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丫丫看着笑的癫狂的逍遥王,不由得想起了岩爷爷脑袋不好的时候。
她想了想走到逍遥王跟前,掏出一枚丹药递给他。
“皇叔,无辜发笑是犯癔症,吃个药药就好了。”
逍遥王的笑声戛然而止,嘴角抽搐着看向乌丫丫。
在众目睽睽之下,他的手比大脑快了两拍,一把将丹药薅过去。
而后从袖袋扯出一条帕子,小心翼翼的把丹药包好,塞进自己怀里。
完事后,还轻轻拍了拍胸口。
乌丫丫举着的小手僵在半空中,两只大眼瞪的溜溜圆。
连心声都没有了。
朝堂上一片寂静。
大臣们眼馋的、不明所以的、疑惑的目光,在逍遥王身上梭梭。
良久,乌丫丫才回过神来。
她默默的回到小毯子上坐下,捧着小胖脸,皱着小眉头,抿着红唇,眼神复杂的望着逍遥王。
【想不到逍遥王大叔是这样的人,这么大岁数了,还骗小孩子。】
【他看上去挺正经的一个人啊?咋还搞装病这一套呢?】
逍遥王被乌丫丫望的莫名其妙,“镇国,你老盯着皇叔干啥?”
乌丫丫摇摇头,“我不是在看你,我在看你身后的那个人。”
逍遥王猛的回头,他身后有什么呀?
什么都没有!
猛的,他瞪大眼,浑身的汗毛都竖了起来。
他身后不会有鬼吧?
他疑神疑鬼的回头细看。
“嘎嘎嘎……”
乌丫丫笑的嘎嘎响,“逍遥王皇叔,这里是金銮殿。”
乌丫丫大笑着说。
对啊,金銮殿!
世上哪里都可能有鬼,唯有金銮殿不可能有。
一切鬼怪都受不住龙气压制。
他剜了一眼乌丫丫,这个小胖墩学会取笑人了!
“嘎嘎嘎……”
乌丫丫笑得更响。
【原来,逍遥王大叔怕鬼啊,嘎嘎,以后有办法对付他了。】
皇帝抽抽嘴角,同情的看了逍遥王一眼。
皇弟啊,但愿你以后不要轻易去惹这小胖墩,不然有得受喽。
皇帝幸灾乐祸。
【咦,我竟然才看到二师兄,他也回京了哇!】
【我差点没认出来,二师兄瘦下来还挺帅的嘛,虽然比不上我四个哥哥。】
乌丫丫看到了站在文臣中的晁浩仁,眼神亮亮的。
晁浩仁盼了一早晨,终于见小胖墩看向自己,脸上笑的像开了花。
【不过,二师兄咋笑的有些傻里傻气?难道,他脑袋有病?】
【不对,他不会是跟逍遥王大叔学的,想从我手里骗丹药吧?】
乌丫丫急忙挪开眼神,望天望地望空气,就是不望晁浩仁。
晁浩仁脸上的笑容一僵。
小胖墩这是什么意思?
难道不再爱自己了?
还是自己笑得太丑?
他暗戳戳的摸出一面小镜子,背着人呲牙笑一下,又笑一下。
他觉得自己的笑容挺好的呀,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咋小胖墩瞅了两眼,就装不认识自己了呢?
赵石探头挤向晁浩仁手中的小镜子,晁浩仁手腕一翻将镜子藏起来。
赵石笑的一脸猥琐,小声说:“晁大人上朝还拿着镜子呢。”
“没有,赵相看错了。”晁浩仁一本正经的轻声回道。
“嘿,带了就带了呗,想不到晁大人如此……我又不会说出去,这事我懂。”赵石挑挑眉。
“你懂个屁!”晁浩仁跳脚。
所有人齐齐看过去。
赵相眼一瞪,“不就是自恋嘛,有啥见不得人的,真是的。”
得了,满朝文武皆知,晁大人,晁世子,自恋!
“嘎嘎嘎……”
早朝在乌丫丫嘎嘎大笑声中结束,玉无痕兴冲冲的拿着通关文牒回了定国公府。
终于要把妹妹带回家了。
……
为了在亲家跟前有面子,陶远铭和陶予平这几天可是绞尽脑汁的准备礼物。
毕竟,这相当于小儿媳妇回娘家。
皇帝也不吝啬,这两天派人往定国公府送了两趟东西。
安国公府,也给添了些礼品。
自己的闺女刚嫁进定国公府就得到了管家权,可见陶家是讲究的人家。
所以,给自己闺女长点脸是应该的。
经过多天的准备,陶予安一家终于要踏上探亲之路了。
这天,送行的人很多。
除了定国公夫妇和陶予平夫妇,还有皇帝、晁家人、闻家……
凡沾亲带故的全来了。
送行的队伍浩浩荡荡一眼望不到尽头,场面颇为壮观。
出行的队伍加上皇帝派来的随行官员、仪仗和护卫队,人数多达上千人。
足见皇帝对陶予安一家的器重。
“爷的小乖乖哟,爷舍不得你呀。”
“奶的小心肝,奶会天天想你的。”
陶远铭和洛轻鸿抱着乌丫丫不撒手,眼里泛着泪花。
“丫丫,大伯也会想你的,天天想。”
“还有我,大伯母也舍不得你离开。”
“朕的乖宝,朕也舍不得你,要不你别去了,也不差你一个人。”
皇帝没捞着抱乌丫丫,只好捏着她的小手。
“那可不行,说好了,我妹妹一家一个不落,全都去。”
玉无痕上前夺过乌丫丫,紧紧的抱在怀里,不乐意的反驳。
“切,小心眼。”皇帝白了玉无痕一眼。
玉无痕笑的欠揍,“这是我的小外甥女,我的心尖尖,你馋不来的。”
皇帝吹胡子瞪眼,“这是朕的镇国公主,是朕的!”
“是我的心尖尖。”
“是我的镇国公主。”
两个国主幼稚的争论起来。
乌丫丫的大眼转过来、转过去。
半响后,抬手捂住脑门,夸张嚎道:
“哎哟,吵的我脑仁疼。哦,我滴个老天爷啊,来道雷把我……”
“闭上你的乌鸦嘴!”众人齐齐惊呼。
这话能随便说出口吗?不知道自己是个乌鸦嘴吗?
……
送行仪式终于在众人千叮咛万嘱咐中结束,乌丫丫一家踏上了去无忧城探亲的旅程。
晴空万里,硕果累累,金秋送爽。
一路上充满了欢声笑语。
乌丫丫一家从小小的山村走出,心怀感恩,不懈努力,齐心合力,走出了一条精彩纷呈的奋进之路。
《荀子·修身》有云:道长且阻,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
(全书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