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宇这边接着又点进了一个相关的推荐视频中。
【那些年在“相亲相爱一家人”中被广为传播的谣言。】
【第一个,克隆鸡。】
【据说当年出现这样一则消息,某快餐品牌使用的鸡是克隆鸡,这种鸡长了六个翅膀、六条腿,只需要几周就可以出栏。】
【一时间引起了很多人的恐慌,家长们都纷纷不允许孩子们再去吃快餐店的炸鸡。】
【当然了这件事情后来也进行了辟谣,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这种鸡。】
【只不过那家快餐店还是受到了重创,而且不少人依旧对此深信不疑。】
看着那张“鸡”的照片,古人们一时间都陷入了沉默中,这玩意真的还能叫鸡吗?
“好家伙,这些后世人为什么连这种事都能信。”
“对啊,谁家鸡能长六个翅膀、六条腿的!”
“我倒是见过有人长六根手指的,但是六个腿就太夸张来了。”
“那也只是个例,怎么可能大规模出现?”
“究竟是谁在相信这种事情?”
大唐,李世民用力擦了擦眼睛,确定自己没看错后也是有些无语:“这都不能算是造谣了,完全是胡扯好吧。”
“六个翅膀、六条腿,这种事情怎么可能真的实现,还是大规模的商用。”、
“造谣也得考虑下实际情况吧?”
【第二个,肉松是棉花做的。】
【说是一个大姨在超市里买了一块肉松面包,然后不知道哪根筋不对就把肉松给放进水里洗了。】
【结果洗完之后大姨就发现肉松掉色了,并且洗完之后的手感也非常像被弄湿的棉花。】
【之后大姨就把视频放到了网上,那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啊,不少人都相信了这件事。】
【面包行业一觉睡醒天都塌了,而大姨去买面包的那家面包店更是被人堵着骂。】
【当然了,这则谣言后来也被戳破了。】
【因为肉松的原材料是各种肉类,是将肉腌制、蒸煮、搅碎、炒制后得到的食物。】
【而棉花根本不可能经过这些步骤,所以这就是谣言。】
【后来这大姨也因为散播谣言被请去喝了杯茶。】
洪武,朱元璋也不知道该说些好了,谁会拿棉花去做吃的:“虽然咱不知道肉松是个啥东西,但肯定是吃的,用棉花来做肉松,那还能吃吗?而且棉花的价格怕是比肉还要贵吧!”
一旁的马皇后的点了点头:“没错,能叫肉松一看就是跟肉相关,原料怎么能是棉花呢?”
“而且这些后世人似乎对吃的格外敏感,只要有说食物不安全的就会怀疑。”
【第三个,干脆面是用尸油炸的。】
【这也是最离谱的一个,不知道是谁在那造的谣,但是有不少家长还真就信了。】
【好家伙,当时全国干脆面厂家就往少了说也得几百家吧,然后再加上那产量,真要是用尸油每天得死多少人。】
【这要是一挖出来估计就是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案件了吧?】
【而且这些厂家顶着这么大的风险,然后一包干脆面就卖五毛钱,确定他们脑子没有问题?】
“确实脑子有问题!”
大汉,刘彻抽搐着嘴角说道:“那干脆面朕也见小哥吃过,四四方方的一块面饼,要是用尸油怕是得屠一座城才够吧!”
一边的卫青也搭话道:“真不知道后世的这些谣言都是谁传出来的,而且连我们这些古人都觉得离谱的东西,后世还有人会信。”
【无独有偶,还有说酱油是用头发做成的。】
【好家伙,就酱油厂那每天的产量,怕是把华夏所有人的头发都剪了估计都不够吧!】
【还有紫菜是用黑色塑料袋做的。】
【同样是一个大姨把紫菜放在水里泡,然后撕紫菜的时候觉得和塑料袋的手感比较像,然后就说紫菜是塑料袋做的。】
这下古代做酱油的匠人和海边的渔民也都沉默了。
“拿头发做酱油你听听这说的是人话吗?先不说能不能做成,那我们每天都搞多少头发才够做酱油?”
而渔民的想法则是:紫菜,那玩意在海底乌央乌央一大片,还用得着用塑料来代替?
【还有辣条是用废弃的轮胎做的,原因就是辣条能被点着,所以就是橡胶做的。】
【还有塑料大米,说是大米是用塑料造的。】
【这个倒是有一定的可行性,虽然口感和味道都不对,但确实可以实现。】
【不过造谣的有没有考虑一件事,那就是塑料的价格可比大米要高多了。】
【再加上什么塑形、烘干之类的工序下来,其成本价格估计是大米的好几倍了,不会真有商家愿意这么干吧?】
(说不定真有,卖的价格高点不就行了呗。)
(等着被举报吧,这种玩意只要一煮就能发现,然后举报你个投毒罪。)
(根本就没必要,风险和投资完全不成正比。)
(我小时候听过的谣言是小龙虾是小日子培育的基因生物,专门用来吞噬咱们的尸体。)
(这尼玛就更离谱了,小日子当年要是有这种技术恐怕早就起飞了。)
而看完了一整个谣言,古人大概也明白了些什么。
嬴政这里自信的开口:“依朕看,这些谣言就是他们的竞争对手搞出来的,目的就是为了打击并搞垮对方!”
而李斯这里与嬴政的想法倒是有些相悖:“陛下,前面那炸鸡应该是如此,但是后面的好像就单纯是愚蠢了,毕竟他们是直接对整个行业开始造谣。”
“这倒也是,朕现在明白后世播出那《走近科学》的意义了。”
“都已经这么科普科学了还有人传谣,信谣,要是不科普那还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