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岭山涧,点水成流。
老树下的爱山与颜秀相对而坐,彼此相望。一抹理道争锋的气息渐渐浮现而出。
“仙子请先。”爱山平静的抬手轻捋虚空。
颜秀深吸了一口气:“如此便由我先来好了,正欲与你说一说,你取此地灵脉之事。”
“你可知,灵脉为天地本源之力,山河福泽之果。你以一己之私,巧取豪夺此灵脉,有违天道。”
爱山点了点头:“仙子所言极是。”
“可山欲问,何为天道?”
颜秀似对这问题十分的了然,轻易便脱口而出:“夫春气发而百草生,正得秋而万宝成。夫春与秋,岂无得而然哉?天道已行矣。”
“天道为世间自然运行之规律。”
“便如灵脉为天道自然演变,聚灵为脉,散气为灵,滋养一方山河万灵,这便是顺应天道。”
颜秀话语中的意思是:天道为世间的自然变迁,从道理上来讲,人应该顺应天道的变化,归于自然之序。
爱山侧了侧头,话语宁静:“如此而已?”
颜秀摇头:“天道非人,不争、不言、不召、繟然、疏通稀阔、恢恢、不失。人立于世,心之言举,皆为天道照映。”
在颜秀的道理之中,天道本为无物。
乃是人心照映!
“一方天地的怎样一群人,所言所行,便会构造出怎样一番天道。一个满世皆恶的天地,其天道便亦恶。”颜秀道,“一个满世皆善人的天地,其天道亦然。”
爱山却摇了摇头:“人心万千,怎以天道言之?”
他抬手在面前的茶盏之中轻轻一点,茶水涟漪:“我心之道,便只是我心所影。”
“便如我轻点茶水,茶水涟漪,又与天道何干?”
“我夺天地灵脉,容财于己,又与天道何干?”
“世人本为天地无尽长河之须臾,生立天地,死归山河。不带来,不带走......”
“我们又何曾真的取走什么?”
青山所言,自己还是在天地之间,即便拿了灵脉,也在这天地间。
死后回归天地,怎么能算夺取天地福泽呢?
颜秀双目渐渐明亮,望着爱山的模样,听着爱山能与自己有来有回的论语,心绪渐起。
“不对。”颜秀摇头:“你我身于天地,然独于天地。”
“人生在世,于己而言。每个人皆只有一片天地,这片天地便是自己。”
“人与人关系,只是自己的天地与他人的天地往来。”
“人死,对自己而言,便是一方天地的崩塌。”
“自身之外的天地,再无意义。”
“人所得之物虽然任于天地间,可也从一大天地,归为了自身的小天地。”
“此为因果,然因果当有序。”
“若是所有人皆无序的夺取天地之物,只会挤压着天地间的万灵活命之路。”
若是每个人皆如青山一般,夺取灵脉,天下将无灵脉。
无数本该能以灵脉而活的人,将无法存活。
无数凡人,也会死去......
或许,天地也会崩塌!
爱山望着颜秀,深深的呼出了一口气:“可你我只是修炼,不也正如此吗?”
颜秀一颤,呆立在原地。
爱山双眸垂帘,“修炼,本就是夺取天地灵气,化为自身修为。”
“有人的修为高,有人的修为低。”
“一个痴境强者的修为,又是多少人赖以生存的天地灵气?”
“又是多少人的黄粱一梦?”
颜秀沉默了很久,摇头道:“故而,修炼应当遵循自然之序,照拂天道之序。”
“有得,当有失。”
“因果循环,大道互补......”
爱山听着颜秀的话语,升起了一丝疑惑:“仙子懂买卖之道?”
有得当有失,这便是买卖的根本。
一物换一物,这便是大道的平衡之则!
颜秀双目一闪:“我是一个买卖人,怎么你也知道?”
爱山笑了起来:“很巧,我也是。”
“那你更应该知道。”颜秀皱眉:“买卖之道,乃是天道因果循环,大道互补之道。”
“以物换物,失一他人想要之物,得一自己想要之物。”
“方为正道!”
爱山反问:“你怎知......我没有失去?”
颜秀困惑:“你夺取此方山河灵脉,又失去了什么?”
爱山摇头:“以物易物,乃是买卖之道。可是很多时候,一物并非是简单的一物。”
“有时,以物易物的‘物’,多以另一种付出......”
“难道那些以自己的劳作而谋生之人,便是违逆了天道吗?”
“以力易物,以劳易物,以智易物便不是正道了吗?”
爱山看向了一旁的老树,话语悠然。
“很多时候,你看不见的付出,又何尝不是付出?”
“曾经,我得一件无上珍宝,看似不劳而获。可我因此半生踏在‘局’中,背负万千,历经生死。”
“这何尝不是......失呢?”
爱山平静的低头:“得其物,承其未了之因果,又怎能不算买卖?”
曾经的青山得一山河图。
为此前半生都踏在青仙的布局之中,承受着山河中的无数伤痛......
得一天地,
便要肩负一天地。
颜秀渐渐皱眉,似青山的诡辩让她有些不舒服。
“这灵脉呢?”颜秀问:“你夺这灵脉,又付出了什么?”
爱山摇头:“什么都没有付出。”
颜秀的眉头皱得更深了,“如此不是与你所言相悖?”
爱山反问了一个问题:“若是一个年幼的乞儿,在快要饿死时,吃了一家好心人饭而活命下来。可那个好心人不久便意外死去了,年幼的乞儿什么都没来得及回报。”
“仙子觉得,此因果为何?”
颜秀茫然,似在这段因果之中找不到对应的得失。
爱山又继续问道:“若是,那年幼的乞儿还吃了第二家的饭,吃了第三家的饭......吃了百家饭。”
“那百家之人皆意外而死,那乞儿都没来得及回报。”
“这因果之中的得失又如何算?”
颜秀陷入了解开不开的因果得失之中,那孩子什么都没有付出,却得到了百家饭。
似乎因果得失的无法再平衡。
“单算每一碗饭,那乞儿似乎都只是得到,并未失去......”
颜秀呢喃着:“若是那些人不死,乞儿长大后回报便为果,可是那些人却死了。”
“这因果得失如何算之?”
她再抬头,却见爱山红了眼。
落叶飘过喜山眼眸,落在了青山的心头......
卷起了两道声音,同时在地上与地下的两个痴儿口中响起:“不用算......”
“那乞儿的‘失’,便是那百家之人的...死!”
颜秀猛的一颤,陷入了无边的呆滞之中。
苍茫天地,因果如风。
不断,也不乱。
“吃百家饭长大的乞儿,也要...”
“哭百家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