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匆匆。
转眼朱由检已经在福建待了月余时间。
“皇爷,秦良玉,曹文诏和黄炳卿求见。”
正在查看蒋德璟送来的福建新政推行情况的朱由检抬头看向大堂外。
“让他们进来吧!”
站在大堂外的秦良玉三人迈步走来。
“陛下,第三海军已经完成整顿。”
“哦?这可是三万人,你们能在二十天里整顿完成?”
朱由检说着,放下手中的册子。
“陛下,第三海军的整顿工作是黄将军主导的,请黄将军为您讲述。”
秦良玉说完后,后退一步,让出一个身位,黄炳亲迈步上前行礼开口道:“陛下,第三海军在籍兵员共计三万六千八百二十九人;
其中有一万三千六百人是郑芝龙的嫡系,其余两万三千两百多人则是郑氏集团各家的私军和郑芝龙这些年收服的海盗,海寇势力成员;
臣经过二十天的探查挑选,得精兵一万八千人,按照臣统帅水师多年的经验来看,臣把这一万八千人分为两部分,其中八千人精编为第三海军主力,剩下一万人则建立海军陆战军,用以补足我朝在南洋军力的不足,日后第一,第二海军和第三军团从吕宋撤离后,凭借这股力量,也足以护住吕宋安全,并震慑南洋诸国。
其次是战船方面,臣查看过第三海军主要装备的战船数量和情况,舰队中主要以大型鸟船为主,辅以大量的赶缯船,火船与蜈蚣船;
安澜伯在以往和夷人,海盗,倭寇的对战,大多是依靠庞大的舰队规模取胜;
第三海军自得皇命后,一直都是执行海上粮线的护航任务,大型鸟船倒也够用,不过臣测算过,若是有敌人出动对等数量的战船规模或由三艘以上福船组成的舰队,第三海军有崩溃的危险。”
黄炳卿一股脑的说完后,抬头看着皇帝。
朱由检沉吟道:“战船问题不用担心,朕已令蒋德璟整顿福州洪塘造船厂,全力铸造福船战舰,用来列装整顿完成后的第三海军。”
黄炳卿听到这后,赶忙开口道:“陛下,第三海军若是换装福船,至少需要装备二十艘,再配以原本的战舰群,如此便够用了。”
朱由检笑道:“朕不这么想,南越到天津的海上粮线是北境受灾省份的生命线,二十艘福船太小家子气,朕觉得五十艘才够用。
黄爱卿,战船的事,你不需担心,给朕说说剩下的一万八千人准备做什么?”
“陛下,剩下的一万八千人,臣经过筛选后,有一万三千人可以留在军中,这一万三千人,臣将其组建为辎重营,专门用来运输南越省粮食入天津,由于来往天津需要的时间长,这一万三千人远远不够,臣在和蒋巡抚商议后,在福建沿海州府计划募集一万七千人,补足三万人,负责运输粮食。”
“剩下的五千人中,基本都不满足从军的三点要求,个人品行,年纪大,有案底。
这些人臣暂时还没有什么好办法处置,请陛下定夺。”
朱由检听到这,心中思索起来。
作为郑芝龙原本的部下,第三海军中的士兵质量参差不齐。
甚至还有许多人是郑芝龙招抚的沿海水贼或海寇,这些人都不是什么善茬。
“这五千人剔除年纪大者,遣送回原籍,当地官府为其安置农田归养,剩下的交给锦衣卫。”
李若涟在一旁闻言后,看到皇帝对自己神秘一笑,瞬间就明白了皇帝的意思。
这些品行差的人并非无用,可以组建一支由锦衣卫掌控的南洋海盗势力,专门在南洋地区劫掠不听话国家的商船,商队和执行一些大明朝官方不好下手的黑事。
这种事不是皇帝第一次干了,当初在陕西,皇帝就让暗卫充当山贼强盗,专门收拾那些为富不仁的富户和士绅,而且有奇效!
“陛下,黄将军的能力确实厉害,第三海军整整三万多人,他用时二十天就完成整顿任务,臣着实佩服。”
“嗯,确实不错,第三海军的总兵官你们选的如何了?”
