大元帅,我军刚刚结束北伐,将士疲惫,是否应先回咸阳休整?”
恶夫摇头:“来不及了。南方叛乱如星火燎原,若不尽快扑灭,必成大患。我已命令王武率军北上,接管这里的防务。待他到达后,我们立即南下。”
蒙虎敬佩地看着恶夫:“大元帅心系大秦,令人钦佩。末将愿随大元帅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恶夫拍拍他的肩膀,眺望远方:“大秦统一不易,我与陛下不容许任何人破坏这得来不易的和平。”
“无论敌人是谁,胆敢挑战大秦威严者,必将付出惨痛代价!”
北风呼啸,吹动恶夫的战袍,他的身影在夕阳下显得如此伟岸而坚定。
一场新的战争即将开始,而这,可能比北伐匈奴更加艰难和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