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战争的详细经过,我定会毫无保留、原原本本地呈报给朝廷。
至于朝廷会如何对你进行惩处,我也绝不会出手加以阻拦。
倘若不让你真真切切地吃上一些苦头,恐怕你永远都无法明白自己到底错在了哪里。
在朝庭关于对你的惩处命令正式下达之前,你一步都不许踏出这军营,否则便按照军法严惩不贷!
赶紧退下吧,我累了。”
听到这番话后,阎安脸色十分难看,最后还是强装恭敬地回应道:“是!徒弟就此告辞。”
说罢,他转身缓缓离去。
阎苍望着阎安渐行渐远直至消失不见的背影,心中不禁暗自叹息。
他清楚,如今的阎安已然拥有了属于自己独立的想法和见解,而对于自己苦口婆心的劝解,阎安却是半句也不肯听进去了。
事已至此,阎苍无奈之下只得决定将这件事情如实上报给朝廷,他要让阎安亲身去感受一下,失去了自己的庇佑之后,那真实的世界究竟有着怎样的残酷无情。
不过,阎苍最终还是没有把阎安在武中郡府所做之事尽数禀报上去。
尽管阎安在武中郡府将当地的几个大家族屠戮殆尽,这种行为确实不太说得过去。
然而,对于那几个家族,阎苍本人可是没有半点儿好印象。
这些家族平日里仗势欺人、鱼肉乡里,早就是臭名昭着,百姓们对其恨之入骨。
永州的几任都督之死都与这些家族有关,若是还继续容忍他们存在,恐怕还会酿成更大的祸端。
所以,从一定程度上讲,阎安这一做法确实抢先一步替阎苍处理掉了难题。
然而不得不说,如此这般的行事方式终归还是太过刚猛与偏激了些,无可避免地将会引发众多的困扰以及争端。
正因如此,当阎苍向朝廷禀报的时候,就只能够对部分情况加以掩饰,竭尽全力去降低阎安或许将要承受的惩处力度。
说到底,像阎安这种文韬武略皆备的徒弟,阎苍花费了这么多的心血悉心栽培了这么多年,彼此之间早就结下深厚情谊。
只要阎安可以清楚认识到自身犯下的过错,并真心悔改,阎苍自然也就不忍心把他从自己精心构建的体系当中给剔除出去。
“时间最终定会验证所有事情的对错是非,兴衍啊,期望你能够尽快大彻大悟,切不可等到真的碰得个头破血流、遍体鳞伤时,才晓得要迷途知返呐!”
暂且把阎安相关事宜搁置一旁,阎苍旋即下达了自己就任秦州以来的首道军令——整军备战!
他已然决定于次年开春三月向晋兴郡发动战事。
实际上,这一系列计划早在去年便由常喻着手筹备了,要不然武中郡府又怎会囤积如此之多的投石车呢?
显然皆是为进击晋兴郡所预先开展的前期工作。
当阎苍一路北行途经永州之际,同样向驻守于此的永州都督蓝飞传递了有关备战的指示。
要求永州方面务必提供相应的徭役服务,并做好后勤保障等各项工作。
要知道,秦州两郡被收复至今尚不足一年光阴,若想在此处征召充足数量的徭役以替大军运输各类物资,几乎是件无法达成之事。
相较而言,永州的民众对于秦国的认同感明显更为强烈,因而他们也更情愿为秦国的这场战争贡献出自身力量。
倘若阎苍当真执意让秦州二郡的百姓前来支援大军,那么首先面临且亟待解决的问题,恐怕便是如何应对此起彼伏、接连不断的反叛浪潮了。
在接下来的三到五年间,秦州的黎民百姓以及那些世家大族恐怕都难以全心全意地为秦国尽忠效力了。
且看此次秦州的科举考试,为何会有如此众多出身贫寒的士子得以跻身前十名之列?
其背后原因正是由于秦州的绝大部分世家皆处于观望之态,他们正眼巴巴地等着秦国所推行的科举制度自行崩溃瓦解呢!
要知道,在晋国的那些世家眼中,科举制度简直就是在公然侵害世家的权益。
其实不光是他们这么想,就连秦国本国的世家权贵们同样对这一制度心怀不满,坚决不赞同它的存在。
正因如此,这些人竟然还暗中期望着晋国能够再度发兵攻打过来。
毕竟,如果真能这样,那他们自身的利益起码不至于遭受太大的损害。
而此时,阎苍已然下定决心整顿军队、积极备战,准备于次年出兵收复晋兴郡。
他明白此事关系重大,故而当即将相关情况如实禀报给了朝廷。
白任在第一时间收到阎苍的“请战书”后,便毫不犹豫地传召尚书令贾阮入宫觐见。
与年逾五旬的丞相王邯相较而言,白任一直觉得贾阮的思维方式更加灵活多变,或许对于当下的局势能有独到的见解和应对之策。
这份战报当中详细阐述了有关阎苍的弟子阎安的一系列事宜,白任清楚此事关系重大,必须谨慎地做出最终决策。
只见他微微皱起眉头,陷入沉思之中,然后缓缓开口说道:“陛下,虽说这阎安确实犯下过错,但不可否认的是,他无论是文采还是武功策略都堪称一流水平。
对于我们国家而言,依旧有着可以用的价值所在。所以依微臣之见,或许应当对他从轻处置为宜。”
而实际上,这封战报跟白任之前在朝堂之上向众人所公布的内容几乎毫无差别,唯一有所不同的便是刻意隐瞒了关于阎安此次战败的确切缘由。
此刻,站在一旁的贾阮心中很明白,皇帝选择在这个时候单独召见自己,想必内心已经产生了恻隐之情,有意要给予阎安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
又或者说是打算卖给阎苍一个人情,从而对阎安从轻发落。
听到贾阮的这番提议之后,白任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并连连点头,显然是查明对于贾阮的说辞十分赞同。
他微笑着对贾阮说道:“爱卿所言甚有道理,自从镇北将军出道以来,咱们朝中上下似乎就逐渐淡忘了晋国军队的强大实力…”