朱由检喝了一口茶水,再度询问。
“陛下,臣推荐一人,但是不知陛下愿不愿启用。”
黄炳卿答话时,脸上带着犹豫。
“黄爱卿尽管说来。”
“陛下,臣推荐郑鸿逵担任第三海军总兵官。”
“郑鸿逵?”朱由检听到这个名字后,眉头微皱。
“陛下,臣推荐此人有三个理由,第一,郑鸿逵作为郑氏集团的一份子,对第三海军上下将士极为熟悉;
第二,郑鸿逵虽然是郑氏之人,但个人品行尚可,臣能顺利完成整顿任务,其中有他助力;
第三,此人和郑芝龙虽是族兄弟的关系,但两者并不相同,郑芝龙是以海盗起家,后转为商业军事领域,郑鸿逵背后的郑家则是同安县传统的士绅家族,臣亲自去同安打听过郑鸿逵一脉的情况,同安的百姓对其还算认可。”
朱由检听着黄炳卿的话,脑海中快速思索,自己分解郑氏集团,彻底收编第三海军的目的就是担心再次出现一个江南集团。
现在启用郑鸿逵是有利有弊,利者是郑鸿逵带领第三海军,上下一心可以快速融入军中,没有将帅隔阂。
弊则是让其掌军后,会不会再现地方军阀?
斟酌许久后,朱由检还是决定先见见此人再说。
“把他叫来,朕瞧瞧。”
皇帝开口后,没多久,一个身材高大的汉子出现。
“臣,原第三海军副将参见吾皇!”
朱由检细细的打量着身子站得笔直行军礼的郑鸿逵。
他身高有一米八左右,手上满是老茧,下颚处有一道陈年伤痕,是个具有浓烈地方气息的汉子。
此时的郑鸿逵低着头完全不敢直视皇帝的目光,他可以深刻的感受到皇帝正在打量着自己。
在他心中,朱由检还处于月前,在郑府小广场上发雷霆之怒的大明天子的形象。
“郑将军,抬起头来!朕不是吃人的妖魔!”
郑鸿逵闻言后,捶立两侧的双手忍不住一颤,赶忙抬头看向皇帝。
“你族中,分家情况进行的如何了?”
“回陛下,臣之一脉有族人两千九百二十一人,目前已经尊陛下令,锦衣卫审查有罪者三百六十三人,全部被臬司衙门带走问罪,无罪者两千五百五十八人,已经分为五十一个小家族,除以臣为首的主脉留守祖地外,其余五十家正在等候巡抚衙门迁徙吕宋,南越和台湾三地的船队。”
“嗯,你们办事倒算利索。”朱由检听闻后点头,停顿片刻继续开口:“听说黄炳卿在整顿第三海军时得了你的助力。”
“回陛下,郑氏犯下大错,幸得圣上天恩浩荡,免诛族大罪,臣夜不能寐,能为朝廷出些力,也能让臣心中好过些。”
朱由检听着郑鸿逵的话,能感觉到后者确实有诚心悔过之意。
“朕曾在朝堂上和内阁六部等诸公说过,朕可以做个暴君,担一世骂名,但朕绝不是昏君,念你诚心悔过,朕想给你一个机会,不知道你愿不愿意。”
噗通!
郑鸿逵听到这话后,直接跪在地上。
“罪员本就得天恩才幸得一死,陛下若有要求,臣当以死相报!”
“朕不要你死,朕要你去干第三海军的总兵官,不过丑话说在前头,若是被朕得知你私下再有不轨之举,可就不是宗族分家这么简单了。”
咚咚咚!
郑鸿逵闻言后,接连在地上磕下三个响头,因其用力过猛,额头瞬间鲜血淋漓。
“臣郑鸿逵在此起誓,此生尽忠陛下,尽忠朝廷,尽忠大明,日后若违背此誓,九族诛灭,自掘祖坟!”
在场的几人听到郑鸿逵立下的誓言,皆是心中一惊。
在这个时代,立誓者拿三族,九族为言的不少,但敢拿宗族祖坟为言者,确实不多。
汉人不信仙佛,但却极信祖先,所有人几乎在发迹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回祖地探望祖先。
汉人在决定以死明志时,也会拜别祖先。
这是刻在汉人血脉中的文化传承。
“嗯,郑氏鸿逵,诚心悔过,特赐担任大明第三海军代总兵官,等日后做出成绩,可任转正职。”
郑鸿逵听到皇帝旨意,再次磕头后谢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